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节(1 / 2)

加入书签

在沪城修建跨江大桥的时候,南边的珠城也开始了修桥开放的想法,可以说,在此刻的珠城,修建一座跨过经济新城和另一座经济城市之间的通道,是一件全民热情高涨的大事。

这个方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方案的设计者还曾经参加珠城组织的考察队,赴国外考察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学习国外的经验和技术。

沪城修桥开发,打的是十六字方针——

“开发浦东,振兴沪城,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显而易见,浦东的开发涉及到沪城能够在经济发展中追赶上南方城市,继续稳住经济龙头的位置,同时,沪城对于整个华国都十分重要,战略目标,最终是要面向世界。

而珠城建桥的想法也一样——打开对外开放的通道,从建设大桥开始!

如果说谢雁的方案,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最有可能实现,最有挑战性,最有技术意义,且面临困难最多的方案,那么第二名的方案,则更多在于政策和发展意义上。

而全国第三名的方案,以畅想元素居多,以内陆高山桥梁为设计主题。

毫无疑问,三个方案中,第一名的方案可行性是最高的,二三名的更注重创意,毕竟只是桥梁方案的设计大赛。

这三个方案,从跨江大桥,跨海大桥到跨山大桥,正好是华国此刻桥梁飞速发展的几个缩影。

华国的桥梁技术和数量,正在以井喷式的速度发展着。

这是最艰难的起步时间,他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经验难题和全世界都少见的复杂地形地势。

但这也是最精彩的时间。

因为华国的设计师们、工程队们,将会用自己的双手,从无到有,搭建出一座座震惊世界的桥梁!

不出意料,在少年班三个学生埋头学业的时候,两个组的组员已经进入了第二座沪江跨江大桥的设计组当中,负责数据收集,实验测算和方案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宋修竹的隧洞工程需要的时间更长,因此沪城并没有立刻开工,反而是近在咫尺的跨江大桥很快被提上了日程。

林铸江点名让谢雁参加了部分的理论计算工作,但让宋修竹佩服的是,尽管如此,她也没有落下功课。

按照他们的学习速度,两人可以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大学的学业。

苏擎还是经常来找她。

起初是送资料,后面设计组的工作轻松了一些,工程进入正轨之后,他才说出了藏了不知道多久的想法。

“喂,你之前不是说,”

苏擎问她,“要让桥像彩虹一样飞过江面吗?”

谢雁点头,“我们的方案设计构型,他们也没有大的改动,如果第二座跨江桥能成功,不就成了?”

“不不不,”

苏擎摇头,“我认为,这还不算是真正的彩虹桥,那天我和你一起看见彩虹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真能把桥修成彩虹的样子,那走在上面——”

“都可以直接飞升了是吧?”

谢雁转头问旁边的方斯闻,“他出现这种症状多久了?”

方斯闻:“从我认识他开始就没好过。”

苏擎:“??”

苏擎看了他们两几眼,“我就不信,你们对这个想法不动心。”

“马上就要毕业了,不搞个大点的动作怎么行?”

他转头,眼巴巴地看着谢雁,像只可怜的大狗趴在课桌上,“桥梁工程的三张王牌在一起,没什么做不到的,咱们这么厉害,方案不是说来就来了。”

末了,补了句,“就当是帮我,行不行?”

谢雁坐直了身体,盯着他。

“你想好用什么桥型了吗?”

苏擎一笑,知道她是答应了,眼里闪着光,“你肯定知道。”

“拱桥。”

“拱桥!”

两个人异口同声。

作者有话要说:谢雁:花里胡哨

苏擎:你参不参加?好妹妹,求你了,帮帮我吧。

谢雁:……

苏擎:好耶!方哥呢?

方斯闻(扶眼镜):不耽误我每天买菜就行。

第60章 此去通途26

三个人的方案组原地才解散没几天,又重新成立了。

方斯闻负责各种计算工作,谢雁负责桥体设计,苏擎负责彩虹,啊不是,是材料。

说起来也离谱,桥梁工程的天才,专业第一,经验丰富的桥梁设计者,前途不可限量的苏擎——毕业前,满脑子都是在研究如何在浦江上,建造一座“彩虹”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