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八十四章 迁都(1 / 2)

加入书签

魏黄初六年(229)春三月。

随着深入江南四方袭扰汉军腹地的曹彰所部数千精骑被全歼以后,原本已然平定的中原州郡再度起义频繁而起,规模较之先前更为宏大,彻底了陷入了战火纷飞当中。

而席卷青徐二州的陆逊也果断的调整战术,对内开始经营二州郡县,对外则派遣将领协助起义军抗衡魏军。

这更是助涨了起义军的气焰。

令原本只是癖藓之疾的中原叛乱变得尤为强盛、复杂。

随着中原各州郡间的局势越发难以掌控,自然首当其冲的影响到淮南会战。

不仅如此。

当东线传回大捷后,汉军其余两线也展开了迅猛的进攻。

荆北的新野、宛城前线,原本由于司马懿亲自坐镇宛城总督战事,纵然邓艾用兵灵活多变,但在他经营得铁桶一般的防线下,令己方防御仿佛无懈可击!

邓艾连连捕捉数次战机,纵兵意欲夺宛城,打开北上许都、洛阳的交通,但却都无一例外铩羽而归。

数次攻势被化解,两军只得各自紧守营盘展开对峙,局势就此僵持了下来。

西线。

自诸葛亮从汉中举三万蜀中主力经褒斜道出斜谷径直沿武功水东进,径取长安以西的鹛县、美阳等地,并屯兵于地势雄阔的渭河平原上。

丞相诸葛亮遣三万人屯于五丈原安营,结八阵图与魏征西大都督曹真对峙。

曹真虽数次引军来功,但在对战中,汉军凭借着元戎连弩、陌刀军等新兴装备却屡屡大占上风,野战频繁压制敌军。

曹真深感无以野战击溃汉军,只得还营固守,陷入了拉锯战。

而在五丈原立足以后,丞相诸葛亮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并与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其军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逐渐在关中平原掌握了立锥之地。

另一面,诸葛亮也分遣魏延率陇右之士渡过泾水,攻略并州诸郡。

又命驻军临泾的吴懿率部沿泾水沿岸佯攻北原,从关中已北威胁长安的安危,以分散魏军注意。

……

时至今日。

随着东线频频传来捷报,诸葛亮不愧是顶级的战略家,他立即展开悲戚的驾车至洛阳南郊陵邑。

他跪于其父与祖父诸墓碑前,泪如雨下,无比自责的道:“父亲,祖父,孩儿有愧于你们的嘱托,未能护佑好我大魏江山。”

“现更是让蜀军贼子染指了中原腹地,迫使我不得不以迁都至邺城,以继续与敌军所抗衡。”

“孩儿愧对于你们呀!”

一时间,曹叡于陵前大哭许久。

将近半月。

魏国迁都已经基本完成,随后天子曹叡下诏命东线曹休、中线司马懿陆续放弃淮南、宛城等战略要地,率部且战且退。

由于中原已经形成乱局,在坚守前线已是无任何异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