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节(2 / 2)

加入书签

小孩子幼稚软糯的声音在夜空中飘荡。

韩家的气氛温馨美好。

隔壁主卧的韩建斌叹了口气,关了灯独自一人睡觉。

独自一人漫漫长夜的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啊!

这时候他不知杨晓看重孩子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

翌日,杨晓去在老韩家一样早起做饭。

听到动静的韩建斌略微蹙眉:“以后不用这么早起,我去训练时在食堂吃。”

杨晓瞅他一眼,男人穿着白色汗衫大汗淋漓,即使没有放假也不放松训练,她暗啧两声,估摸着他的起床时间,觉着她不可能起的那么早,便顺着他的话点头。

厨房里有米面但是没蔬菜,这里又不是西坡村有相熟人家的菜园子可以摘,一边想着还是要尽快收拾那块菜地,一边熬了大米粥。

韩建斌想了想,突然出去,回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一小袋鸡蛋和青菜。

“早上做这些吧。”说完自觉去生火。

杨晓好奇:“哪家的?”

供销社离她家不远但是按韩建斌的脚程也没那么快,杨晓不用猜就知道是从邻居家借回来的。

“西边的乔大嫂,以后你想买什么,可以去她家。”韩建斌顿了顿道。

“她们家在大院里做买卖?”杨晓瞪大眼睛。

“不算做买卖,但是有人去,她会换。”韩建斌顿了顿,“住久了你就知道了。”

杨晓表面应了,心里想着韩建斌不说,估计是不好背地说人。

她在大院里混熟了以后,什么东家长李家短也能知道。

一想到买卖,她就想起她之前还想去火车站卖糕点,搞投机倒把。

现在大院里不能随便出去,真到火车站卖糕点,路上就能颠碎,而且对韩建斌在部队的形象影响不好。

此路不通,她也不可能浪费大好青春当家庭主妇围着孩子厨房打转,将来势必要在这附近找份工作。

不过工作的事情暂时先不急,她刚来还没摸清家属院,缓缓也可以。

想到工作,她就想起她之前的翻译兼职,也不知有没有被顺利录取。

虽然只是翻译一首诗歌,稿酬也不多,但是这毕竟是她的老本行她对此还是有些期待的。

……

宁城,一栋筒子楼里,这里是外国文学杂志社,主编方南看着桌上的一篇稿子,陷入沉思。

这是一篇普普通通的译稿,字迹工整娟秀,稿面干净,翻译的诗歌他看过好几遍,和桌上其他人翻译的内容一样。

然而这样一份稿子,却令他颇为为难。

这一份稿子没有什么不好,言语活泼,翻译精准,然而,坏就坏在它太优秀!

大半月前,因为手底下的译者突然没了消息,为了不影响下一期的杂志,他不得不请朋友们帮忙。

然而没想到,却陷入了一桩麻烦之中。

第31章 继妹要来 [VIP]

“大毛他妈, 大毛醒了找你呢。”来旺婶探出个头来,看到杨晓被一位陌生人拦着,眼睛微眯, “谁啊?找我们什么事啊?”

说着,就站了出来,杨晓没回头,大跨步上前将来旺婶挤回病房:“我不认识。”

来旺婶自认识杨晓以来还没听她说过假话,点头信了, 嘱咐道:“下次碰上这样的人不要和她废话, 直接喊婶子。”

杨晓笑着应了,小床上, 孩子们闻到粥的清香,全都揉着眼睛爬起来, 摸着咕噜噜的肚子喊:“肚子饿。”

俩人连忙喂孩子吃饭,将门外的知青抛到脑后。

方南是《外国文学》的主编, 他人脉广泛, 征稿的广告一出, 很多作者都乐意投稿帮忙。“进来。”

这次他们编辑部收到许多新稿件,着实令他们欢喜, 但是,手里一下子遇上两篇好稿子, 就着实令人发愁了,尤其是俩人不分伯仲,愈发难以抉择。

“方主编。”

“进来。”

咚咚,一个年轻气盛的男人进来, 他是方南手下的一个编辑李炳, 也是这次方南头疼的原因之一。这次投稿, 李向是其中一人的推荐者,李炳是另一位作者的推荐者,俩人是兄弟,然而偏偏俩人因为父母偏心的事儿互不对付,虽是兄弟但是说是仇人也不过分。

本来儿这事儿和李炳没关系,但是在收稿的时候,李炳听到李向推荐作者的消息,立刻邀请了一位当地的一位资深翻译作者投稿,并且以权谋私,在截稿日子过后直接把手里的稿子夹放进审核稿堆里,一路顺风顺水进了方南这位主编的书桌。

李炳知道方南的为难,他进来就是想要说服方南下定决心,不要用哥哥李向的推荐人,为自己狠狠出一口气。

“方主编,印刷在即,您定好稿子了吗?”李炳来势冲冲,“我们的读者对最新一期杂志有多期待,方主编您是知道的,我们一定要给读者一个完美的答卷。方主编,这次希望您能采用我推荐的稿子,周华虽然没有和我们杂志社合作过,但是他出版过几本译著,也是其他翻译杂志的撰稿者,实力雄厚,比我哥哥推荐的那位不知名的新人更有优势。”

李炳的理由有条有理,但是他再怎么说,也掩饰不了他是在胁迫方南。方南冷哼一声,慢慢捡起桌上搁置的一根烟抽了起来,吐了个烟圈儿,发泄掉烦躁,缓缓道:“我知道了,你出去吧。”

李炳脸上还有些不服和焦急,但是方南脾气再温和也是他的上司,他今天冲进办公室已经是打破规矩,只好隐忍着情绪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