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在后妈文里当女配[七零] 第80节(2 / 2)

加入书签

而就在苏有粮、田凤娟和苏秋月一家三口正在省城国营饭店里大快朵颐的时候,同在省城办公室里的一位语文老师则正在批阅着这一次地区联考的试卷。

自打考试结束以后,就一直没有休息,马不停蹄地批了好几天试卷的老师可谓是疲惫至极,看着代表了良莠不齐学生和他们最终成绩的试卷,这位老师只觉得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但工作就是要一丝不苟,不能不耐烦,更不能敷衍了事。

故此,在起身跟着办公室里走了两圈,同身边同样疲惫至极的同事聊了一会儿天,可算是调整好心态以后,这位语文老师便又开始继续批阅试卷的工作了。

这个时候,一张卷面干净整洁、字迹清晰漂亮、没有一处将答案写在答题框外面的试卷映入了他的眼帘。这让这位已经因为不少试卷上字迹太过潦草,而不得不努力辨别字体,搞得眼睛都已经看花了的老师一眼就对这张试卷的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老赵,你看我这份试卷。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学校里的孩子写出来的,但要我说啊,等回头公布成绩的时候,真得把这张试卷单独拎出来作为模范!你看看这标准楷书的字体,再看看这好像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涂改的卷面,看得我真是神清气爽啊!”

说着,语文老师也没管旁边同事怎么回答,直接拿起了判卷红笔,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这张试卷的批改。

而就在这位老师想着不管答出这张试卷的学生成绩怎么样,就冲这个卷面也都应该得到加分的时候,大致略过这张试卷的他却意外发现,在自己已经将正确答案记得滚瓜烂熟,并熟悉到只看一眼就能知道对错的情况下,这张试卷上前面的这些内容竟然都没有错误的地方?

这个认知让看了太多漏洞百出试卷的老师急切地将目光投到了试卷的右半面,开始批阅起翻译古文和分析文章这两项占分比例很大的题目。

在左半面一个个红对勾的对比下,只几分钟的工夫,右半面的试卷就也跟着一起出现了对应的红对勾。

语文老师在打完对勾以后,又一次忍不住和对面同样是在批阅语文试卷的同事说道:“小周,你那边有没有正面题目全都答对了的试卷啊?我这里出了一份。不光前面修改病句、选词填空啥的都做对了,后面的古诗词翻译和阅读理解也都跟标准答案几乎一影不差,甚至比标准答案还要更出彩,也更全面许多!”

听到这话,被喊作小周的同事诧异道:“不会吧李老师,今年的地区考试试卷难度提高了很多,我这边卷子已经判了大半了,别说全对了,只错一两道题的都少!”

“不信你看啊。”李老师将卷子递了过去,“后面的作文我还没来得及看,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张试卷我觉得都值得给给个加分!”

“加分……这个我还真是说不出来什么不同意的话,不说正面题目全都做对了,就说这卷面字体也都是真好。那等一会儿赵组长去厕所回来,让她也看看,要是她也同意的话,那可就是目前为止,咱们所批阅到的第一个加分试卷了。”

“老李、小周你们说什么呢,什么第一个加分试卷?”两个人这边正说着,赵组长就回来了。

见她走了过来,小周便把手里头从李老师那拿来的试卷递了过去:“是这份试卷,正面题目全都做对了,卷面也很整洁清晰,我和李老师都觉得不错,想给个加分。”

“加分啊……那我先看看。”赵组长接过试卷,先是看到了这一个个红彤彤的大红勾,接着就是漂亮得让人不由得就心生好感的字体以及堪比标准的试卷答案。

这让她不禁感慨了一句:“这字写得可真漂亮,一看这孩子就练过书法!”

李老师点头道:“是啊,这可是最适合卷面的楷书,写得这么工整,说明这位同学是真下了苦功夫的。”

“所以我就说,有一手好字是很能加分的,早就跟领导反应过来应该在学校课程里加入专门练字的科目,可……”赵组长感慨了一句后,下意识地就给手里的试卷翻了一面。她准备再看看作文,要是作文写得能在及格线上的话,那这个加分给了倒也无妨!

而这一看就叫赵组长直接就看入了迷。

要知道,从古至今,作文都是最不容易批改的内容。因为所有的题目都可以有标准答案,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可就只有作文是单纯依靠于阅卷老师的喜好,判定的方法也是由老师自己内心所设立的标准去决定分数,是从来都没有答案。

像是古代书生参加科举那样,为啥他们会在考前绞尽脑汁找人拖关系去打听考官的喜好呢?那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考官的喜好就是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决定他是高中状元,还是名落孙山。

所以,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作文的评判标准也在不断的完善化。

像是省城这些老师们,在他们需要批改作文的时候,便都会尽可能收起自己对于文章的喜好,仅以这篇作文是否跑题,又有没有紧扣主题,以及对于作文题目理解的深浅程度来作为评判标准,以能够做到尽可能的公平。

然而,阅卷无数的赵组长在试图批改手里这篇作文的时候,却不知为何的,竟然根本停不下来!

