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在年代文里当炮灰[七零] 第106节(1 / 2)

加入书签

“这个我也有听我们厂的工人们说过,他们之前去沪市给我们在那里的分厂送货的时候,当地和我们订货的百货商场员工就有请他们吃粢米饭的。”

她故意将沪市那一个据点说成了分厂,虽然那还只是她租下来的一个大仓库,但离分厂也不算太遥远,所以也不能说是谎话。

而这,也成功吸引了对方的注意。

“分厂送货?”电视台领导直接get到了关键信息,“苏厂长难不成已经将生意卖到沪市去了?”

苏苗苗摆了摆手,一副不值一提的样子道:“哎呀,不过是在沪市那里搞了个小分厂,跟沪市几家百货商场签了几千块的合同罢了。说起来我都有点羡慕我厂子里负责送货的工人了,全国各地跑着送货,当地的美食和特产借着送货,就全都能吃到了。”

电视台领导:“听苏厂长一说,这个工作还真的是很令人羡慕。不过与此同时,也说明苏厂长你真是年轻有为啊,能将厂子的商品卖到全国,这真的是让我对你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有了全新的认识啊!”

“哪里哪里。”苏苗苗谦虚地笑了笑,“我也是乘了改革开放的风,要感谢国家给了我们这些人一个能带领大家伙儿一起赚钱的机会啊!”

“哦?说起来,我还不知道苏厂长你厂里有多少在职工人啊?”

她想了想:“算上沪市的(看仓库的)工人,应该有三百多人了,不过我们很快就又要开始新的招工,这一次,要至少招八十到一百人。”

“那苏厂长你们厂子真的是给首都很多人提供了工作岗位啊,造福很多人啊。”

苏苗苗等的就是这句话:“这点不敢当,只是尽我所能罢了。其实我们厂里有很多工人都是退伍军人和军人家属,剩下的工人里,有的是返城知青,有的是农民子弟。不敢说贡献多大,但既然国家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对于社会也是必须要分担责任的,这是每个华国人都要做到的。”

这番话,成功让电视台领导产生了一个想法。

他想了想,问:“苏厂长,虽然我这话说得有些冒昧,但我想请问,你是否愿意接受我台的采访,说一说你对于改革开放的看法,以及你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一些……感受和建厂后面对种种困难时的心境呢?”

苏苗苗挑了挑眉:“为什么不呢?”

闻弦知雅意的电视台领导,直接安排了一组人来对苏苗苗进行采访。

电视台领导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是为了那一整套播音设备,更不可能是为了苏苗苗可能会有的下一笔投资,虽然他多多少少领悟了苏苗苗特意在今天来的目的,恐怕就是为了这个。但头阵子开会,会议主题就是如今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宣传民营企业,以号召更多人加入到改革开放的队伍中去,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所以,他这个时候也算是响应号召,采访一个典型出来,到时候跟上面也好有个交代。

再说了,有苏苗苗这个合作方在,他再找别人,不等于是得罪人嘛!

于是,两个人心照不宣地开始了采访,苏苗苗甚至还在采访之后,同电视台领导直接定了三百份报纸送到厂子。

“到时候送给厂子里的工人看,毕竟他们都是厂子的一员,我想如果他们知道自己也上报纸的话,肯定会很开心的。毕竟,在厂子受到重创的时候,是他们不离不弃,坚定地站在我这边,愿意与我共荣辱!”

“好,那到时候报纸印出来,我会通知印厂直接给苏厂长送到厂子里去的。”

说着电视台领导还跟旁边负责记录采访的小干事嘱咐道:“刚刚给工人订三百份报纸这件事,也记得要整理出来!”

听到这话,苏苗苗的笑容就更真实了几分:“和马台长聊天就是让人心情愉快啊,不过时间总是不够用的,我也该回厂里去了。”

“和苏厂长合作我们全台上下都觉得您是一个平易近人,且年轻有为的创业者,希望以后咱们再找机会聊天啊!”

“那是自然。”

两个人又寒暄了几句后,苏苗苗便离开了电视台。

回到厂里,苏苗苗便将给厂里的工作人员做思想工作的事情交给了赵国光,以锻炼一下他的口才:“赵主任,关于即将要售发关于咱们厂内容的报纸这件事,就交给你跟工人们说了。记住,想要感动别人,就一定要先感动自己,空头白话不要讲,讲点实际的,但也别忘了展望一下未来……总结而言,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

赵国光:“……”

越说越糊涂,越听越忐忑。

其实,赵国光的口才并不比苏苗苗差,咋说也是以前部队的人才,只是对于苏苗苗所传达的“洗脑”精神,他有些不太适应而已。

但作为苏苗苗最忠实的拥趸之一,赵国光顶着压力,面对三百来名工人,开始了他第一次的“演讲”。

“同志们,我今天叫大家来,是要向你们传达一个好消息的!我们的厂长,在成功将我们的产品叫全首都的老百姓都知道了以后,还将咱们工人的名字也说了出来!等到下周,首都报纸,将会发售一期,属于我们厂,属于我们厂长,属于我们工人,以及我们产品的专栏报道!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厂长是真的把我们放在了心上,去到哪里,都不忘我们的存在!”

工人们:感动得哭声传遍整个首都城的人都睡不着.jpg

赵国光:duck不必!

甭管咋样,反正赵国光的思想工作做得是也很不错,效果杠杠的。

工人们全都感动涕零,干活儿都更有力气了。

在一周以后,三百份报纸如约被送到厂子里,不光如此,更多份的报纸也都在同一时间,被派发到首都的各个角落。

这一篇标题名喂“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的报纸,成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在这一天,所有家里有电视,有收音机,已经成为梧桐制造购买者的,和所有家里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还不知道梧桐制造的潜在消费者们,都知道了苏苗苗这个年轻有为的厂长,知道了她已经将商品销售全国各地的梧桐食品制造厂,知道了她手下那一群可爱又善良,勤劳又勇敢的工人们。

不少人在看到这份报纸后,都为苏苗苗面对困境仍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为她优先退伍军人、军人家属、返城知青以及农民子女的招工政策敬佩不已,也为那群没有听信流言蜚语,对她不离不弃的工人表示佩服。

更别说,那些在看到报纸以后就去买了梧桐制造产品,为其令人惊艳味道而越发折服的人们已经占了大多人。

双管齐下,苏苗苗的梧桐食品制造厂迅速在首都人民的心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已经为能买到梧桐制造的产品而感到骄傲了。

看,这可是卖到全国,卖到沪市的东西,电视、电台都有报道过,是绝对好的副食品!

这也让苏苗苗痛并快乐着地,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招工,并投入到了更加繁重的生产工作中去了。

她想,之前在采访时说的预计要招八十到一百名工人的话可能没办法实现了,因为,她这一次,要招聘至少一百五十人才行。

毕竟,她的大杀招——即将上映的电影最后一幕的字幕,以及后续还在拍摄中,会被插入到剧情,与主角台词中的广告,都还没有被放出来呢。

就是,不知道食品一厂,和那两个被他一起拖下水的首都油厂和糕点厂会怎么接招了。

苏苗苗可是期待得很呢~

——

已经看到报纸,以及上面醒目的标题,和梧桐食品制造厂七个字的高厂长已经吃完降压药了,尽管他仍觉得有些呼吸不畅,双手颤抖,但他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就像是他也没了再和另外两个厂子的厂长继续较劲,为了那该死的面子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