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衙役小娘子 第117节(2 / 2)

加入书签

顾绵绵原以为此事和自己无关,谁知立刻就遇到了麻烦。顾绵绵和邱氏并没有帮吴远说媒,但史家大姑娘却自己找上了门。

几年的光景,史家大姑娘也到了适婚的年纪。史太太给了她两条路,一是招赘,史姑娘和夫婿可以跟她住在一起;二是嫁出去,史太太给一些嫁妆,但现在住的宅子归史太太所有。史姑娘两条路都不想选,她知道招赘可能招不到什么好人,她又不是公主。嫁出去的话,她没有得力的娘家,在婆家可能会吃亏。

史姑娘就一直这样拖着,也不知她从哪里听说吴太医要娶亲的事儿。史姑娘心里盘算了几天,吴太医和卫家交好,和大哥也是熟人,若是我去了吴家,也算是亲上做亲,岂不是比外人好。

史姑娘去央求史太太,史太太并不赞同这门婚事。若想要成,必定需要儿子出头,儿子会不会出头不好说,郡主肯定不会答应。

先前顾季昌上京,史太太也曾经想过来拜访,一想到顾季昌带着妻儿,史太太又泄了气,继续带着女儿安静地过日子。

想到卫家那边的淡漠,史太太一再摇头。史姑娘没办法,壮起胆子,挑了个卫景明不在家的日子,她自己上门来找邱氏。

卫家来客,顾绵绵自然是第一个知道的,她让人把史姑娘带到了正院。

史姑娘一路走来,看着卫府的富贵,心里起伏不定,眼神也闪闪烁烁。

等到了正院,史姑娘给顾绵绵请安问好。

顾绵绵温和地叫起,“姑娘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家里日子可还过的?史太太身子好不好?前儿大嫂让人送去的东西可还吃的?”

史姑娘一一回答了顾绵绵的问题,细声细气。

说完之后,史姑娘又沉默。顾绵绵知道,她肯定是想见邱氏,但顾绵绵不准备给她这个机会。凭直觉顾绵绵就觉得,这姑娘不像她表面上那么老实。

顾绵绵看向翠兰,“把我箱子里那一匹桃红色的料子拿出来送给史姑娘,还有昨儿买的点心,也一起包给史姑娘。路怪远的,让家里车夫赶车送史姑娘回去。”

史姑娘抬起头,“多谢郡主赏赐,请问我嫂子在吗,我想见见我嫂子。”

顾绵绵微笑看着她,“史姑娘有什么话,跟我说也是一样的,这家里我当家。”

史姑娘哑然,她当然知道郡主不好惹,但大嫂是个脾气好的,说不定肯帮自己的忙呢。

史姑娘只能扯谎,“我闲来无事,想给侄女做两双鞋,又不知道她的尺寸,想找大嫂问问。”

顾绵绵又吩咐旁边的月兰,“把欢姐儿的尺寸给史姑娘。”

说完,她看向史姑娘,“烦请史姑娘回去告诉史太太,欢姐儿已经进学了,每日读书写字。回头我还准备找个女学让她们姐妹两个去上,请史太太放心。”

史姑娘急了,她来的目的不是拉家常啊,她才不关心欢姐儿是不是读书识字。

顾绵绵似笑非笑地看着史姑娘,“姑娘可是有什么急事?”

史姑娘嘴里的话差点脱口而出,想到卫景明那个煞星,她又止住了,对着顾绵绵行礼,“多谢郡主,那我回去给欢姐儿做鞋。”

顾绵绵点头,“姑娘好走,缺什么了来说一声。”

史家母女虽然住在市井中,但那一片都是清白人家,没有乱七八糟的人,卫家偶尔送东西过去,也无人敢欺辱她们母女。顾绵绵只肯照看到这里,再给多了,人心就要不足了。

等史姑娘一走,顾绵绵立刻叫来人去打听。刚到下午,顾绵绵就知道史姑娘的意图。

晚上等卫景明回来,顾绵绵把这事儿说给卫景明听。

卫景明不怎么放在心上,“莫要理她,吴远要说亲,也轮不到咱们做主。史姑娘那里,除了一个月五百文钱,偶尔送些吃的,别的莫要管。下回如果她还不死心,我就让人去她老家通知她三个哥哥,给她说门好亲事。”

