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 冬天到了(1 / 2)

加入书签

半个月前刘工给白秋寄了五本代数书到了, 学习小组如获至宝。一晃又是一个月,村里彻底没有了农活,每天就是两节课, 上午八点到十点是想教育课, 下午一点到三点全体村民上扫盲课,扫盲班的老师就是两个女知青,讲课细致。

白秋要更忙一些, 除了村干部开会之外, 他还要去知青学习小组去背书做题。

日子倒也充实。陈星河的题库这几天也到了,学习气氛上来之后, 大家每天都争着抢着抄写, 就是知青所有些冷,写几行字就要对着钢笔尖哈气,不然就不出墨。

白秋住在村长家,他们那烧炕, 外头冷但是屋里暖和,可在知青所这边, 外头冷屋里更冷,唯一取暖的方式就是一人抱个暖水袋。

白秋道:“现在才十二月份, 至少还得冷到三月份呢。往后一天比一天冷可咋整?”男孩子皮糙肉厚还好一些, 女知青们受不了,前天陈璐肚子疼晕倒了, 大伙儿想送去卫生所。最后跟她关系好的闻一天悄悄把白秋拉到一边, 红着脸说是女孩子的生理期。

这农村土炕也不烧, 睡在上面直反寒气, 几乎知青所里的女同志全都有痛经这个毛病, 只是陈璐更严重一些。

白秋打听过了, 以前知青所也都是这样熬过去的。

在场的这些知青,白天也不管男的女的,都在一个屋里学习,人多还能暖和点。白秋这么一问,大伙儿也不知道怎么办?

白秋道:“我听老乡说,今年是个大冷冬,要不就买煤吧。我打听过了。附近的矿山二十块钱一个票,一共两千斤,做饭烧炕就够用一冬天了,但是从那边雇车回来一趟十块钱!”白秋道:“咱们就从大伙儿的钱里出吧。”

白秋的账目弄的明白,之前又发了一次生活费,现在存他手里还有三百块呢。

知青所的人在这大冷寒天里生活,大部分人手都冻了,听到白秋这么一说,道:“成,今年买煤!”

“我同意。”

“早就应该买,以后做饭的事儿也不用愁了。”

所有人都同意买煤,白秋心里一松,越发觉得村长让他按月给发生活补助这事儿英明。钱没发下去,能集中干点大事儿,这要是发上去,再从他们手里收缴可就难了。

就像白秋第一批给发了十七块多,足够他们做一身棉衣棉裤了。但就一半人做了,还有一半人舍不得钱,就穿了几层单片的衣裳哆里哆嗦的冻着。

白秋道:“来几个男的,一块去买煤。”一来一回就得大半天,装车卸车啥的都得需要人。

“我去。”陈通说完又带上了一个叫李剑锋的男知青,俩人个子高也壮实能干活,黄晓看了看,寻思了一下也举手了,被圈在村里好几个月就想出去透透风。

于是他们仨跟着白秋去村长那边请假。

贺建国一听说他们要买煤,道:“那正好,待会儿跟着咱村里几个人一块去。你们也能互相照应下。”顿了顿又道:“白秋,这回你就别去了,村里还有别的事儿要你去做呢。”

白秋道:“行。”

随后把准备好的四十块钱给了陈通。这几个人中,陈通还算稳重。白秋道:“你看着点买,尽量多买一些。”东北这冬天可太冷了,不买煤根本不行。

陈通点头道:“成。”

随后跟着村里的人一块拼车去。

白秋送他们出去,留在了村委会这边。不大会儿村委会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贺长风,王麻子,冯守义他们都来了,就连兰桂英这种妇女主任都过来了,一副要有大事发生的样子。

贺建国道:“今儿,把大家都聚集在这边是有个最重要的事儿要宣布。上面的粮食分下来了。待会儿就开始分吧。”

他这话音一落,村委会里所有的人都高兴了,今年分粮比去年足足晚了一个月,好多人家里的粮食吃完了就只能花钱买了,一毛七分五的粮食花的实在是肉疼,终于要分了。

这可是个大活儿,分粮的,分各种粮票的和分钱同时进行,贺建国瞧着比去年还多,肯定能过个肥年。

这事儿全得组织村干部来干这个。贺建国道:“这是村里的大事谁也不能整差了,上头拨下来都是可丁可卯的。在这的都是村里的干部,谁也别徇私,我这个人脾气硬,别的村怎么分我不管,在咱们村谁要是偷摸少给,叫我知道了,老子第一个往上头举报。”

贺建国说完还环顾了一圈。

甭管是真情还是假意,被他这么敲打过之后,村里的干部,都道:“咱可不干那缺德事儿。”

“最难的时候都没干过,何况现在。”

“就是,要是让乡亲们知道戳咱脊梁骨啊。”

贺建国随后话头一转,道:“那行,你们两两一组,今天之内必须全给发放下去。”随后看着白秋道:“小白你辛苦一点,你跟贺长风一组先把钱发了,然后再给每个人发多少钱记上。咱这些土老帽里,就你写字好,发粮的也归你记录!”

