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幺儿的科举之路 第66节(2 / 2)

加入书签

这让永昌帝也不由更高看了对方一眼,此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外祖方面的选择是对的,若非其中变故,恐怕此时的顾家何须他在如此费心。

想到这里,永昌帝也颇有些意兴阑珊。只简单说了几句,便挥挥手让对方退了下去。

出宫的路上,顾笙回想着方才当今的种种表现,不得不承认,那个意气风发的当今如今是真的老了。

心中不乏有些伤感,当今此前种种,哪怕有九分是为继任者铺平道路,但起码也有一分,是想要给顾家一个善终。哪怕杀伐果决一如当今,心中对顾家,或者说对半生辛劳的祖父,总还有一分仁心的。

只是想来,朝阳初升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临了。

而就在此时,迎面却走来一位身着靛青色朝服的中年男子。男子面容跟当今有着三分相似,只是比着一贯表现的颇为慈和的当今,这位脸上的线条就显得生硬了些许。

抿紧的双唇看着愈发的有些不近人情。

而这位此时哪怕极力压抑着,但敏锐如顾笙,也依旧察觉到了对方此时澎湃着的怒意。

“臣顾笙,见过睿王殿下!”

听到顾字,司徒靖瞬间便明白了对面此人的身份。快步上前虚扶了对方一把。哪怕对顾家颇有意见,但对于这位。司徒靖心中还是有几分敬重的。

此时脸上的表情也和缓了许多。

“顾大人快些请起!大人方才可是去面见了父皇?”

“回殿下,正是如此。”

“那小王就在这里恭喜顾大人了。”

司徒靖此时却也颇有几分真心,既然父皇心中仍旧对顾家尚有些许情分。提起这位总要比顾家其他人要强上许多。

顾笙自是谢过。

两人也没多说几句,毕竟宫中耳目众多,实在不是说话的地界儿。

况且司徒靖此时也没心思多说什么。互相别过之后,便直直的朝着御书房走去。身后跟着的小太监手里还捧着一堆子账本儿一般的东西。

看着对方稍显急切的步伐,看来今年南边儿的税收怕是问题不小。

要不然对方也不会这般的生怒。

*****

在顾笙走出宫门不到一会儿,关于他的各种消息便已经传入了各家之耳。

按理来说,顾笙身上仅有一个举人功名,而皇子太傅,历来便只有颇具名望的大儒才能胜任。众人应当是颇有意见的才对。

但与之相反的事,各大家族都对此事接受良好,毕竟顾笙当年的才华有目共睹,之后更是连中四元,就连当时名满天下的郑大儒都对其赞赏有家。

曾经数次称其有状元之才。

自古文人圈儿或许互相倾轧较重,但对于那些真正有些大才的文人,大多也都是愿意服气的。

但真正让顾笙名满京城,为诸多文人所推崇的反而是其意外之后。

短短七年时光,对方完全摒弃了以往的写字习惯,硬生生的拿不熟悉的左手,成就了当世绝笔。

一经传开之后,众多文人更是心心念念,但求一帖而不得。

可见其影响之深。

只是此刻,承恩伯府顾家的情景却是颇为压抑。

消息传来之后,顾策直接一把将茶杯狠狠摔倒在地。站在下首的顾淮安见自家父亲发怒,急忙上前请罪道:

“都是儿子的错,儿子当日理应拼力拦下七叔的。只是七叔他………”

谁知这时候顾策反而笑了起来:“你七叔那性子,从小到大,他想做的事儿,谁能拦得住?”

见自家父亲缓了神色,顾淮安此时才开口问出心中的疑惑:

“父亲您当初要让七叔回来,不就是相要让对方出仕帮衬顾家的吗?

皇子太傅虽无实权,但无论是名望还是其他,对此时的顾家都应当是颇有益处才是啊?您为何………”

而顾策此时却并未回答,之摇了摇头,“淮安你还不懂,这两者之间,差别可大了去了。”

第91章

顾府

自顾笙归来之后, 仿佛突然打开了什么机关一般,各种拜帖贺礼那是层出不穷。那些个在一旁观望的家族也开始纷纷投出橄榄枝。

可惜这府中主人却是个十足惫懒的,这些天里任凭外界如何热情, 这位可是迄今为止都未曾踏出家门一步。

外界诸人对此不乏各种猜测,种种议论之声更是层出不穷。仿佛这位要酝酿什么巨大的阴谋似的。

沈煊:聪明人就是想太多, 他家亲亲师傅只是懒得去应酬而已。

看着此时还颇有闲情浇花钓鱼的师傅,阴谋论什么的,沈煊真是想想都为他们觉得尴尬。

只是这悠哉的日子还没过多久,这日, 顾府之中,一位熟人的来访打破了府中的平静。

来人正是现任承恩伯,也是顾笙的嫡亲大哥, 顾策无疑。

此时兄弟二人正对坐在书房之内,而顾策在坐下之后, 下意识的带着挑剔的眼神儿环顾了下四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