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被迫出道[娱乐圈] 第95节(1 / 2)

加入书签

宋衍停了下来,他们站在一座小小的教堂门口。

“啊?好啊。”迟念回过神来,打量眼前的建筑。

小教堂建在街角,两栋风格华丽隆重的欧式建筑之间,有糖果色的漂亮洋葱顶和金色的十字架,典型的东正教堂形制。

迟立女士虽然很“西方化”,可她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至于于文泉,他就算看宗教的东西,估计也只看看禅宗公案。

迟念家里没有任何宗教气氛,迟念当年中二的时候喜欢过一段时间暗黑哥特风,那大概是她离基督教最近的时候了。

正巧路过,看看也好,就当增长见识了。

两人正打算要进去,迟念手机铃响了

是屠子肃的电话,迟念接了起来。

原来是谈琰到了,想来找他们,迟念给屠子肃发了个定位,让谈琰自己过来。

发完定位,迟念跟着宋衍进了教堂。

这个时间段,教堂里没什么人,很安静。

跟其他基督教教派不同,东正教教堂里没有靠背长椅,信徒们站立着,在圣像面前做祷告。

教堂里点着蜡烛,烛光在墙壁上摇曳。

宋衍对这个小教堂很熟悉,主持教堂的神父认识宋衍,很友善地跟他们致意,会说英语。

迟念看着装饰繁复的墙壁,用非常低的音量小声跟宋衍交谈。

“我怎么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对宗教感兴趣了?”

她可以百分百确定宋衍没有宗教信仰。

“我只是想感受一下宗教气氛,拍《如诉》的时候,总觉得很奇怪,有时候感觉刘导就是让我扮演我自己,有时候又感觉他想我塑造的是另一个人,他想让我表现对罪的忏悔,可我不觉得人生而有罪。

以前跟着老师学琴的时候,我就拉不好宗教题材的曲子。

倒是我大哥,他跟着我曾祖母信新教,可我觉得他也就是找个寄托。”

“那你是怎么跟神父拉上关系的?”

“周六有唱诗班唱赞美诗,我第一天来就碰上大提琴师有事,帮了个小忙。”

“你不信教,他们也让你拉啊?”

“神父其实观念很开放,他是个有意思的人。”

……

两人小声聊着,教堂的气氛肃穆而温暖。

宋衍突然跟迟念说道:“我觉得你有困扰。”

“是啊,我有困扰,我不说是因为我必须自己想明白,我自己明白了,才是真的明白了。”

“那你也应该讲讲,讲出来也许得不到解答,但是对自己的思路是一种释放。我跟你说完我对《如诉》的困扰,起码心里好受了一些。”

“我想不明白姜离为什么会选择《鹤唳华亭》作为她的自由滑表演曲目,这首曲子,跟她离得太远了,她如何去理解它呢?这让我很费解。”

宋衍闻言,没有说话,反而沉思起来。

迟念给他发过姜离的表演曲目原声,为了寻求对乐曲的不同感受角度。

他也知道《鹤唳华亭》的背景,确实跟姜离不搭。

但是姜离凭借这首曲目拿了奥运冠军,这说明她必然跟这首曲子有深刻共鸣。

共鸣?

宋衍觉得他抓住了什么?但是非常难以用语言表达。

只能试图把自己抓到的一点东西传递给迟念,“也许,也许只是因为姜离跟这首曲子有共鸣。”

宋衍说的很含糊,但这是他能想到最好表述了。

音乐本身没有那么复杂,语言的尽头是音乐。

迟念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个“只”字,姜离只是跟曲子有共鸣。

同一句话的理解是非常多样的,宋衍也许只是想说姜离可能没想那么多,她凭借她的艺术天分足以表达超出她人生的范围的乐曲,她只是喜欢《鹤唳华亭》的乐曲本身。

也可能是想说,跟一首音乐的共鸣不需要考虑它背后的故事,只是旋律就足够了。

但是迟念却理解到了第三种意思,也许这不是理解,这是心里原本就有东西被擦亮,她揭掉障住她心上眼目的那片叶子,看见了泰山。

她被姜离之前的方法限制了,姜离对《鹤唳华亭》之外曲目的理解与表现,是跟《鹤唳华亭》不同的!

迟念兴奋地看向宋衍,说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宋衍不清楚迟念究竟明白了什么,但是他为她感到高兴。

“哪里有滑冰场?”,迟念抓住宋衍问道。

她要去验证她的想法,她感觉到了自己的迫不及待。

“沿河道走,有人在运河河面上出租滑冰鞋。”

迟念听完话,转身就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