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刑侦笔记 第134节(1 / 2)

加入书签

她偶尔会留下几张最近的报纸,还有一些书。

她有时候会靠坐在门口,絮絮叨叨地讲述自己的生活,画坊最近的生意怎样,那些孩子们怎样。

但是门内没有任何的声音,也没有回应。

这样的几乎没有交流的生活,他们过了两年。

唯一一次蓝安进入那个房间,是因为宋蓝恩生病了,蓝安发现连着两天的食物没有动,才进入了屋里。宋蓝恩高烧不退,她吓坏了,买了退烧药,寸步不离地照顾了他三天。

只有那三天,他们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一切没有发生之前。

三天以后,宋蓝恩终于烧退了,蓝安却疲惫地趴在床头睡着了,等她醒来,她发现宋蓝恩在看着她。

他伸出手来,扶着她的头发,手指放在她的脖颈上。

就在她以为他要吻他时。

他翻起了眼睛看向她,那绝对不是饱含爱意的眼神,那是凶狠的眼神,像是野兽在盯着猎物。

她一时被吓住了。

他对她咬牙说:“滚。”

她跑出房间,哭了很久。

随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她思前想后,总是觉得不够稳妥,她怕有一天有人发现了宋蓝恩所做的事,她想要帮他顶罪,她又怕如果她不在,宋蓝恩会饿死,会被抓,所以在刘玉梅那里留了一把钥匙。

回想起了这一切,蓝安一直在哭着。

她是咎由自取,死一千次一万次也不能赎罪。

她的行为不仅放走了宋蓝恩那个魔鬼,还害死了刘玉梅。

也许当时,她给他下药以后,打电话给警察一切就会不一样了。

苏回看着面前的档案资料。

宋蓝恩,今年27岁,他的大学专业是化学,却在两年以后因为多门考试不及格被学校退学。

他从小就跟着蓝安的父亲蓝子闻学习过炸弹的制作,再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对其进行改装制造,他不断提高炸弹的威力,优化其结构。

他具有反社会人格,疯狂,狡诈。

他一直在为解秋提供爆炸物,让那个男人得以在城市里游荡,由此爆发了一系列的细沙爆炸案。

这是典型的有组织无差别杀人。

蓝安终于肯开口,陆俊迟马上询问下去,在第一时间准备宋蓝恩的资料和照片,准备发起通缉。

陆俊迟问:“宋蓝恩会去什么地方?”

蓝安摇了摇头:“我不清楚,他大学退学以后,我就没有进入过他的朋友圈了。”

她一边哭着,一边心生恐惧,是她的举动,在今日酿成了大祸。

这个恶魔获得了自由,犹如被放出了潘多拉魔盒,她想到,他会在城市里制造新的爆炸案……

“他的手机和其他的东西呢?”陆俊迟又问。

“我……把他的手机丢掉了……手机卡冲在了厕所里。我没收了他的身份证……以他女朋友的身份,退掉了他租住的房子。”蓝安哭着说,“我以为我断绝了他和外面的一切联系……”

她曾经只想让这个男人活着,哪怕关一辈子,只要没有人知道他的罪行就好……

“他的同伙是谁?”陆俊迟厉声问。

宋蓝恩无疑是有联系其他人的。

“我真的不清楚了,他那时候,除了解秋还有一些在来往的人,我不认识那些人,但是我知道,里面有男人,还有女人……”

审问的人又换了一批,他们却再也问不出宋蓝恩同伙的身份。

也许蓝安对此真的不太清楚。

乔泽义愤填膺:“这个女人恶而不自知,简直是太可恶了,她做的那些事,我想起来就觉得恶心。可她现在居然还在委屈地哭。”

在他看来,这样的人,比真刀真枪的凶犯更加难以防范。

苏回分析道:“她爱上宋蓝恩,不光是因为他们小时候的接触,我觉得,这个女人对连环杀手有着病态的爱恋,还有着不切实的幻想。她妄想自己的行为能够让他改过自新。在历史上,喜欢连环杀手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女人想要嫁给连环杀手,心理学家对这种心理有过诸多的分析:拯救幻想,母性需求,替代幻想等……”

但是因为人数较少,缺乏研究案例,这种行为的具体心理原因还是难以定性。

调查报道记者希拉·埃森博格(shei isenberg)曾经编著过一本书,名叫《爱上杀人犯的女人们》她写道:“这些女人与杀人犯之间的恋情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她们的需要。”

蓝安对宋蓝恩做的事,想要包庇她的顶罪行为,并不出于公众安全考虑,仅仅是她个人的满足和自我感动。

陆俊迟对此表示赞同:“她做出了这样的事情,法律也会制裁她……”

随后他们又从董桉辰那里问到了一些零碎的信息。

是他从小窗给了宋蓝恩那些沙,宋蓝恩就给了他那两枚炸弹,告诉他这么做,于可可的难题就可以解决了。

事发以后,宋蓝恩让又惊又怕的董桉辰把一切推到蓝安的身上。

看来,不光常人无法理解她的行为,连环杀手也未必领情。

陆俊迟从观察室里出来时,看到苏回独自站在会议室的白板前,这个白板是邢云海留下来的,上面还有着他的字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