贺建国现在挺信任他的,有他接手事情干的肯定都错不了。

白秋点了点头说没问题。

很快贺建国就把村里的公分总本拿出来,让他们各自去炒了,放粮票的用看公分,就按人头分。马上要过年了,上头肉票给的也足,一个人二斤的。连家里的小娃娃都有肉票分。一直到过年肯定够买肉了。

白秋过来抄了总公分本。贺建国去了村里大喇叭,通知全体村民说下午的扫盲学习取消,挨家挨户来村委会等着过来分粮食,这消息一出所有人可坐不住了。

有抱着孩子的,有带着面袋子,先过去分粮票,然后去分粮。村里有三种粮,有粗粮苞米面,有白面,还有大米。

大多数人都是全要苞米面,再少换点白面,眼瞅要过元旦了,元旦之后又是小年又是春节的,咋还不得吃几顿饺子。至于最好吃的东北大米换的人反而少,他们这的大米焖饭香味足,都是庄稼汉大伙儿本来就能吃,那得吃多少去。不给换,没的吃!

这时候看出男人多的好处了。劳动力多的人,公分赚的多。分粮的时候好几大袋子苞米面。扛在肩膀上,大伙儿看着他们就跟炫富似得。

他们村里是又分粮又分钱。今年年景好上头又得了先进。细粮肉票啥的都比往年多。除了粮食,分钱能分三四十呢,最少的也能分个七八块钱。

白秋跟贺长风配合默契,白秋在那边打算盘,贺长风给钱。

村里人也露出了笑容,排队的时候也不嫌无聊,相熟的互相聊天,道:“今年真不白干啊……”

“可不咋地。刚才老李婆子光粗粮分了八袋,细粮还分了二十五斤呢。那能吃得了吗?”

“咱跟人家可比不了,他家五个儿子呢,儿媳妇也是好劳动力,再加上老两口,一共多少人呢。不过我听她三儿媳妇说了,谁家要是缺粮了可以去他家换,反正比供销社便宜。”

“今年粮食大丰收,肯定够吃一段日子!”

“分完粮,咱就猫冬了吧。”

“往年是,但今年又上个思想教育课,真不知道上到啥时候。我捉摸着,今天割两斤肉给家里头改善改善生活。都多长时间没尝到肉味了,别说孩子,大人都馋得慌。”

“要我说在,就去供销社卖肉的地方早早排队,买二斤大肥肉点荤油下来,省着点也够吃一段时间了。”本来是俩刚结婚的小媳妇在说着,左右大伙儿都排队呢,也没啥事儿,后面的人听见了,也忍不住搭话唠:“可买不着肥肉。”

旁边人道:“谁说不是呢,供销社卖肉的早早的就把肥的留下来了,咱去就只能买瘦的了。”

在村里的大伙儿吃不着啥荤腥,做菜又不舍得放油,在他们眼中瘦肉柴还塞牙,大肥肉才是又香又美味的东西,吃完嘴唇都泛油花。

“咱村小伟是不是在县里肉联厂?”

“那也不熟啊,咋好意思找他……”

大伙儿说着话也不觉得没意思。村委会这边屋里烧的热热乎乎的,熟悉的不熟悉的凑在一块都能唠,没一会儿就轮到他们了。

村里胖婶儿瞧着白秋,挺精神一个小伙,打算盘也利落,真是怎么看怎么俊俏。

就听白秋道:“一共是三十块八分五。”白秋说着。

贺长风在旁边掏出三张十块钱大团结,然后又数出九分钱,基本上要赶上几厘的,都往上撩撩。

这样村里人也高兴,就跟占了大便宜似得。胖婶儿道:“白秋啊,你将来想找个啥样的媳妇。我看看我这手里有没有合适的姑娘,给你介绍介绍。”上了岁数的人都爱拉媒,以前村里人看不上白秋觉得不能干活儿。

可是现在瞧着白秋当个队长写写算算,在知青队一句话就好使。再说这一手利落的算盘,村里找不出比他还强的。

虽然陈星河也是英俊潇洒的,但村里人压根不敢想,一瞅那就不是能在村里呆着的人。其实白秋也不是,但是大伙儿喜欢他,就想留下他成为陈家湾的女婿!

