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四章 李师(2 / 2)

加入书签

长孙宝庆的是搀扶,至于李承乾的,其实也就是走个形式。

下了牛车,李纲微微一笑,对李承乾说:“早就听闻世子早慧,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就是等着老夫醒来的这份恭敬之心,就不是一般孩子懂得的,哈哈。”

李承乾虚浮着老先生,谦虚道:“您是德高望重的学问大家,小子焉敢对您不敬?刘四,你先去把茶水泡好,让李师去去暑气。”

刘四就是东宫的太监总管,他们这些净身进宫的下苦人,很少有一个正经名字的。

刘四答应一声,快跑着去书房准备茶水,而李承乾则扶着李纲一步一步的慢慢走。

李纲有腿疾,一条腿明显的僵硬,哪怕受力也是短短的一瞬。见老先生走路这么费劲,李承乾打定主意过后给老先生弄一个轮椅一样的东西,八十岁的年纪,腿这样还坚持着走路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不长不短的一段路,走走停停足足用了两柱香的时间,等老先生坐在锦垫上的时候,太阳已经隐隐有落山的趋势了。

给老先生倒了一杯茶,李承乾乖巧的坐到了老先生的对面。

喝了一杯温茶后,李纲长舒一口气,看着李承乾满满的茶碗,问道:“世子殿下为何不饮?可是在老夫面前拘谨了?”

李承乾笑着摇头:“并非是小子拘谨,只是,这茶汤的滋味,小子实在是受不来。”

唐朝的茶叶,几乎不经过工序处理。而喝茶,也不是泡茶叶,而是煮茶。简单点的,把茶叶碾碎后,直接把茶叶末扔到沸水里煮。复杂点的,居然还要往里面添加葱姜蒜。

他之前喝过一次,茶水刚进嘴就被他吐了出来。太难喝了!

见李承乾没了下文,李纲也就不再问,而是拿起了桌子上的说文解字,看了两眼后又拿起了李承乾练字的纸张。

看了几眼上面的字,李纲微微一笑:“世子可是在辨认生僻字?这么说,寻常的字,世子都把握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是的。另外,李师,您直接叫小子承乾就好,莫要以世子相称了,要是让父王得知,肯定饶不了我的。”

李纲哈哈大笑,随即从善如流:“好,承乾啊,你既然已经掌握了寻常的字,又看过逍遥游,可否告诉老夫你有什么收获?”

收获?

李承乾低头想了起来,面对李纲,显然白天的那个说法不合适了。杜正伦和于志宁只是人到中年,生气也没什么。可要是把老人家气出好歹来,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喽!

好在后世的语文学科,给李承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想了一会儿后,李承乾直接回答道:“庄子先贤的文章,自然是雅文。庄子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接着,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可以说,整篇文章都充满着一种浪漫主义的风格。”、

“浪漫主义?”

见老先生发懵的样子,李承乾偷着拧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夭寿,又造词了!很显然,浪漫这个词现在没有出现在华夏大地的词库里。

思索了一下也没有想明白“浪漫主义”的意思,李纲只能说:“虽然不知道你说的浪漫主义是什么,但是老夫大概也了解了意思。不过,承乾啊,你真的是这么想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