顾绵绵笑,“人家一个小姑娘家家的,你别吓着人家。”

卫景明拉着顾绵绵的手,把玩她的指甲,“人在这世上,不能随便做好人。我们且看着吧,有的闹呢。潘家一来,太子铁了心要给五公主招驸马,吴远才急着说亲。但他这样明晃晃的拒绝,也下了太子殿下的脸。看吧,吴远想说亲事,怕是没那么容易。那是公主,你要是没心思,以前招惹人家做甚。”

果如卫景明所料,梁王做了太子之后,手底下人越来越多,妹妹的这点事儿他已经知道的一清二楚。听说自己妹妹主动上门找吴远仍旧被拒绝,太子心里有些不高兴。

但太子也不是那等不讲理的人,他唯一能为妹妹做的就是疏远吴远。每逢轮到吴远当值,太子都要求换一个太医请平安脉。

不到一个月,太医院的那帮人精都闻出了一些异常,吴远在太医院开始被大家孤立。

吴远也不在意这些,他来做太医也不是为了长久做官。如今做了好几年太医,他把太医院能学的东西已经全部学到手,既然被太子厌恶,索性离去吧。

不仅吴远这边被孤立,吴太太那里也没有顺利说成亲事。好一些的人家,已经听说吴远在太医院得罪了人,自然不肯把姑娘嫁过来,差一些的人家,吴太太也不愿意太将就。

两头受阻,吴远立刻决定辞去太医职务,回青城县老家。

吴远一个小小的太医,自然不会引起太大注意,因为魏景帝的万寿节又到了。

魏景帝原说自己今年做了错事,万寿节就不过了。百官们劝了又劝,魏景帝仍旧坚持取消今年的万寿节,把省下来的钱拿去抚恤在北征中阵亡的将士们的遗孤。

魏景帝这一决定让百官们再次当堂痛哭流涕,大赞魏景帝仁爱。百官们还劝魏景帝看开一些,凡集大成之君,必定会先遭受磨难,往后定是事事顺利。

最后还是方太后开口,万寿节不大办,召集所有亲近宗亲一起入宫赴宴,为皇帝贺寿。方太后开口,魏景帝自然不反对,自己从私库里挑了一些钱出来,命太子妃林氏准备几桌简单的酒席,一家子也模仿平民百姓家里,吃一顿团圆饭就好。

万寿节前一天,方太后带着五公主从清晖园回皇宫。五公主抛弃了道袍,穿上了华丽的公主服饰,她意境脱去了少女的稚气,又因着念了几年的佛,整个人看起来平和温婉,又落落大方。

第二日,魏景帝的兄弟姐妹和儿女们都拖家带口进宫,参加这场特殊的万寿节宫宴。宫里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皇亲国戚,卫景明亲自带着人守护皇宫的秩序。

宫宴安排在魏景帝居住的健康宫正殿,因着都是自家人,男女只用屏风隔开,男桌这边魏景帝最大,女桌这边方太后最大。

寿宴开始前是茶果,众人说笑了一阵子后,开始依次去给魏景帝贺寿,太子自然是排在头一个。

梁王自从做了太子之后,和往常看起来也没什么两样。他宫里除了太子妃,就是两个低等侍妾。每天除了回东宫和太子妃说说话,或是教导儿子,其余时间都跟在魏景帝身边忙活。

新太子没有任何癖好,吃喝不讲究,穿戴过得去就行,美人在他眼里就是根木头,古玩玉器啥的他也不好。朝臣们非常欣慰,大魏朝需要一个中兴之主。一个帝王,若是能克己复礼,朝廷才有望复兴。贪图享乐的帝王,刚开始可能就是花点钱,渐渐会胃口越来越大,身边开始小人出没,朝纲开始紊乱。

话转回来,魏景帝不能说话,太子拜过寿后,他略微抬抬手,收下了太子夫妻二人送下的礼物。

旁边的众位皇子们脸上都带着笑。

二皇子的笑容有些阴郁,他是皇长子,却让底下的弟弟做了太子,他总感觉全天下的人都在笑话自己。二皇子时常觉得自己很冤枉,他什么也没做,怎么就成了不忠不孝之人了。平王造反,他打平王几下又怎么了。不是我不想去胡人那里救父皇,是我当时受了伤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