阅读历史 |

第114节(2 / 2)

加入书签

相反,安歌没有哪件事听母亲,选了远离家乡的大学;和方辉相恋;之后又一直独身。和家里不亲,连她的财务状况,家人也是从外人嘴里听来的。正如有首老歌所说,有爱才有恨。对于亲情,大安歌是放下了,没有期望,也没有失望。成年后理解各有各的不容易,但也希望收支平衡,对做得不够的父母不恨,也不爱。

感情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安歌闭上眼,脑海浮现的却是方辉的脸。

-怎么哭了?

-不知道。我听你的话好好学习考大学,现在后悔了。要是我不去,你生气吗?

方辉的眼睛是认真的。

-还记得我们在小学老师办公室做试卷那次?我当时想,这个小女孩好像哪里见过。怎么这么聪明。她家里人太过份了,我要保护她!

他俩上学时是同桌,放了学是邻居,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在人生短暂的童年与正在进行的少年时期,两个人生命交织成无法分割的记忆。还吵过架,他那时候不知道中了什么邪,觉得小伙伴在强人所难,逼着他上进。

随着开学的日子接近,方辉头一回意识到,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一个人了,他也不会再对人这样付出。可是,他俩就要跨入不同的人生,高考是道分界线。尽管只有一年,他相信安歌绝对能考进理想的大学,但他俩不在一处。

安歌抬起手拍了一下他的脖颈,给他看掌心里的蚊子和蚊子血。

-花脚的。

隔壁的厂据说也要拆迁,曾经热闹过也让附近居民烦恼过的舞厅也消失了。

安歌还知道,没过十年,这里的居民楼也拆光了,因为资金不足,翻建的商业区差点烂尾。为了拆迁费,又有不少人家悲欢喜乐。酱油店的老板没轮到眼下这次,闷闷不乐十年。十年后,通知下来,正在搓麻将的他听到消息喜不自胜,又摸到杠上开花,大笑一声软倒在地上,就此辞世。

对小人物来说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时间长河里只是短短一瞬。

她心里也酸酸的。

哭了的原因,方辉的眼睛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飞扬,眼皮微肿,带着一点粉色,但目光仍然清朗。

-你知道我想快点长大。长大了,……

就是要有分离,要有孤独,要有守候。

-等长大后,我们可以一直在一起。

安歌说。

她的心狠狠抽了下,那个许的诺并不是骗人,而是在说一个愿望。那个时候,作为年长的、更早踏进社会的,他早已懂得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但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努力去实现。

幸运的是只要活下来,托科技发展的福,想在一起容易得多。

安歌看着方辉愣了一下然后笑眼弯弯的脸,煞风景地说,“我爸快冲下来了。”

太难了。一个有三个女儿的爹。

比在教室后窗偷偷观察学生的梁老师还难。

第一百六十四章

开学前方家还是请了一次客, 叫的都是平时来往多的,老邻居、老同事,还有学校的老师。

没办法。

这两年虽说物价上涨,但部分人的手头真是变宽松了。方爸跟方妈有技术,那些下海开厂的同事过来求助, 他们能帮一定帮, 还不肯收报酬。积得多了,欠人情的就想找个理由回报,刚好方辉考进“神童”班, 方亮又大病已愈。方家双喜临门, 送点东西庆贺也理所当然。

方辉收到的礼物有衣服、鞋子、行李箱。

-长大了, 读大学了, 得像大人了。

方亮收到的一言难尽, 紫云英峰蜜, 太阳神口服液,阿华田、还有雀巢咖啡大礼盒的。都觉得吃不坏、放着也不会坏, 不约而同送的全是这种。还有的干脆塞个五十一百块的红包, 说给他补身体用。

方爸方妈跟人打架般推来推去,也没推掉,只好请客。既然请客, 第一要请的当然是老师,没有老师的培养就没有方辉的今天, 不但请高中老师, 初中的老师也得感谢。

一来二去, 弄成了八桌,办在工业系统自己的招待所里。招待所的头儿跟方爸方妈也熟,过来敬酒,又派了个能言善道的主管搞气氛,不知不觉席间长辈们喝多了,连未成年的方辉也不得不喝了两杯,脸红彤彤的热到脖子根。

安歌不喜欢吃大鱼大肉,捡着冷盆的一盘可可花生慢慢吃,见状用指头在脸上比划两道,是嘲笑方辉的酒量。方辉光会傻笑了,心里好像有很多话,但还是明白不到讲的时候。

方妈比方辉喝得多,靠在椅背上也是笑,拉着安景云的手说,“真没想到老三能考上。我原想不管他,把他入赘给你们,三三对三三。给他读了大学倒说不定心气高不肯,不如随他去混日子。反正我四个儿子,家里大学生多了,不在乎他考不考得上。”

安景云本来脸上带着笑,听着听着有些变了,轻轻脱出手,给方妈泡了杯热茶,“喝点茶解解酒。”

茶水烫,方妈啜了几口放下,“那时我们住在大院,看你为了二二吃苦受累,我就想,帮一时也不解决问题,二二是一辈子的负担。我们要好一场,我儿子也多,不如分你一个。”

安景云勉强笑道,“不用担心,二二挺好的,等初中毕业后找个工作,让她自力更生。”

方妈大着舌头摇头,“有二二在,将来蓁蓁和毛毛不容易找对象的,谁家愿意找个……”话没说完,方亮过来叫她,“妈,钱伯伯有事提前走,你去送一送?”

方妈还有丝清醒,挣扎着站起来,由方亮扶着往外走。

方亮搀起她,对安景云歉意地笑道,“阿姨,我妈喝醉了。要是说错话,您别往心里去。”

安景云笑了笑,却没说什么,转头看见旁边桌上徐正则跟梁老师也喝得大小眼了。

徐正则拿着瓶子要给梁老师满上,梁老师按着杯口躲来闪去,“安歌爸爸,你别难过,你们家有个安歌。”说时忘了遮挡,抬手竖起大拇指,“我看好了,没准一中要出个省状元,不是你家安歌就是何明轩。我们学校上回出省状元,是五年前,那会的,含金量不高。”又叹口气,“可惜,多半是何明轩。安歌要过往年招飞的资料,我看她认真的。”

徐正则点头,带着骄傲,“我家这小姑娘,不是我说自家的好,她想要做的肯定能做成。”

“是的,是的。”梁老师哈哈大笑,举杯跟徐正则的碰了下,“我们这代不行了,错过了,就看他们了。”

来的时候徐正则骑车带徐蘅,安景云骑另一辆。回去时徐正则醉得有点糊涂,只好让他坐在后座,冯超推车,徐蓁和安歌轮流扶。

安景云不放心几个孩子,推车跟在旁边走。而徐蘅小脑发育不良,走路一晃一晃,看着就知道她跟正常人不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