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节(1 / 2)

加入书签

有些街坊听不下去了,对李老板抱怨了句:“不会说话别说话了!”

“可不是嘛!”见有人搭理了,李老板就来劲了,用着尖锐的嗓音阴阳怪气:“反正德国离得那么远,想要怎么说就怎么说,也没人看到又没有证据…”

证据?

呈父咯噔了一下,总觉得自己忘了什么,可就是想不起来。

他四处看,直到看到角落蹭饭的报童才想起来:“对了!我有证据!”

说完后他拿出菜篮子里的报纸,被纸板子夹着保护的特别好,“我今天早上在码头买的报纸,说是德国来的,你们看这首页上的照片不就是呈书嘛?我本来还想找北城大学的学生翻译的…”

众人接过报纸,仔细观摩起来——上头的字是一个都没看懂,但呈书的脸却比任何文字都来的有说服力。

“啊,是法兰克福汇报,这张是我毕业典礼的照片。”呈书也有些惊讶,没想到这德国的报纸居然还会卖到国内。

“旁边这位就是我们东德的内阁总理。”冯恰到好处地补充。

这下,李老板算是没话说了,整张脸涨得通红——无论是哪个国家,能上报纸的那肯定是人上人了,再不济也能说明冯刚刚的话不是吹牛。

“欸,李老板的儿子是不是也在北城大学读书?怎么不见上报纸了?”立刻就有街坊调侃。

“我儿子那是正经读书的,上什么报纸,”李老板气得跳脚,终于在大伙的哄笑声中气走了。

她一走,饭桌上的气氛就正常起来了,再加上刚刚的闲谈拉近了冯和街坊们的距离,一时间谈笑声和喝酒声响起,气氛热闹的不像话。

呈书就这么笑眯眯地看着热闹的小餐馆,还有逃离死亡命运的呈父母,内心涌过一阵暖流。

第二天,呈书是在餐馆楼上一个小房间的床上醒来的。她一睁眼,就看到房间里陈旧的装潢,还有阳光透不进来的厚重木窗,明明是大白天,这些笨重的家具却把房间遮得昏暗无比。

呈家破产,只剩下原先是呈母嫁妆的小铺子,所以开餐馆的同时,楼上还做呈家三口住宿用,虽然方便但也不是没有弊端的。

她打开木窗,让阳光倾斜进来,与此同时进房的还有商铺巷子的人流喧哗声,刺耳得很,哪怕呈书是个年轻人都觉得烦人,更何况是上了年纪浅眠的呈父呈母呢?

“呈书,起来了,快去吃饭吧。”楼下传来呈母的声音。

走下楼后,就是呈家近四五年赖以生计的餐厅,只有四五十坪大小,称得上是小巧玲珑,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里明明是个西餐厅,居然用八仙桌和没有靠背的石板凳作装潢,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菜来咯!”呈父将菜从厨房端出来,是一份咖喱米粉,有种不中不洋的滑稽感。呈父还乐呵地介绍:“这上头撒的不是帕尔玛火腿,而是中国金华火腿!”

这下总算知道,为什么这家餐厅生意不好了。

呈书透过门窗往外看,附近来来去去的都是出行的一大家子人,大部分都往对面点心铺子去,很少会留心这里有家西餐厅。再来就是西餐厅普遍昂贵又不饱,如果是开在北城市中心倒还好,这里近郊地方,实在难以吸引客人前来。

“阿爹怎么会想开西餐厅?”

聊到这个话提,呈父就有话说了!只见他一拍大腿,开始头头是道讲自己的想法:“家中叔辈在租界开了西餐厅,就是卖这道咖喱米粉,赚了不少钱还开分店了。”

“嗯…”呈书点点头,认可了西餐厅是很赚钱的这个想法。

呈母心细,看出了呈书有话想说,赶紧打断兴奋中的呈父问:“书书是有什么想法嘛?”

“西餐厅是赚钱的,但是在这里却是不讨喜的,附近居住的都是乡里人,我想他们会觉得西餐又贵又吃不饱,不愿意来消费。”

“可是我们的米粉卖的十分便宜啊!”呈父有些不解,随后又追问:“那依书书看,你觉得如何是好?”

“我们可以继续开西餐厅呀,但是要做些改变。”呈书走到八仙桌和凳子旁,说:“首先,我们先把这中式八仙台换成包厢式的四人座椅,椅子上铺柔软的坐垫。”

这样不仅能满足家庭聚餐的需求,偶尔有小情侣过来,厢式的装潢也能将每位客人隔开,保留些隐私。

再来,这餐厅已经够小了,放圆形的八仙台只能放三、四张,厢式座椅却可以放八张以上。

但这已经算大改动了,动则要上百块大洋,呈书刚想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改,就听到呈父一锤定音地说:“好!下午就去采购,这些年虽然没有赚到大钱,但是小钱还是存了些的。”

竟然连问都不问一下,可见呈家父母对女儿宠溺成什么样。

突然的温馨在三人间弥漫,惹得两位女性不合时宜地扑哧笑了一声,呈母捂嘴轻笑,继续追问:“只改装潢就可以了吗?”

“菜品也改一下吧,这道咖喱米粉实在是奇怪。”呈书回忆了一下,“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特别喜欢吃一道菜,翻译过来是香肠大派对。其实就是卷心菜上放了很多灌肉肠,看起来不仅量大实惠,吃起来还特别饱腹。”

“灌肉肠嘛?”呈父回忆了一下,脑海中市集里并没有像呈书说的那么大且粗的香肠,“但是隔壁肉铺老板要回老家养老了,他家的碎肉机想要卖掉,你看能用上吗?”

“自然!”呈书点头,“碎肉完后再装入肠衣内蒸煮即可,然后再撒上一些辣椒、孜然…就是可能要耗损较多的人力…”

“能赚到钱,就能招到人帮忙,这不是问题。”

呈父摆摆手,决定今天先不去采买咖喱材料了,雇了一辆人力车就要往城西的家具行和香料码头跑。

采买家具没那么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呈书干脆就琢磨起餐厅的招牌来了。

呈父呈母都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相反的,他们都有过长达十年的私塾经历,所以讲话有些文绉绉,和街坊们融入不进去,就连餐厅名字也十分拗口——叫跕,读作展,意思足停,让行人歇息的餐厅。

如果这个名字放到现代,颇有种网红店的感觉,但这里是北城近郊的西餐厅,与其叫那么复杂的中文名,倒不如取一个简单易懂的德文名,到时候还能吸引些德国客人前来。

呈书翻出一块弃用的模板还有雕刻用的小刀,准备亲手雕一个名字。还没来得及动手,餐厅门就兹拉一声被推开,高大的冯弯着腰从外头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些水果和特产。

“来就来嘛,还带什么礼物。”呈书赶紧起身——不是为了让冯坐下休息,而是劳动力来了,也就不用自己亲自动手了。

冯也很有眼力见,立刻就坐下拿起小刀,问:“你要刻什么?”

故意无视了呈书关于带礼物的问题。

——今早从酒店出来的时候,同行的副队神神叨叨的将礼物拿给他,挤眉弄眼地说:“Sehen Sie, dass Eltern Geschenke mitbringen(见家长要带礼物的。)”

不过,这件事也没有和跟呈书说的必要。

冯心想,自己好得也是东德的富三代,堂堂提尔皮茨大家族的继承人,真的要见家长也不会带这点小礼物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