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清穿太子妃的咸鱼日常 第77节(1 / 2)

加入书签

“也好,你去罢,稍后朕再传你。”

康熙笑得很和煦,头顶的太阳暖洋洋的晒着,觉得日子惬意的很。

见宜妃走了,才把目光扫向胤礽。

“最近如何?事情堆积地较多,可忙得过来?”

康熙站在花坛旁,漫不经心地捏着花瓣,余光却在观察胤礽的反应。

太子站得不卑不亢,身姿笔直,对于老三、老四两个陪着一起看奏折,也没什么微词,确实不是个专权独断的。

“回皇阿玛,有三弟、四弟帮忙,倒还忙得过来。”

太子说完这一句,便把手里的奏折捧过去给康熙。

康熙没直接拿过来,反倒找了个凉亭坐下,待梁九功端了茶来,才拿了奏折随手翻阅。

朝中的事情,说繁琐也繁琐,说不繁琐也不繁琐。

总归两件大事,其余的,全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重要的是如何和大臣之间扯皮。

太子这一点做得很好,回击的力度并不算大,却铿锵有力,许多朱批都直中要害。

康熙暗自点头。

待那一摞奏章翻阅完,脸上露出了满意之色。

“不错,很有长进,不骄不躁,很多事情便是朕亲自做,也不过如此。”

“待中秋过后,由你监国,朕再放心不过。”

胤礽把奏章接过来重新摆好,听见康熙这话,面露纠结。

“皇阿玛,儿臣、儿臣......”

“有话便说,在朕跟前何须吞吞吐吐?”

康熙拿了茶盏品茶,茶盖一揭开,袅袅茶香袭来,端得惬意。

胤礽沉默片刻,终于吐露心声。

“皇阿玛,儿臣想替皇阿玛征伐准格尔。”

实际上,在他和宁容说准备离别的时候,已经下了决断。

他还是想登大位,可除此之外,也想为百姓做些实事。

犹记得上辈子皇阿玛亲征准格尔,确实获胜了不错,但皇阿玛也受伤了。

并且来年准格尔又固态复萌,一直征伐了三次,才彻底击退对方。

换了他去,或许会和上辈子一样,或许会有所不同,连他自己也摸不清楚。

但既然能让百姓少受罹难,那他为什么不去做呢?

“胡闹!保成,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康熙放下手里的茶盏,正色道。

儿子想要保家卫国是好事,换了任何一个旁的儿子,只要有能力,他都不会阻止。

可太子不一样,他是大清朝的太子,代表大清的将来!

胤礽第一次提时,康熙并未放在心里,只以为他少年意气,不成想,他心里早就有了决断吗?

“求皇阿玛成全。”

胤礽抱拳,单膝跪地,一副康熙不答应,便不起来的架势。

康熙垂眸盯着他,眼神复杂。

他这个儿子,自小便懂事,等到大了,越发是皇子们的典范,就连朝中也多有赞誉。

恪守礼仪规矩,有勇有谋,文武俱佳。

他确实慢慢地,成为了康熙想要看见的样子。

作为一个父亲,康熙欣慰又自豪,总觉得太子长成这样,往后定能好好把大清江山延续下去。

但让太子替他出征,他心里却一万个不放心。

他语重心长,“保成,你的心意,朕知道了。待朕出征以后,好好替朕监国,旁的事情,无需多说。”

“皇阿玛!”

胤礽还要再说,康熙却已经叫他退下了。

“行了,近日你辛苦了,回去好好歇着吧,大部分政务已经解决了,其余细碎的,但让老三、老四整理便可。”

胤礽无奈,只得行礼退下。

他从没上过战场,所有一切于他不过纸上谈兵。

打仗不是儿戏,关乎千万将士的性命,皇阿玛不信也是理所当然。

但若是能说服裕亲王福全,或许又会完全不同。

胤礽生性固执,打定了主意便要往里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