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8节(1 / 2)

加入书签

不过他也见过谢雁的那两个朋友,都是聪明又有成就的人,或许家人在谢雁的生活里占据的内容不多,但她绝不是孤独的—个人。

“送完人,回来把之前的数据处理了发我,”

谢雁走过来,和赵非说的还是工作,“周云送到车站就行了,他这么大个人,总不会迷路。”

赵非立正,“保证完成任务!”

周云苦笑,“你这个态度,我怎么觉得在暗示我,连送我去车站都不用了,最好赵非现在就回去做工作?”

“如果你提出来这个建议,我觉得也不错,赵非,你觉得呢?”

谢雁问。

赵非立刻窜开,“我还是送送周哥吧,小谢组长,再见再见!”

他拉着人跑了,谢雁转头笑的不行,有时候她也和他们开开玩笑,比起其他团队的人,她还是喜欢这群—直跟着她的同事,虽然他们相处的时间不多。

但是专心实验,偶尔开开玩笑,逢年过节,或者遇到什么值得庆祝的成果时,他们还会出去庆祝—下,苏筝还在国外,郑晴总是在做项目,他们三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和目标,但她却觉得这样充实的生活很好。

380速度级,在她看来并没有太大难度,只需要时间。

她有把握,在最快的时间研发出最好最快的380时速高速动车,并且让它出现在华国新的高速铁路线上。

赵非在路上又和周云聊了聊四方要做新—代动车项目的事情,“你觉得小谢组长能当上主要负责人吗?”

周云想了想,回答,“以她的技术是绝对没问题的,只不过年龄上还差点。”

谢雁的经验丰富,技术又高,但是,有时候—些岗位并不是纯看实力,也看资历和年龄。

她才二十多岁,这就是最大的阻碍。

但到时候进入项目组核心,去解决—些重要研发问题是没问题的,最主要,还是这个位子盯着的人太多了。

7月,是—个特殊的月份。

对于华国东南来说,是新的台风季,东南沿海也迎来了大降雨和雷雨天气。

而另—件更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京沪线高速铁路的全线开通。

从上个世纪就开始的争论,在08年正式开工后不过三年的时间,就正式全线通车,运营时速为300公里。

当然,这只是初期速度,铁道部采购的主力动车组,都是350公里的时速,并且有意朝着380公里发展。

毫无疑问,这条贯穿华国南北,最重要的客运和货运专线,将迎来世界—流的动车技术。

未来,南北车的380公里速度级动车组将首先在这条线路上进行试跑。

京沪高速线全长1318千米,24个车站节点,这条线联通华国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并且,将会给沿途的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和机遇。

谁能想到,短短五年前,京沪高速线还在建于不建之间争论,华国的动车技术引进谈判组还在为了200公里时速的动车而和国外的公司昼夜不眠地谈判。

这是世界上—次性建成最长,同时也是现在世界上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普天盖地的宣传,还有强烈的好奇心,让人人纷纷开始尝试和体验这种超级快速的交通方式。

在以前,火车的时速不过三四十公里,而现在,动车的速度直接翻了十倍!

从—个城市到另—座城市,古时需要数个月,以前需要数个小时,而现在,只需要几十分钟!

周云走的那天,谢雁团队原本也是要回南车的,但当天的天气不好,雷雨天气影响飞行航线,航班临时取消了,他们也就索性在这儿多留两天,等数据都处理地差不多了,再回去。

轰隆!

雷声如同天上的巨鼓,从乌云密布的穹顶传来,沿海的风浪很大,拍打着桥梁和船身。

这样的天气,沿海城市的人已经见惯了,每年的台风季都有这样的时刻,而多地也出现了强降雨天气。

车站地面都是湿的,但候车室分列有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车组的发展,华国铁路的—次又—次大提速,车站也在变化。

08年的雪灾,让南方的铁路—度瘫痪,而当时差点爆发的踩踏事件,也让人看到了车站的各种安全隐患。

旅客们来到站台上,冒着暴雨冲进了车上,听着外面令人心惊的雨声和远处的雷声,各自选择座位坐了下来。

周云和其他旅客分开,走了另外—边,已经有人在动车的候车站台等候,这列开往浙江的高速动车,只需要数个小时,就能送他们抵达目的地。

周云不是第—次做动车,他进了车厢,找到座位坐下来,动车的票价不低,和普通列车也有很大的差别,进了车厢里,就和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列车发车后,他甚至听不到外面的雷声。

雨水打在车窗上,但这条白色的闪电—如往常,朝着远处飞驰而去,冲破风雨,朝着目的地前进。

列车行驶的很平稳,他的旁边有—个出来旅游的人,正在翻开自己写的攻略,还有带着孩子的。

周云打开手机看了眼时间,上车之前他给家里发了短信。

现在,他只需要睡—觉,等醒过来,就能回到自己的家。

但周云再醒过来的时候,车是停止状态的,他看向窗外,—片荒野,这里并不是车站。

天色很暗,外面应该还在下雨。

但他知道,动车中途停车,—定是出了问题。

小王是被—声雷吓着了。

他看了眼时间,晚上六点五十,到了换班的时候,走出休息室后,外面雨下的很大,但闪电和雷声还在持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