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2 / 2)

加入书签

我小时候曾与父亲一起到宁州府访友。张肃笑道,对宁州府虽谈不上了解,却也略知一二。

哦,原来如此。

看在王朗之所以会推荐这个张肃来宁城赈灾,也不单单只是因为他的才干啊。说是略知一二,明显就只是他的谦辞罢了,如果不是对宁城有一定的了解,王朗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为什么就偏偏挑中他了呢。

秦逸没有拒绝他的建议,点了点头便站起身来,径直往房门走去。在即将走出房门的时候,他突然回头,对房间里的几人道:既然这样,那就大家一起去吧。

最后,就成了四个人一起出门逛街的情况。

作者有话要说:现在除了主角之外的三个人的状态是

胡寅:徐梁(性格恶劣的家伙,对官府态度糟糕,不能让他知道小皇帝的身份)张肃(钦差大臣)

徐梁:胡寅(容易被骗的愣头青,疑似被人忽悠去刺杀皇帝,但不知为何竟然碰到了微服私访的小皇帝,还跟在对方的身边,不能让他知道小皇帝的身份)张肃(路上的茶摊里偶然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但与小皇帝以师兄弟相称,应该不是普通人,可能是官府里的人)

张肃:胡寅(小皇帝的新护卫,不可信,但已得知了小皇帝的真实身份,需警惕)徐梁(志趣相投的友人,武艺高强,似乎对官府有所不满,不能让他知道小皇帝的身份)

也就是说,这三人中,胡寅觉得徐梁不知道小皇帝的身份,徐梁觉得胡寅不知道小皇帝的身份,而张肃知道胡寅是知道小皇帝的身份的,但他以为徐梁并不知道

第20章 古井

当初和徐梁认识后,徐梁因为没有什么目的,便与要去宁城的张肃结伴而行。而张肃来宁城的理由,便是因为听说宁城旱情严重,来探望一下宁城中父亲昔日的好友。

而在进入宁城后,张肃才向徐梁坦白,自己之所以来宁城,实际上是因为父亲收到了友人的信件,信上隐约透露出了他最近似乎正因为某些原因处于相当危险的情况,父亲看了十分的担心,便想要过来拜访一下,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只是父亲的身体近来一直都不是很好,张肃作为儿子,理应为父亲分忧,便主动提出要到宁城来替父亲拜访一下。

因为这是他的家事,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也没想要告诉自己这个新认识的朋友,只是进了宁城后他便发现,宁城虽然表面上一派萧条之色,但仔细观察之下,便可发现隐藏在这片萧条之下的暗涌。

张肃虽有几分才智,观察能力也很出众,但却是个确确实实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为了不把自己给搭进去,他才将这些事情都告诉了徐梁,希望他能帮他去探查一下那位友人家里的情况。不需要探查的有多详细,只要在外围绕一圈,知道个大概情况便可。

徐梁虽然年轻,但也算得上是个老江湖了,自然不会因为张肃的这番隐瞒而生气,倒觉得他此时的坦诚相告,诚心求助是个十分明智之举。自觉自己多少也算是个聪明人的徐梁,相当欣赏张肃的这番举动。

然而在徐梁在张肃所说的地方绕了一圈,并且真的发现了一些东西打算到客栈去告诉他的时候,却意外地碰到了同样在房间里的小皇帝。在这个时候,徐梁想到张肃之前的话,便明白自己的这个朋友那番替父访友的说辞,多半不是什么真话了。

江湖就是这样,力不如人,被抢劫被杀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智不如人,被骗被利用也实属平常,而且张肃是官府中人,在江湖上行走之时,自然要小心不能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徐梁当然不会因此而生气。

不过,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张肃既然利用了他一把,他自然也得还一次才对,当然,他会注意分寸,至少在这个小皇帝还在的时候,他不会给他们制造麻烦。

当初他之所以同意了二皇子秦桓入宫行刺皇帝的事情,除了要报恩之外,还是想要近距离的接触一下当今天子,想要知道对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对人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就算二皇子曾经救过他,若是他觉得皇帝并不该死,他也不会动手,最多恐吓一番罢了。

而当初小皇帝的一番话,也着实让他觉得有些惊叹,这也是他在意外遇到了微服私访的秦逸的时候,想要保护他的原因。

小皇帝是个不错的皇帝,如果这么早就死了的话,未免让他觉得有些可惜。

原本三人跟着秦逸离开客栈的时候,还以为他是想在宁城的大街上走走逛逛,可眼见对方并没有去街道两边的商铺,而是越走越偏,心中顿时生出了几分疑惑。三个已经知道了秦逸真实身份,却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表现出来的家伙,带着这种疑惑走了一段路程后,终于还是有人忍不住开口了。

师兄,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开口的人是张肃。理论上来说,他其实不该问这样的问题的,因为他是臣,秦逸是君,君臣之间,自然当以秦逸为主。秦逸要做什么事,都不是他能够过问的。

只是,在场的众人中,他的身份是秦逸的师弟,而且其他人也明显对秦逸的行为抱有疑问,如果他这个师弟不开口,反倒让其他人先开口的话,那他这个师弟的表现,可就有些奇怪了。

随意,即使知道自己现在的行为不太对,为了能够更好的隐藏秦逸的身份,张肃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

秦逸倒也没在意,他一边走,一边说道:我要去看看那几口古井。

宁城的旱情十分严重,城中其它的井都已经枯竭了,但偏偏在建城之前的那几口古井还能够打出水来,这让秦逸不由升起了几分对那几口古井的兴趣。

当初建城的时候有意地将这几口古井包围了起来,也不知道当初建城的人是出于何种想法,城内的四口古井正好分布在宁城的四个角落。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在建城之后,城里又在一些比较便利的地方打了几口井。

比起这些比较近的新井,城里的四口古井自然也就用得比较少了。在他们来到位于城南的那口古井前时,却能看到有不少穿着灰扑扑的布衣的人在那口古井前打水。

从那些人的穿着上来看,他们都是些比较贫苦的贫民,而且打水的人中,除了看起来有些瘦弱的少年外,就是一些手脚粗壮的妇女,甚至还有一两个身形佝偻,拎着水桶颤颤巍巍的老人。

从井里打水毫无疑问是个体力活,就算在井口安装了打水的装置也一样。来打水的都是一些少年和妇女,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人家里没有当家的男人的话,就是那些男人们都去做其它更重要的事情了,比如说,赚钱养家糊口之类的。

宁城地处西北,从宁城再往西北方向走上百里左右,便是西北荒原。西北荒原的环境恶劣,有一个由异族组成的小国:金国。当初秦国在推翻宋国的统治后,也曾开拓过一番疆域。但由于西北荒原的环境过于恶劣,大秦的铁骑便没有踏平这个小国。

也许是因为生活在荒芜的西北荒原,金国之人大多以走商为生。他们会将西北荒原上的一些特产卖到大秦,然后购买许多廉价的生活物资回去。边境处城市任职的官员们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而且那些金国的异族人也都很懂事地每次都交了商业税,他们也就懒得去管那些金国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