这一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工人》,要求是以议论文的方式完成。

说实话,这是一个极好写却又极难写的话题。

看似容易在于题目,难点是在文体的要求,实则最难的一点却是在于这样普通的题目与不好入手的文体相结合后,必然是出现许多大同小异,无趣又刻板的作文,极难有出彩的作文内容。而这样是一定会拉低整体作文的给分数,也势必会叫这一次地区考试中,语文成绩的平均分创历史新低出来。

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作文“陷阱”中,这位同学的作文却是同赵组长几个人批改过的作文相比较起来,无论是行文风格、用词选句,还是论点、论据、论证的选择,可谓说是大相径庭,给出了这一份本就优秀的试卷,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一个极为出彩的结尾。

作文里,字里行间全然没有提到工人,却又处处都是对“工人”这一题目的诠释。用词精妙、见解独特、风格独树一帜……整篇作文看下来,既紧扣主题,令人印象深刻,又贴近生活,不失趣味性。

看着文章最后所写的那一句:“如果我们的祖国是一辆正在不断前行的汽车,那么工人就是开车的人,大领导就是指挥我们走向更光明未来方向的人。但想要让一辆汽车能够不断前进,不光需要指引方向的领导,和开汽车的工人,还需要很多很多,平凡却又不普通的‘螺丝’来组装汽车,让它更加坚固,也需要看似不起眼却又无比重要的‘汽油’,让它能跑得更快——这,是一个属于工人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每个人,每个甘愿充当‘螺丝’,化作‘汽油’的人的时代!”

将最后这一段话看过一遍后的老师们全都陷入到了久久的沉默中,他们都需要一些时间来缓和自己因这篇作文,因这些话而激动的心情。

“加分吧。这样的作文,值得我们这些‘螺丝’给这位‘汽油’小同学一个更高的分数!”赵组长说着,用红笔在上面写了一个满分,又在旁边加上了一个五分。

这个时候,最开始拿到这份试卷的李老师说道:“我觉得,这样好的作文不应该仅限于咱们几个人知道,而是应该叫更多人,更多的‘螺丝’与‘汽油’看到!”

同一时间,并不知道省城里负责批卷的老师们已经为了自己的试卷开始讨论起更多内容的苏秋月刚吃光了盘子里最后一块糖醋里脊,心满意足地靠在国营饭店统一标配的椅子上揉肚子呢。

苏秋月忍不住感慨道:“爸,这羊肉丸子汤可真好吃!可惜咱们县城的国营饭店没有,以后都很难再吃到了啊……”

“嗐,这有啥难的,等回头爸给你想辙弄点羊肉回来,以后咱在家就能做着吃,还去啥国营饭店啊!”苏有粮十分豪气地说道,“还有这啥糖醋里脊,刚那大师傅炒的时候我一直隔着窗户那看呢,差不多都学会了,等回去,爸给你来这道菜!”

听到这话,苏秋月忍不住眼睛一亮,刚开口说了一句“那真是太好了”以后,就戛然而止,转而神情不定地看向了国营饭店门口。

看着苏秋月突然皱着眉头不说话的样子,苏有粮和田凤娟都不知道是发生了啥,便都不约而同地回头也看向背对着他们的大门口。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一个极为熟悉的身影……

第62章

那道身影犹犹豫豫着, 最后还是在身边人的鼓励下,走到了苏秋月一家三口面前,略显拘谨地打了声招呼。

“程同学?”苏秋月皱着眉看向朝自己走过来的程林, 和紧随他其后的程父程母,没有半点掩饰自己内心对他排斥的表情, 很是防备地看着他。

一旁, 苏有粮也同样是面露不喜地看着程林一家三口, 心里越发觉得自己真是出门没看黄历,先是遇到苏有田带着老娘和他媳妇儿出院回大队, 又那么巧的才刚吃完饭马上就要回招待所的时候, 碰到这个曾经“欺负”过苏秋月的程林臭小子……也不知道这家三口是想干啥,难不成是想在时隔快三个月的今天,找补那天当众道歉所丢的脸面?

这时候, 坐在三口中唯一一个只闻程林其名未见其人的田凤娟开口问道:“程同学?难不成,这位小同学就是之前说了好多难听话还不许咱闺女得第一名的程林?”

苏有粮点头:“对, 就是他。你不知道,那天咱闺女哭得可惨了,就是因为他说的那些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