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节(1 / 2)

加入书签

[评论区:姐妹们,把心疼打在公屏上]

[评论区:正好是对口工作,乔翘绝了]

[评论区:啊啊啊我还是很好奇,华国都已经把情报贴脸上了,怎么飞机还能出事?]

这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谢北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他咳嗽了几声,屋里还亮着灯,便知道妻子也没睡。

他叹了口气,没打听到任何消息,但为了让妻子安心,一会怎么也要编几句话出来。

谢北刚走到门口,就看见邮箱里有什么东西,他抽出来一看,是一封信。

“回来了?有消息没有?”

谢母见门打开,立刻从椅子上坐起来,目光焦虑地看着进来的人,“他们安全到地方没有?”

谢北扬了扬手里的信,“女儿的信!”

信里写的极简单。

“为代表团安全保密考虑,行程不便公开,但请父母放心,此行必不辱使命,完成任务,安全回家,无须担心。

——谢雁。”

“瞧见没有!”

谢北点了点信纸,“行程保密,没有消息再正常不过,你啊,别瞎担心了,快去睡觉。”

谢母这才松了口气,留下谢北站在屋内,将这封短短的信看了好一会,才郑重地收起来,良久,他才叹了口气。

以前他愁女儿不懂事,现在他心疼她太懂事。

同样的一封信,寄到了外交部,不同的是,这信是托王春秋交给苏明笃。

“你说这小丫头,是不是算到你能冲到我们部里来要人?”

王春秋看完,哭笑不得,信上没写什么内容,措辞稍微变了变,最后一句,“只可给擅长保密的苏同志和王叔叔阅读,禁止外传,阅后即焚。”

“擅长保密?这是什么说法!”

他说是如此,但也明白谢雁的苦心,这信里上下暗示了他们代表团或许另有安排,但又没给个准信,乍一看,只是普通的报平安。

现在全球的媒体都在报道飞机失事,代表团团灭的新闻,却没人知道真假。

如果代表团真的另有安排,那么这些新闻,便不一定是真的,无非就是有人在其中兴风作浪,动摇华国的民心,误导参加会议的其他国家。

这是谢雁走之前差人定时送的,就是算到这一天可能有意外,父母和苏自远的弟弟必然担心自己的家人。

而她又不愿看到他们因为这生死未卜真假难辨的消息,寝食难安。

“她走之前已经知道了,”

苏明笃自然知道,短短一天,这信不会从港城飞来上海,所以必然是谢雁提前准备好的,说句不好听的话,若是她真的在飞机上,这已然是遗书了。

“知道了还是会去!”

王春秋叹了口气,可他能说什么呢,换做他,一样会去,“只望他们能平安回来!”

她临走前和他说,或许这条路上他们能遇着,偶尔也会分开,但终归是一同朝着自己喜欢的走着的。

他希望,此次不过也是一次偶尔的分开。

既有分别,就有再见。

乔翘一直埋头整理缅国的资料,到没有时间找谢雁的事,反而是冯小琳,深夜披着外衣来找通宵整理资料和事件的谢雁。

“我想不明白了,”

她哭了小半夜,是为了那些出事的同志,愤慨之余,也有一肚子的问题,“都是华人,为什么他们要杀人?为什么要破坏代表团的行程?难道他们不想看着华国好吗?”

谢雁已经有了些眉目,正好休息下,才和她聊几句,“你以为,只要是华人,就想着要华国好?”

“难道不应该吗?”

谢雁笑了起来,“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之所以铮然铁骨而延续在世上,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人,且大多都是这样的人,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活。我们有别的国家没有的历史传承,民族认同,国家归属,这是先辈能坚持走到今天的原因。”

“可民族里,也不全是这样的人,”

谢雁又道,“若他们缺失了民族认同感,缺失了国家归属感,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就找不到自己的根,找不到自己的家。他们有的人,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浑浑噩噩当着提线木偶,这样的人,让他们去杀谁,他们就去杀谁。”

冯小琳单纯,第一次听到世上还有这样的人,“那他们也不算坏人,全是因为坏人挑唆!”

“这只是一部分人,”

谢雁靠在椅子上,目光淡淡,“还有一些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他们为了钱,为了利,为了得到所谓某国的认同,他们宁愿抹黑自己的家乡,抹黑自己的民族,抹黑自己的父母,将刀刃对准自己的同胞!”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冯小琳听着心惊。

“这样的人,倒多不少,总会有的,”

她说,“但我们当庆幸的是,在我们的国家里更多的是好人,是有着民族感的人,他们锄强扶弱,他们护家卫国,他们心里没有自己,只有亲人、孩子、同胞和国家。这样的人多了,祖国就会变好,这样的人少了,国家就会混乱。”

“那我足够幸运了!因为我们的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多的国家!”冯小琳被她说得没了泪,也不迷茫了,

“谢雁姐姐!谢谢你,我明白了,这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还有不好不坏,也坏也好的人,这些人,我管不着,但我能管着自己——我喜欢好人,我尊重好人,我也想做一个好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