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七章 太子的封赏(2 / 2)

加入书签

高士廉也已经是老态龙钟的样子,走到李承乾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以七岁之龄,携一侍卫随师屹立便桥之上,一夫当关而万夫莫开。史书上,余只闻燕人张翼德有此豪举。今太子远胜其,老夫以你为傲!我大唐后继有人,由此可见矣!”

长孙无忌凑到一边,挤眉弄眼的对李承乾说:“承乾啊,想你舅舅我一生,都未得舅父一句夸奖,你可比舅舅争气的多,哈哈!”

随着长孙无忌的笑声,众人都笑了起来。

经历了这么一场心惊胆战,也只有笑声,才能抹去人心中的阴霾。

李世民走到李纲面前,微微拱手:“太子又今日之举,多亏李师教导有方,朕在此谢过李师的栽培!”

李纲摇了摇手道:“太子之功,完全是他自己的想法,老夫U虽一路相随,却没有出一点主意,陛下不可将此归功于老夫,还是想想怎么赏赐太子比较好。”

听了李纲的话,李世民露出了为难之色。

要说天底下谁是皇帝最难加封的,恐怕也就是皇后和太子了。

太子作为储君,已经是天底下最爽的一人,还怎么加封?

僵硬的回过头,李世民问道:“承乾,你今日有大功,说说,想要朕怎么嘉奖你?”

既然不知道怎么赏赐,那就直接问他要什么好了。

此时此刻,李世民就处在有求必应的模式。就算李承乾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他也会勉为其难的答应。

李承乾自然知道机会难得,低头想了好半天才说:“第一,儿臣请父皇封赏于泰!”

李世民看了一眼单膝跪地的于泰,点了点头:“就算你不说,朕也会给于泰嘉奖的。既然这是第一,第二是什么?”

李承乾又指了指身后的将士们和工匠,道:“第二,请父皇赏赐这些将士工匠以金帛,特别是这些工匠,危急关头,他们没有一人后退,反而选择了死战,此等勇士,孩儿敬重无比。”

看了一眼跪倒在地的士兵和工匠们,李世民点了点头:“当然可以,第三呢?”

事实上,有一件事李世民根本没有说出口,在来渭水的路上,他已经做好了用国库积蓄劝退颉利,舍一时之利换喘息之机。如今赏赐这些工匠和士兵的钱财,跟国库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第三”

李承乾苦笑道:“您也知道,孩儿手里,那个那个有了不少积蓄,您能不能允许孩子自己做主,不要收走啊!”

此时的李承乾,像极了被家长没收压岁钱的孩子。

听到李承乾这个要求,李世民先是错愕,随即跟长孙无忌等人哈哈大笑。

太子跟将作监合作,赚取份子钱的事儿,实际上所有人都清楚。将作监每次推出新品,都会送到重要官员府里一套。据说,这种行为背后,还有太子的手笔在。

虽然觉得这么大一笔钱由七岁的孩子掌管不妥当,但是这个时候,准许太子拥有私房钱,反而比封赏简单了太多太多。

李世民当即准许了:“当然可以。”

李承乾又追问道:“君无戏言?”

李世民拍了他的脑袋一巴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