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章(2 / 2)

加入书签

这么大的事儿,我先跟你爹商量商量吧。

女儿嗯了一声,随后不提这茬,拉着她闲话家常了。

她心里有事儿略呆一呆就走了。回去想再去看看房子。她女儿倒是没说什么,见她娘已经动心了,搬过来是迟早的事儿。

方书净这边的县城建设的如火如荼的,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他特意派人去接工匠队

这些人跋山涉水从京城赶来。一路上走的是最差的路,在路上足足用了两个月,等赶来北边的地界,这边已经下起了初雪了。

他们身上的衣服依然单薄,穿的也破破烂烂的。

他们来之前已经知道是来偏远的小县城,他们算是经历了不小的坎坷,好多人在半路上差点死了,本以为来到这边这日子一定会非常艰难呢。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在外头看来县城还是灰扑扑的,看起来跟其他荒凉的小县城没什么区别,可是一进来却发现不一样。整条街上车水马龙。路两边都是叫卖的声音。

如今县里赚钱容易了,也舍得花钱了,一些人也自发的开始摆摊能填补点家用。这都已经成了附近县城最爱来的地方。他们这价格公道,还热情,看见这五百个工匠从城门进来,一个个都热情招呼,这些工匠都愣住了:以后咱们要在这边生活吗?他们也路过许多边陲小地,就数这里是最热闹的,一想到要在这边生活,竟生出了一丝向往。

第110章 火

这些匠人们来了, 县里给安排了热热乎乎的饭食,吃的就是工人那边最爱的粗粮窝窝头和鸡蛋汤。那几个厨娘是真的厉害,最普通的吃食也能让她们做的十分美味, 有的时候柳老头和方书净他们都会让小厨房留一些,偶尔吃几顿这种杂粮也挺香甜的。

窝窝头和菜团子在县内大受欢迎,要不是给县太爷做事儿还吃不上呢,他们这些外地来的匠人, 风餐露宿在外头没吃过一点好饭菜, 冷不丁吃上这个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吃嗨了。也亏得小厨房有经验做的多, 给他们都是成筐成筐的上。

虽然是粗粮, 但吃起来带着一股纯粮食特有的香,中间还掺杂了一点别的粮食, 略微改善了一下粗粮划嗓子的口感。再顺上一口鸡蛋汤,浑身说不出的舒坦。

吃完去师爷那边登记, 谁跟谁是一家的,哪个是徒弟, 哪个是老师傅。

登记的人都是脱盲班出去的学员。他们给县里干过许多活儿早就驾轻就熟了。虽来的人足有五百个,但他们十多个人同时开始记录, 要不了半个时辰就全好了,有专人带他们去匠人村。

他们是罪臣的家丁, 本以为来这边是要做苦活儿呢, 没想到还给分房子。而且还都是新盖的房子。匠人村这边已经有不到十户先住上了, 能入驻这边都是带手艺的人。原本还纳闷怎么盖这么多房子, 可是现在看见衙门带过来这些乌压压的人这才明白。

按照他们会的技能开始分房子, 老师傅的房间会大一点院落也更宽敞,学徒的话,也只是有房子不带院子!

这真是给我们住的?

太好了。在路上走了将近两个月, 在草地和破庙山林里都睡过,如今可算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了。

这些人正好把匠人村住的满满当当的。

衙役们还没走,道:你们来之前村长已经选出来了。平日里要听村长的管束。要是有什么难处,也可以找师爷解决!

大伙儿互相看了看,见有一个中年热情汉子道:我姓白,你们以后就叫我白村长好了。他是个打铁的,浑身都是肌肉,笑起来也很憨厚,以前带着师兄弟东走西奔的讨生活,来到这之后就不走了。靠着一身打铁的本领直接入住了匠人村。还被委任了村长,他最开始也没当回事儿,可是现在发现居然让他管理这么多人,又是紧张又是兴奋,憨厚的脸都有些泛红,只是皮肤黑看不太出来!

这些外头来的匠人们有想问的,但不敢说出来,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

白村长道:大伙儿有什么可以尽管问。他自从当上村长之后,成天进城去了解情况,对县里的政策了如指掌。

其中有一个小小的声音道:谁管吃啊。

声音是从人群中发出来的可是看过去,却不知道刚才说话的人是谁。

他们现在住的地方有了。但是吃饭还得自己解决。

白村长道:粮食,衣裳和钱,都是要靠公分换的,可以先借给你们。你们慢慢还,等你们公分高了,可以用来换东西,每天村口会发布任务,等干完之后交上来,可以给你们记公分。一个月兑换一回,走,带你们去看看公分兑换仓库里都有啥。

他直接带进了村里的仓库,这边还有俩小先生以后常驻村里了。记公分和兑东西都要在这里进行!

屋里就像是县里的商店一样两边都是陈设,不光是有各色的衣裳,米面粮食,家用的碗筷,盆,家具,还有工具,铜钱,还有四盒礼。各种各样的东西这边应有尽有。看的来人眼睛都直了。

白村长在旁边很享受他们大惊小怪的样子,完全忘记了他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反应也跟他们差不多。

目前附近村子只有他们是公分制。当然也可以换钱但是这边有很多钱买不到的东西,像是匠人们专用的工具,很多都是从省城里专门找人打造的,一套不少钱呢,都是县太爷找人定制的。还有就是要排队买就比如平价粮铺。那边现在的粮食品种丰富了,不像刚来的时候只有两样粮食。像他们这些人住在县边上,一来一回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还不如统一采买呢。

这个公分兑换的屋子,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宝库一样。

白村长说了,县里最近的任务都是做一些农耕用具,要是勤快人,一个月就能攒一百多公分。其他的匠人也可以辅助做一些其他的东西,都会有相应的公分兑换,也鼓励匠人们做创新,要是做出来村里评估公分。要是愿意把图纸给贡献出来,最少一次能得两百公分。

像这些官员们的工匠,谁还没有点压箱底的本事,就看愿不愿意拿出来展示了。

这套打铁的工具不错,才三百公分,我要了。这东西都需要定制,村里一共才十几套。库存不多。说这话的老师傅是个铁匠,打铁的东西不喜欢跟别人在一块,也从不用共用的工具。

他说完小先生就给登记上了。周围的徒子徒孙们都拦着他:师父,三百公分呢,一直到过年都要欠着饥荒!

你们懂个屁。老铁匠在这种事情上很有自己的坚持。

其余的人也对他的大胆直咂舌。但一般人都换一点粮食,换一点家具必备的东西,八十公分都没了。虽说这边不用钱可欠公分的感觉也不好受,希望能尽快换上无债一身轻嘛。

在这边也可以用公分兑换荒地,但这边的人大多都是工匠,有手艺在身上,自己的活儿都干不完,种地对他们完全是全新的领域,更别提开荒,没有一个人表示要田地的。

发现这边无论是村长,县里的衙役还是不断写字的小先生都还满和善的。有些年轻人就恢复了活泼,道:你们这咋还有四盒礼呢,这积分攒够了还能兑换媳妇啊?来的这些工匠清一色都是男人。他们平日里给官员们做一些秘密的东西,平日都看管起来,根本不让他们接触外头,更别想着成家立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