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番外十一(未来)(1 / 2)

加入书签

苏一灿退了租的房子搬回家住了, 源于岑莳在苏妈面前说她在家做事不注意,爬高上低的,苏一灿充分怀疑他故意夸大其词, 她根本没有他说得那么鲁莽。

但苏一灿从小好动, 苏妈轻易就相信了岑莳的话, 并要求苏一灿搬回来住, 大家都怕她一个人住在外面出什么意外,为了能让岑莳在那边读书安心些,苏一灿妥协了。

他们领了结婚证,但是苏一灿想在卸货前全力应对全运会, 而岑莳最后一年也正处在毕业的关键节点上, 所以商量过后,他们决定将婚礼推迟到一年后。

在苏一灿怀孕的那几个月里, 最辛苦的人大概就是岑莳了, 因为她整个妊娠过程没有任何反应,好吃好睡, 除了肚子在不停变大,似乎从精神面貌到身材没有丝毫变化。

而岑莳却要来回往返于两国之间,由于时间的限制,他经常前一天刚落地, 待不到两天就又飞回去了,尽管苏一灿让他不要这么折腾,但他依然不想错过她孕期的变化。

每次回来看着她的肚子又大了那么点,他就十分有成就感,贴着她的肚皮一听就能听上好久。

他见苏一灿房间里放了些故事书, 问她是干嘛的?她说同事给她的,说是趁孩子没出生读给小家伙听, 能增进感情啥的,但她觉得有些扯淡,所以拿回来等着落灰从来没碰过。

可自从岑莳听说后,每次回来都会对着她的肚子读上一会书,苏一灿发现他基本上可以不用问她生字,通读全本也十分轻松。

由于他回来太过频繁,就连苏一灿的同事都好奇:“你老公在外地上班啊?”

苏一灿便告诉他们:“在外国,读书。”

同事均露出惊讶的神色,随后问道:“日本还是韩国?”

“美国。”

这距离让一众同事佩服不已。

所以虽然整个孕期苏一灿是独自面对的,但由于岑莳经常回来,关键的几次产检他都没有错过,她又似乎觉得他一直在身边。

五月份的全运会,她带领的集体自由自选项目进入了决赛,姑娘们惊艳的表现获得了那届的亚军,而她作为主教练也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那是苏一灿重返泳坛完成的最杰出的作品,但她的道路并不止步于此,她的目标很明确,世锦赛甚至奥运会,她的路还很长。

但是在带完这场比赛后,她就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完成她人生中另一件大事,生产。

岑莳回到了中国,赶在了苏一灿生产之前,他们有了个漂亮的女儿,外国姓氏随岑莳,中文姓氏随了苏一灿,所以小东西的中文名叫苏雁,大雁是春的使者,带来爱意复苏的生机,小东西是在岑莳回国那年出生的,有大雁归来的寓意。

仿佛印证了岑莳的话,孩子长得跟他简直是一个模子,一生出来就是小卷毛,长到半岁的时候那棕褐色的瞳孔像铜铃一样水灵,苏爸苏妈无论带到哪总有一堆人围着夸小孩长得漂亮,甚至还被母婴品牌相中,邀请去拍了个小广告,所以在苏小雁还没满岁时就为自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奶粉钱。

而岑莳在刚回国的那一年加入了灌康俱乐部,第二年的时候就联同他几个华裔朋友完成了对灌康俱乐部的收购,组建了自己的UCBK体育文化公司,并结合他之前在中国的执教背景,终于谈下了与美国篮球机构的合作,在国内成立了青少年篮球培训品牌,将美国那边更加科学的训练体系和教学理念引进到国内,同时通过他这么多年在圈子里的人脉,搭建了一批有着NBA、NCAA背景的教练团队。

那年赵琦在房产中介混得风生水起,他高考没考好,本来有个机会以体育特长进入一个不入流的大学,结果又因为那年跟人骑机车摔得挺惨错过了那次机会。

大专出来后被人介绍去卖房,混了半年底薪慢慢摸出门道,他这人话多,嘴皮子能耍,业务渐渐做了起来,收入也越来越可观,跟人吹起牛永远是高中篮球赛差点席卷全市拿冠军,他还是队长,当时他们篮球教练是NBA出来的,一个牛逼吹了四五年。

只是每次在手机上看见殷佐打比赛,就恨自己当年为什么要出去跟人飙车,要是不飙车说不定也能走上职业道路。

岑莳去找他的时候,赵琦乐得恨不得把他拉进公司给所有同事围观一圈,以至于岑莳开口对他说:“卖什么不是卖,工作辞了跟我混怎么样?”

赵琦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岑莳给他递烟告诉他:“我开不了你现在的高薪给你,但是可以跟你保证以后赚了钱发展空间肯定比你现在强。”

钱不钱的赵琦还真不在乎,光想到能回到篮球圈子,少年时期的遗憾就像终于找到了出口,浑身是劲,死乞白赖地说:“那以后我干好了,能给我个总干干吗?”

岑莳一边嘬着烟一边笑,对他指了指说了句:“去考个本科,往上再拔一拔。”

单位领导对赵琦提了好几次,让他把学历搞一搞,光业绩好没用,以后晋升还得要看背景的,赵琦从来不鸟那个老头,总觉得出来打工拿钱多就行,那么费劲干嘛。

但是自从岑莳对他说过这话后,他还正儿八经报了个班准备考本科了。

赵琦虽然球打得不算精,但他热爱这项运动,在公司后来的发展里,他成为营销口子很重要的人物,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那两年里岑莳依然要频繁地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谈资源,谈人才引进,谈合作,同时他也没有放下老灌康俱乐部的运营。

他的人生中有两个贵人,老灌康俱乐部的马总和市体局的罗老师,前者因为有股份在,算是利益共同体,后者是岑莳儿时的老师,看着他一路走来,岑莳每年回国都会去看望他,有恩情在,这两个人在他刚回国的阶段给他提供了不少帮助,加上他的老丈人也在体育圈子混了一辈子,给他做好了铺垫,岑莳起步还算顺利,自己也肯拼。

第三个年头公司就正式上了轨道,也开始逐步在青少年中有了一些影响力。

有一次他对苏一灿说要去上海出趟差,本来晚上就能回来的,岑莳电话里对她说可能要多待一天,遇见个老熟人,晚上喝两杯。

苏一灿也并未多想,没想到他第二天把这个老熟人带回家了,何礼沐。

何礼沐是听赵琦说岑莳去上海出差,特地约的他,想了解他们现在搞的赛事运营项目,没想到晚上两人酒一喝,勾肩搭背地聊开后,何礼沐对他说:“还是想搞篮球,大学的时候就没打了,看到手就痒。”

岑莳笑着说:“那你来帮我搞运营。”

何礼沐想了想答应了,于是两人就这么愉快地达成了合作共识。

第二天酒醒后岑莳觉得自己的邀请有点草率,毕竟听说何礼沐进了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也算是前途无量的社会精英了,打电话给他让他自己再考虑考虑,没想到何礼沐告诉他一早已经去过公司了,递交了辞职报告,先跟他过去看看,再回去做交接。

岑莳也很意外,就这么把人带回来了,何礼沐脑子好悟性强,岑莳自然清楚,又打了这么多年篮球,行业内规则也清楚一二,排除原先队里最有天赋的殷佐,何礼沐的确是个优秀的人才,他和赵琦的回归让岑莳突然感觉自己多了左膀右臂,毕竟是从学生时期带过来的人,比起外聘的人更加知根知底。

之后便是球队重组的事情,他们决定签一批新球员,在开会讨论的时候,赵琦直接提议:“要么,我们联系殷佐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