白秋嘴甜会哄人,村里人就没有不喜欢他的,尤其是兰桂英,她四个儿子个个优秀,可是经常挂在嘴边夸的就是白秋了,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白秋才是他的亲儿子呢。

白秋一愣,随后脸有些发热,低下了,过了一会儿又抬起来道:“我……还没想过。”

旁边的贺长风也看着白秋,脸色有些发暗。这婶子终于知道怨不得人人都喜欢逗白秋了。他实在是太好玩了,一逗就不好意思。村里的女的少,男的多,大小伙子都怕打光棍,到了岁数就托人求着给介绍相亲,白秋倒是跟别人不一样。

胖婶儿道:“哎呦,你这个年纪也该找了……”

贺长风在旁边道:“他娶不起媳妇。”

这一句话弄的胖婶儿哑口无言,贺长风真是说到点子上了,白秋就算再好他也是个小知青。还没房子,还没钱,胖神儿就瞧着白秋好,忘记考虑他的问题了。

结婚可不是小事情,十分的热心变成了两分。

又怕白秋气馁,道:“也有那不看条件的。”说完笑了一声往旁边一撤,让下一个过来了。白秋瞧着就像个小插曲似得,没一会儿就恢复了。

但是白秋敏锐的察觉到贺长风的情绪不像刚干的时候那么好了。

等全部的钱都发放完毕,白秋也抄写好名册,用胳膊肘轻轻的碰了一下贺长风:“怎么了?”

贺长风看了一眼白秋,从未想过白秋结婚之后会什么样。只要一想就开始烦躁。此刻瞧着自家小知青歪着脑袋看过来,眉眼中带着好奇,他道:“没事儿。”他虽然闹心,但这话他也说不出口,总不能说他不要让白秋找对象吧。

自家小知青太招风了也不好,瞧着知青所里好几个姑娘总来找他。也不知道他喜欢哪一个。

贺长风心里气闷,要他说找个对象有什么好的?多了个管着的人,一点都不自由。

白秋有些纳闷,他明明看上去就很烦躁,为啥说没事儿,白秋道:“到底怎么了?”

贺长风心里越发的憋闷,揉了揉他的头发,心情这才好了一点,道:“走,咱们出去帮忙称粮食。”

白秋的头发原本好好的,被他给揉乱了,用手指轻轻的梳理了一下头发。

刚要起身,就听见一阵骚乱,人群里道:“他们怎么来了。”

“还有脸出来?”

“就是。”

来的人就是左爸和左妈,自从左盈盈的事儿一出之后,大家就对他们家没啥好感。咋能把孩子教育成那样呢,见面没少冷嘲热讽的。左盈盈这事儿真是没轻连累家里,她姐姐左芬芬都定亲了,结果因为这事儿男方不干了,把过彩礼的那六十块钱也给要回来了。现在村里根本没人搭理他们。

他们这也不常出来,时间长了还这觉得村子里没了这号人呢。看见她的时候又都想起来了。心里一下子又膈应上了。

左妈跟左爸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过来分粮。因为之前扣过公分,再加上他们干活的时候也喜欢偷奸耍滑,本来就不多,一扣就更少了。合算下来,只够领八斤苞米面的。

左妈一听,就道:“是不是整错了。”虽说她家出过事儿,但今年是个丰收年啊,下次分粮的时候是三月份,正常都吃不了,好多人已经打算把多的卖掉。

凭啥他们家连一个月都不够吃啊。

分粮的人是王麻子,没好气的说:“你看看你家这点公分,就够分七斤九两的。给到八斤都是照顾你。”

周围的人都等着分粮呢,偏到她这卡壳了,道:“哎,你不愿意就出去啊……后面还等着分呢。”

“就是,你们做啥事儿了不知道吗?”

这俩人平日在村里就低着头,可是这会儿瞧着粮食这么少,一下子崩溃了,坐在地上大喊道:“哎呦,全村的人都挤兑我们啊,这日子活不下去了。呜呜呜……”说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了起来。

左爸在旁边非但不劝解反而还添油加醋,道:“你们都是好人,就我们是坏的……干脆,你们把我们都勒死了吧,反正没粮我们也过不去这个冬。我一个也忘不了你们。”说着竟用怨毒的眼睛环视了一圈。

那样子分明是再说,都是大伙儿逼死了他们一家。

本来分粮是个高高兴兴的事儿。尤其是后面排队呢。瞧着前面相熟的几户人家这一个比一个分的多,正在这边盼望着呢。结果粮食还没分到,就听他们又赌咒又发誓的。

有几个气性大的直接开始骂了起来:“咋地,是我让你们平常偷奸耍滑的。本来村里就吃大锅饭,你懒,勤快的人就活该多干活儿啊?得亏村里是公分制度,要不我们还憋屈呢。”

“就是,你们在这边耍什么,我们可不欠了你们的。”

“村长就是心软,要我说,当初出了事儿就把你们一家都给赶走就好了。没今天这么多幺蛾子。”

屋里吵架的声音一声比一声高,外头村长也不分粮了进屋道:“这都是秉公办事,你们要是不服,就去上头反映去。我行得正坐的直。”

这下徐婶子冲到前面,道:“老左家的,你咋好意思呢,当初你姑娘丢了,主任跟我们去县里找人。咱村长骑车好几个小时去县城,还差点因为你们丢了先进。你到底有没有心,现在还怪上大伙儿了,你想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