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六章(2 / 2)

加入书签

每天这哄亮的喊声,让姥姥心头暖洋洋的,她抬头冲三儿笑了笑。

吴彦军举着一枝桃花,笑呵呵地蹦进院中,看见姥爷抱着妹妹,他把花高举递到四丫面前,“姥爷,这花儿给我妹吧。”说着把桃花往四丫手里放。

四丫望着那枝桃花出神。

“哎哟,不行不行,妹妹还这么小,她拿不了这么大一枝,小心把妹妹的脸给划了,你快拿走吧。”

“哦。”吴彦军有些失落地收回了递出的桃花,从上面揪了一朵下来,又笑着递过去,“让妹妹拿着这个吧。”

粉红的桃花递到四丫手里,四丫攥着花儿瞧来瞧去,小脸更似一朵花儿。

吴彦军乐了,“姥爷你看,我妹看着花发呆呢,哈哈哈,没见过吧?”

“在哪儿摘的桃花?”姥爷问。

“嗯——”吴彦军转了转眼珠,道:“同学给的。”

吴彦军逃了一节自习课,和班上另外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学跑到山上摘桃花玩儿。他哪儿敢告诉姥爷啊,告诉了姥爷那就等于爸妈知道了,等着他的就只有鸡毛掸子了。

姥爷说:“找个瓶子把桃花泡上吧,还有没开的骨朵,过两天就都开了。”

“好嘞,这样我妹就能每天看见花儿了。”

姥爷和四丫看着吴彦军在院子里找瓶子洗瓶子接水剪枝地一阵活忙。

四丫在姥爷怀里打起了呵欠。

吴彦军把桃花摆在了大屋外面的窗台上,“好了,这样我姥和四丫每天一睁眼就能看见美丽的鲜花儿了。”

“行了,弄完就走吧,进屋吧。”姥爷道:“四丫好像困了。”

吴彦军忙给姥爷和妹妹掀帘子。

姥爷笑,“四丫你看,你哥多好,多懂事儿,还给咱们掀帘子呢,今天还给四丫弄来一瓶花儿,真是好哥哥。”

吴彦军听得夸奖,心头更是开出了满园鲜花。

“姥,做饭呢?”吴彦军蹦到灶前,笑嘻嘻地问:“今天吃什么呀?”

“吃莜面吧,这两天你不是想吃莜面吗?”

“太好了太好了!我都想了好几天了。”吴彦军:“姥,我帮你搓莜面吧,我搓得可快了。”

“你呀,你先写作业去吧,写完了再说。”姥姥面孔严肃起来。

吴彦军虽不怕姥姥板着脸,但想起不写作业的后果,不由得身上抖了抖,赶紧道:“好好好,写作业,先写作业。”吴彦军转身跑了。

姥爷把已经呼呼睡着的四丫轻轻放在炕上,盖上小被子。

“睡了?”姥姥问。

“啊,睡了。”姥爷笑,把孩子哄睡着了,姥爷首功一件。

屋檐下的叽喳声吸引了姥姥姥爷。

看了一会儿,姥姥笑了,“那窝燕儿又飞回来了。”

姥爷扒到窗口瞧了瞧,点点头笑了。

“只要它们的老窝还在,它们年年都回这儿来。”姥姥把开水浇进了面盆里,心满意足道:“老燕识巢,又回来了。”

“这窝你一直舍不得拆,就是在等它们回来。”姥爷望了望外面。

“这是它们的家呀,拆了它们回哪儿去?”姥姥用筷子在面盆里搅动着,“你还记得咱们村里那间老房吗?厅堂里住着一窝燕子。”

姥爷的神思向从前追寻着,“是啊,以前的房子连挡窗也没有,那燕子也不知道怎么就跑进咱家来了,悄悄地就把窝垒好了。”

“老辈人都说燕子是益鸟,是福鸟,不让拆它们的窝,咱们也就没拆。后来的事儿证明,那窝燕子还真是咱家的福气。”

姥爷点点头。

“后来,咱们就有了娥子,旁边也盖起了一间学校,娥子有福气呀。”往事在姥姥脑海里浮浮沉沉。

姥姥姥爷成亲多年,一直都没有孩子,就在那窝燕子住进家里后的第二年,他们才有了孩子。姥姥姥爷从此视燕子为福鸟神鸟。

无论姥姥姥爷住在哪儿,总有一窝燕子伴随着他们。

张丽娥和吴尚荣结婚以后,姥姥姥爷离开了原来的村子,跟着女儿女婿到镇上一起生活,但无论他们到了哪儿,总有一窝燕子住在房檐下。

搬到幸福巷37号后没多久,院子里又住进来一窝燕子。吴尚荣嫌它们叽叽喳喳太吵,几次提出要清理掉屋檐下的燕窝,姥姥都再三反对。开始吴尚荣不理解,为此跟姥姥生过气,但生气也只是不说话而已,他倒从没跟老人们红过脸动过嘴。后来张丽娥把家里的老故事告诉了他,吴尚荣也就作罢了,随老头老太高兴就好,鸟叫声慢慢也就惯了。

燕子年年春来秋去,这么多年了,吴尚荣也不确定屋檐下换过几家新燕。不过他心里盼着屋檐下住着的是神鸟,这神鸟能佑他一家平安,能佑孩子们前程锦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