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章(2 / 2)

加入书签

他们来的时候也没吃饭路上有做面条的有做馒头的。粮食的香味在饥饿的的人面前诱惑力太大了,村长的儿子都有些受不了了,道:爹,咱们吃点东西吧。

吃啥,没有钱。他虽然是村长,但一年到头也就赚点地里的收入,没有在外头吃东西的习惯。

他儿子委委屈屈的嗯了一声,也不敢反驳。

连赶牛车的亲戚都惊呆了:现在平阳县居然发展的这么好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年轻的时候来过几次平阳县,当时觉得还是他们县城好,现在变化还挺大的。

很快就听村长道:停下。

赶车的亲戚连忙拉着纤绳,牛缓缓的停了下来。随后就看村长在一家店门口,他识字不多,但这几个字还是认得的,农具铺子。

他伺候了一辈子田地的,别人耍钱喝酒玩女人他一概不喜欢,就喜欢摆弄自家那点农具。看见农具居然还有铺子就心动了,想进去看一看。

这铺子一看就是重新粉刷的。看起来非常大气高档,他虽然是芒牛村的村长但今儿出来的匆忙,也没好好收拾,走在水泥路上还有鞋底泥的印子,村长脸有些发热,不知道该不该进去。

就在犹豫的这功夫,里头的伙计好似看出了他的局促似得,连忙迎了出来道:老师傅,进来瞧瞧?伙计热情,见他穿的破破烂烂的也没有嫌弃。

村长一听随着就进去了,一进去就眼睛直了,这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农具,有木头的,还有精铁的 ,相中一把铁锹,看样子就知道有多结实。还有其他的农具,好多都是他家里需要的。村长原本就喜欢这些东西,这次是他见到品质最好做工最精良的。

每一件都爱不释手。

锄头拿在手里有分量,掂量了一下正合手。而且上面的木头手柄都是被仔细用砂纸打磨过的,一点木屑毛毛刺都没有。他自己在家的时候也做,但做的东西可比不上这个。

这个多少钱。他鼓起勇气,说这话的时候心都砰砰直跳。

店里是新开的,虽是衙门口的买卖,但是外头不知道,是悄悄开张的,他开张的三天就进来这一伙儿客人,掌柜的也激动了,都不用伙计介绍,他亲自上场道:你这眼光可太好了。这个是我们的农具师父亲手打造的。离我们不远有个铁矿,都用哪里的铁,一共才500文。这年头铁匠不易的,原材料也稀少,就算有大部分也都打造利润更高的匕首兵刃之类的东西。用来做农具都暴殄天物。

五百文价是高,但比芒牛村村长预想中的还要便宜一点。一把好的农具能使个十年二十年,尤其是他们乡下挖个坑,刨个地啥的,家里的老物件都腐朽的快糟了,这个好。

不光村长看见好农具迈不动步,随性的他儿子和他们家亲戚看着也直眼:哟,爹咱买一把!

牛爬犁做中间有一块做成铁的了,这比木头耕的深。

他们没想到农具也有的卖,他们以前用的都是自家做的,他们那手艺跟工匠自是比不了,看的眼睛都直了。

但他们加起来还没有村长一个人有钱呢,此刻光眼馋,都不敢打听价。

村长道:那个锄头多少钱?他看过,那精铁做的厚实,有这么一块将来都能传家用。

掌柜的道:你别看出锄头个头小,但处理的工艺来讲可复杂了,不是老师父根本都做不出来这个样儿来。这个一共才三把。你今儿算是赶上了,我也不管你多要,你就给六百文。这个价儿也就是在我这里,你可以随便拿出去打听,肯定没有比我家更便宜的。

村长本来就意动,听到他这话更是心动的不行了。旁边的大儿子定力不行,一听这话全身都有些紧张了,道:爹,咱买了吧。他也怕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

村长比他儿子还强一些,定了定神道:这个再给我便宜一些,我们都是下面乡下的。没有啥钱。

掌柜的苦着一张脸道:我真没给你要的高。要不怎么说选择大于努力呢,同样是给县里开店的。人家做珠宝首饰的店铺做的是富人的生意,不讲价还不够卖,排期都已经排到明年六月份了。他们这边卖农具的,三天都不进来人,要不是他跟伙计讲,让伙计的眼睛放的灵光一点,怕是还进不来人呢。此刻道:这样,我给你们个抄底的价。低于这个价你们爱上哪儿买上哪儿买,我绝不阻拦你们了。我也不三十文五十文给你们降,如果你们要是单买,就是铁锹五百文,锄头六百文。如果两样都买,正常需要一千一百文。您给一千文就成。

村长道:我那个兄弟还想买牛爬犁。

掌柜的摆了摆手道:您就算买再多也是这个价,放心不带合您贵了的。

村长一听,道:成。随后把这两样交了钱。幸亏出来的时候银子带的够,不然看见这么好的农具,却买不到那可难受了。

亲戚对那牛爬犁看的走不动步,非说要借钱。

村长又跟着杀了价,八百文成交,随后又买了一点小工具,都是村里长起来的,他的手工很不错,寻常的小东西自己就能做。

买完道:我头一次来你们县里,有啥好吃的给我们介绍介绍。

掌柜的道:我们这县里的堂食做的特好,有一个小摊子,每天都排长队,那边窝窝头,菜团子,肉包子都好吃。一天几千个都不够卖。我家婆娘有的时候不爱做饭了就在那边买着吃。你来了可以买几个尝尝。等年节前后杀猪,我们县里黑猪可香了。到时候你要是有亲戚可以让他们买一点捎回去。这可是县里的人最盼的事儿了,像他们本地招来的小伙计,年纪也不大,外头卖什么冰糖葫芦啥的都不买,就等着攒钱买县里养的黑猪肉呢。

村长定力尚可,但他儿子一听,脸上都带着几分馋样,道:爹,咱快去吧。

村长道:那我们先去,回来再取东西。虽然大家都说县里的治安好,但就怕万一。这农具可是花了不少钱呢。

掌柜的道:好说好说。

大伙儿就奔着堂食那边了。大部分都是本地人,排队卖完拿回家去,赶紧回去该上学上学,该织布织布不耽误。中间倒是有不少空座。问了一圈价格之后,村长没点肉包,点的是菜团子一人两个,又每人上了一碗蛋花汤。

吃一口就明白为啥这里这么多人排队了。同样的菜团子,他们怎么能做的这么好吃?皮薄馅儿大,虽然没放肉,但显然放了点油,吃完嘴角还油汪汪的,菜团子看着拳头大,可是吃起来上瘾。就他们这种人两个也只能垫垫肚子,真香啊。大冷的天肚子里有点食了,但还没吃够。

这要是放开肚子,一个人不得吃个七个八个的,那得多少钱,把蛋花汤喝的一点不剩,好歹混个水饱,道:今儿就这样吧,再给你娘和妹妹买几个。又买了十个菜团子抱回去。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总不能什么都不买。

他们外头已经有冰糖葫芦叫卖了。看着上面红彤彤的果子看着分外诱人,吃完饭的时候坐在板凳上看了一会儿,还真有宠孩子的家买几个。

村长儿子都有些羡慕了。这地方的人真是富裕了。吃的起外头的菜团子窝窝头,还能给家里的孩子买上冰糖葫芦这样的小零嘴,也不知道将来自己家娃娃出生的时候能不能给他们买的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