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5节(2 / 2)

加入书签

将自己的情况,以及本次来京城的打算大致说了一遍。

听李世信说起踏入娱乐圈的因由,再到一路走来的曲折,孙连城唏嘘连连。

“没想到师叔还有这样的经历。”

当着一群老粉的面,略一沉吟,孙连城一拍大腿,站起了身。

“师叔,这不耽误!”

说着,他指了指诺大的戏园子。

“话剧不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吗?咱们有舞台,有观众席,跟这儿你也能演话剧啊!这么着,你要是不嫌弃这戏园子咱们俩个招牌一套人马,回头您弄个话剧团的招牌挂上去,一三五演话剧,二四六咱上京剧。要是嫌弃舞台小,咱们给它改大了!钱的事儿你不用惦记,算我的!”

面对孙连城的豪横,一群老粉乐了。

特别刘峰老爷子,当即就一拍巴掌。

“世信啊,这好玩儿啊这!要是早遇到这大侄子,还爬什么长城?咱搞话剧团多有意思啊!”

看着一群老粉兴奋的模样,再看着后台东南角,那两块牌位,李世信挑了挑眉头。

“成!不过这地方我也不白用,连城啊,就算咱们合伙。地方算你出,其余的部分算我的。所有盈亏,咱们一人一半儿。”

“得嘞!就这么说定了!师叔,晚上别走,就跟这儿我请客!把咱戏园那十几号老票友都叫来,咱们乐呵乐呵!”

噗、

看着孙连城喜滋滋的掏出电话开始摇人,正在喝茶的李世信一个没憋住,呛着了。

戏园子干了好几年,票友按两位数算。

您这戏园子,搞的还真是有声有色啊魂淡!

第547章 择日而亡

蓉店因为影视基地的关系文化产业其实建设的比较完善,但是这个完善得看跟哪儿比——和京城这样的地方,就不太有可比性。

毕竟一个以产业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城市,跟一个大几百年的古都在文化底蕴上还是有差距的。

京剧这玩意儿在蓉店很少看到,一群老粉在戏园子里看什么都稀奇,当下就把戏园子当成了旅游项目参观了起来。

看着一群老粉自由活动,赵瑾芝则是站在戏台子之前若有所思般定定的站着,李世信眉头一挑,便走上了前去。

“小赵,我记着你说过,你以前也是梨园行里的吧?”

突然响起的声音,将赵瑾芝的思绪收了回来。

看着身旁的李世信,笑了。

“今天要是不到这戏园子里,我自己都快忘了这茬儿了。”看了看没打灯光,显得有些幽暗的戏台子,赵瑾芝微笑着摇了摇头,“算起来,倒是有二十多年没接触过舞台了。”

李世信点了点头,笑呵呵问道:“这些年跟以前的那些同事还有联系吗?”

“倒是有过几回。”赵瑾芝眨了眨眼睛,无奈道:“生意做成了之后,以前单位的老领导找过我几次。”

“怎么着,舍不得你这个角儿,想让你回去唱戏?”

“什么呀。”

赵瑾芝笑着摇了摇头;

“当今这行当里,除了余、言、高、马,梅、尚、程、荀几个流派的传人,那还有什么角儿?是过来拉投资的,近些年京剧这行当越来越边缘化,跟这儿差不多,那边也是吊着一口气儿。我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戏院搞巡演什么的还有些盈利,可最近这些年除了电视台和文化口的一些摊派之外,基本上没有演出任务。就连剧院的曲艺学院都招不到孩子,要不是国家现在还有些扶持政策,这行当估摸着再有几十年,也就快断代了。”

感受到赵瑾芝言语间淡淡的惆怅,李世信默默的点了点头。

系统梦境技能上说的【即将断代】,怕是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京剧这个玩意儿,作为国粹为世人所知。但和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样,在当下娱乐手段繁多的互联网浪潮下,也遭遇观众流失、后继乏人的困境。

一种伟大的艺术,如果无人欣赏、传承断档,就算再珍贵也会慢慢湮没在时光里,成为历史的回忆。

不论是什么文化形势,没有流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无所谓繁荣。

这不仅是京剧面临的困境,而是所有戏曲类艺术当下都面临的困境。

毕竟时代变了。

包括京剧在内的戏剧艺术,曾经也让全民痴迷,其实也曾带有流行文化的色彩。在快节奏的社会之中,京剧这玩意儿太“难”听了,因为它实在是唱得太慢了;一个字能唱几十秒甚至几分钟,所以很难听进去。

而京剧的所讲述的故事,往往情节也都比较简单。更要命的是它不像是电影电视剧那样,有源源不断的新作出现。

所以说京剧的衰败,踏不是谁的错,是一种时代的选择。

晦暗的戏台子前,在赵瑾芝的沉默之中,李世信微微一笑。

......

风风火火的通知了戏园子的票友们集合之后,孙连城便踹着儿子一起去了菜市场。

老头没开剧院之前是在国营饭店干厨师的,高兴之下非要露一露手艺,要在戏园子后院起伙招待众人。

李世信这段时间忙央视节目的事儿,也没正经八百的请老粉们吃顿饭。老粉们到了京城之后唯一的一次聚餐,还是赵瑾芝请的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