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4节(1 / 2)

加入书签

更多的是她的想法,对cr400系的构想,乃至对更高速度级别列车的设计,这内容,她并没有指定给谁,所有的资料,叠起厚厚的好几摞。

这么多的资料,只有个落款,不是她的名字,而是——

“给华国的铁路交通,以及那正在建设华国交通的人们。”

她在资料的开头,用潦草的笔迹写了段话。

“这是我没有时间去实现的构想,希望有一天构想里的高速列车能出现在华国的铁路上,届时,去千里之外见另一个人,会变得更快,更简单。

每个奔波在外的人能回家,每个被迫离家的父母能见到自己的孩子,每对离别的夫妻能随时相聚。

届时,天涯只在咫尺,咫尺就是天涯。”

梦里的竹子病斑已经爬到了顶端,黑夜却也到了尽头,破晓的光洒在原本荒芜的黑水和山边,远处虚幻的人群变作了一个个拿着行李的离人。

每个离别的拥抱,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变作重聚的拥抱。

谢雁走的时候,并没有完成项目。

但在短短两年后,由华国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一流动车水平的动车组被正式命名!

cr400系动车,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

同年,在一份报告中,有这么段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

复兴号将在不久的将来,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如同闪电般,驰骋在华夏大地。

待铁轨铺遍九州每个角落的时候——

天涯就在咫尺,

咫尺就是天涯。

第117章 与风同行38

“这套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功能在线试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一个拥有完全自主化磁悬浮技术的国家,未来十年内计划将建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磁悬浮线路来……”

苏筝关掉手机里的新闻视频,摘掉耳机,看向窗外。

“你们还真是不着急。”郑晴坐位子上,刚一眼,就瞥见了新闻的界面,是一列磁悬浮列车,她也就道,苏筝刚看的是什么。

华国不止一个磁悬浮列车实验室,也不止一个团队开发六百公里速度级别的高速磁悬浮列车。

沪城的第一条商业磁悬浮列车线路是世界首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和年年盈利,还能给沿途城市带来发展的京沪高铁不同,磁悬浮线路投入大,运营费大,收益却很低,基本就是烧钱维持运营。

而它的昂贵造价,决定了它无法诸多城市之间作为主要的交通路线,比起高速轮轨列车,又少了一些优势。

但这只是暂时的。

郑晴看也不着急,显然是有自己的想法。

“也是,”她点头,“这新闻也没说什么内容,你们团队的实力也不差。”

他们这次过来,是亲自来拿纪铃给他们的东西。

“这是收拾项目办公室的时候找到的东西……”

纪铃说,“我看了一下,里面有一张照片是你们的合影,所以想着,这东西还是给你们比较好。”

谢雁走之前的一段时,自己的时间利用到了极致,住也是住,很多东西都搬过去了,来了又被资料压箱子面,现在做最后的清理,被找出来。

知道有这个东西,苏筝和郑晴就直接过来拿了。

郑晴坐座位上,准备打开这个有些陈旧的盒子。

然而她的手触碰到盒子盖子的时候愣住了。

苏筝转过头,看了一眼,见盒子盖上贴着一张纸,上面画着一个黑桃。

记忆就像被按了开关。

郑晴笑了一声,目光却有些酸涩,她伸手打开盒子,里面都是一些旧物,钢笔,还有草稿和日记。

日记记录的不多,笔记本上写着一些构想和理论,但没有谢雁最后整理来交给你们的详细,日记的时间跨度也大,基本没什么时间写日记。

除此之外,还有几张照片,有一张,是火车上照的,绿皮车,拥挤的车厢,三个少年靠一起,灯光将他们的脸庞印在玻璃上。

有一张,是毕业的时候去照的,那个时候谢雁还骗她照了证件照,结果是去给郑晴换身份证,照片里谢雁笑的抱着她,苏筝站一边,高高瘦瘦的。

还有一张,是郑晴的婚礼,他们三个人之中多了一个人,但是每个人脸上的笑依然是那么开朗。

…随着她翻看照片的动作,前排有个孩子正朗读着什么,听起来那么熟悉,仿佛一段优美的诗词。

“我和风一起奔跑,

我离开温和的春风,和夏风一起奔跑。

我冲开疲惫的秋风,逆着严寒的冬风奔跑。

我与风奔跑,

一刻不停,

一刻不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