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被迫出道[娱乐圈] 第160节(1 / 2)

加入书签

但是迟念面对咨询师时态度很好,不仅不抗拒,反而会积极配合,也足够坦诚,这导致了迟立一直以来的错觉。

迟立越想越觉得的骇然,她其实从来没有跟迟念有过真正的深入的沟通。

“我明白,其实我们这代人,普遍缺乏跟孩子的情感沟通,很多时候,父母比子女还要羞于谈及这种事,它是被双方下意识忽略的,好像没必要谈及这些东西。”

“您明白就好”,宋衍听完迟立的话,有些如释重负,他代替迟念来跟她母亲聊这个话题,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他在这方面并不擅长。

“把咨询过程录制下来发给您,其实是我的建议,其实当时我也在场,我坐在镜头后面。”

“她倒是对你不设防。”

宋衍听出了迟立的埋怨,轻微地摇了摇头。

“不是这样的,让我在场也好,同意把视频发给您也罢,其实是因为这样做可以让迟念放松下来,她跟一般人不一样,她对着镜头比在完全的私密环境下中会更自如,她其实算表演型人格,不同的场合挑选适合的样子表现出来,一旦回到不需要表演的情景下,她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个视频,您不觉得迟念看起来太正常了?”

“正常?她明明……”

“对,她讲述她从童年时代绵延至今的困扰,自我分析听起来很清楚,可她的态度并不负面,那是一种困境中的昂扬。”

可真实情况是什么呢?是深度的厌世、自我鄙弃、混乱的睡眠、频繁的噩梦与惊醒、随时可能袭来的沮丧与绝望情绪……

在镜头前的迟念,只不过是在进行又一次表演,这次她表演她本人,几年前她就是这样干的,面对同一个咨询师。”

“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那部叫《螳》的电影么?”

“我曾经以为是这样,是因为她所要扮演的那个角色太过于负面了,可我后来意识到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不是一部电影或者一个角色的问题。”

“那是?”

“我在影视圈最后一部作品叫《如诉》,它的拍摄档期跟《螳》差不多是一致的,我在其中扮演男主角,这个角色从□□来看,比迟念扮演的陈罔市要更加黑暗与邪恶。我拍摄的时候觉得非常痛苦,每天晚上都要迟念给我念一段《圣经》的经文,当电影杀青,我花了不少时间从角色里挣脱出来,最近几天我觉得我恢复得差不多了,可迟念并没有。

是我比迟念更坚强么?不是的,是因为我不如她有天赋,幸好是这样,不然我没办法想象我们两个人不对彼此造成严重伤害,两个病人在一起不会相互治愈,只会让一段关系崩溃。

对我来说,《如诉》是一种完成,一段旅途终了,即使它拥有黑暗内核,但是这是黑暗的结束,结束拍摄的时候,我从中获得了解脱。我所扮演的角色对我造成了困扰,可是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影响会自然而然地逐渐淡化、消退。

而且我不会再继续了,我的扮演更多是对我哥的模仿,《如诉》本来就不是属于我的故事。

可迟念跟我的情况不同,她的倾向很危险,起初是把玩,琢磨一个角色,用第三者目光注视自己所要扮演的人物,这个阶段她是健康的,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方式让她不能满足,觉得不够深入。

渐渐地,她开始动用自身的生命和情感体验,以自身化入虚拟人物。

如果我是一个影视作品观赏者,我会很喜欢她的这种精神,她改变表演方式使得表演深度在逐渐加深,以前是榫卯结构搭建房屋,现在则像拿铁锤把一枚枚铁钉砸进坚硬的岩石里面,二者所需要的的力气是不同的。

作为演员,她这样很好,她走在探索这门技艺的道上,比很多人走的都要远。

但是作为一个人,迟念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榫卯结构是无伤的构筑,而把铁钉钉进岩石,却会有损伤,虽然铁钉自己具有足够的硬度可以凿穿岩石,但铁钉本身的磨损也是无法避免的。

迟念如果继续使用她如今的这套表演方式,那就好比用同一枚铁钉不断钉入新的岩石,而且内心需求进步的向上感会让她试图一次比一次更深入。

那么总有一天,这根铁钉会……”

迟立接续宋衍的未尽之语:“折断。”

然后提问道:“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呢?”

“不再表演,或者控制深入探索的本能,再或者改变自己的表演方式,后两种很难实现,表演再怎么讲究方式方法,它本质上依然是个非常需要天赋配合的活动,决定怎么演这件事其实是先在大脑内部发生的,先有思维上的想象和模拟,后有肢体与表情的展现,人要怎么才能控制自己想象力和思维惯性呢?几乎做不到。”

迟立思索片刻,很笃定地说道:“她现在不会同意第一个办法的。”

宋衍点头,“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迟念现在明显是上瘾状态,表演就是毒/品,吸/毒的人也清楚毒/品会带给自己什么,但是还是无法控制自己。她被陈罔市困扰,可也对陈罔市痴迷。

《螳》不是一次完成,而是一次体验,这次体验对她而言不是完满,是期待,期待下一次表演再次激活这种体验。

或许可以尝试从另一种角度来描述这件事。

这个世界上,有信宗教的人,也有不信宗教的人,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会具有与生俱来的宗教性,我习惯把人类生来就具有的一种本能倾向,归结为宗教性。

它代表一种向往深刻和超越的生命体验,纯粹的生命能量,完美精神层次的感觉,没有哪个宗教不是如此,即使是不以宗教为名的其他精神追求也是如此,比如儒家,道家,古希腊罗马的哲学……

当代人信教的愈来愈少,宗教的神圣和权威也不断被削弱,但是宗教性不会灭绝,很多人只是把宗教性寄托在了别的地方。

比如事业、爱情、家庭……

还有当下流行的拜物主义、拜金主义也是如此。

年轻女孩信奉美貌的力量、很多男性坚信权力的可靠性、一些人顺从世俗层面的道德标准并坚信它牢不可破……

这些都是宗教性映射在人的心灵上所发生的不同信念。

而对迟念来说,她无意中把自己的宗教性倾向寄托在了表演上。

它驱使她体验更深,不断向完美进发,虽然我们和她都明白这是不可得的,但是这种倾向与生俱来,它很容易洒下种子,然后生根发芽。”

迟立听完宋衍的话,用复杂的眼神看向宋衍,仔细地打量着这个俊美的青年。

“我觉得你很了解她。”

“因为我是近几年里离她最近的那个人。”

“那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我不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