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的老公是古人[古穿今] 第11节(1 / 2)

加入书签

杜夏的这只手表虽然只是某琴的基本款,但是买的时候也花了她小五千块钱。

这只手表对杜夏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要不是她现在确实缺钱得紧,肯定是舍不得典当出去的。

然而庆朝并没有手表,掌柜的看着杜夏拿出来的东西,还以为是女子佩戴的手环,并未当一回儿事。

杜夏可不想自己好好的东西被人当做寻常物件,她连忙拿起手表给掌柜的讲解起了用途。

听杜夏讲解完,掌柜的才知道面前这个既小巧又精致的物事竟然是个记时的工具。

这可比沙漏要好用多了,仔细看来,这手表的样式也不错,京城里的贵夫人肯定会喜欢的。

弄清楚这东西的妙处之后,不用杜夏多赘述,掌柜的直接痛快的开出了一百两黄金的高价。

看着托盘上摆着的几锭澄黄明亮的金元宝,杜夏好不容易才控制着自己的眼神不要太过热切。

原本杜夏以为这只手表能买个一百两银子就算是不错的了。

毕竟她的那一套首饰的总价也和这只手表相差不多。

现在这只手表卖出了一百两黄金的高价,对杜夏来说无疑是个意外之喜。

杜夏在心里盘算着,等回去之后她就把这一百两黄金拿给宋嘉言,算是她在国公府里这一段时间的开销。

如此一来也算是了了她的一桩心事。

杜夏在典当凭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后,就把托盘里的金元宝一一装进了背包里。

银货两讫,掌柜的小心的收起手表,杜夏背着背包就要往外走。

“这位姑娘,你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可一定记得来我们这里典当,我一定给你公道价,不会让你吃亏。”

掌柜的话杜夏根本就不信,人家开门是做生意的,肯定是要赚钱的,她不吃亏是不可能的。

不过交易这种事情,本来就讲究个你情我愿,手表的卖价她十分的满意,至于掌柜的得了手表之后,转手能卖出多高的价格,也和她无关了。

就算是人家能卖出几百、上千两黄金的高价,那也是人家自己有这个能力。

杜夏的背包里塞进了十几斤重的金银,再加上原本的重量,她背在背上还颇觉得有些吃力。

好在宋嘉言和宋洲已经赶了马车在当铺门口等着了,她也不用背着这么重的背包逛街。

宋洲坐在马车外面,看着杜夏从当铺里出来,连忙跳下马车,站稳之后转身从马车里搬出了脚凳放在地上。

刚才杜夏在街上救治孕妇的事情,已经让宋洲知道了她的不凡之处,如此的人儿,怎么可能是自家公子所说的贴身丫鬟。

虽然国公府的待遇不错,但是杜夏有这么精湛的接生手艺,离了国公府,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捧着大把的银子来求她上门接生了。

杜夏不知道宋洲心中所想,他看着摆在地上的脚凳,朝宋洲感激的笑了笑。

她现在背着包,还伤着一条手臂,确实爬不上马车。

踩着脚凳爬上马车之后,杜夏一掀开车帘子,就和坐在里面的宋嘉言对上了视线。

宋嘉言端坐在马车里,手里拿着一本不知道从哪里摸出来的书在看。

杜夏扫了一眼书扉,简体字用习惯的人,再看繁体字有些吃力,仔细辨认了好一会而之后,她才认出宋嘉言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地方游记。

杜夏一进马车坐好,宋嘉言就把手里的书籍轻轻放在了矮桌上。

宋嘉言此人就是在骨子里都刻上了教养的人,明明就是一个简单点的放书动作,让他做出来,平白就是能多出几丝说不出来的美感。

此时杜夏这个现代人心里,就只剩下一个念头了——到底是贵公子,这行走坐卧之间就自成气韵,看起来就赏心悦目。

等杜夏卸下背包后,宋嘉言才开口询问:“杜姑娘还想去哪里逛逛?”

杜夏想着肚兜买了,手表和首饰也卖了,索性就回府算了。

这古代的集市虽然热闹,但是一路走来她也看得差不多了,新鲜劲过去了之后,也就没什么趣味了。

杜夏摇头道:“我没什么想去的地方了,我们回府吧。”

宋嘉言点了点头:“也行,你这胳膊上的伤回去得好好养几天,想来你的卧房宋海应该也布置得差不多了,你回去之后可以直接过去休息,到用晚饭的时候我再让人来叫你。”

两人回到国公府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了,杜夏的手机没有跟着她穿过来,唯一能够辨认时间的手表今天也当掉了,以后她就只能瞧着天色猜时间了。

三人回到临风院,宋海果然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了。

杜夏的房间安排在临风院的另一边,离宋嘉言的主屋隔着一间库房、一间杂物间。

屋子虽然不大,但是该有的家具宋海都是准备齐全了的。

一进屋就摆着一整套春台桌凳、房门左侧依次放着盆架、梳妆台。

盆架上下两层都各摆放着一只铜盆,横木上还搭着两张洁白的锦帕。

梳妆台上也整齐的摆着一排胭脂水粉。

屋中间摆了一联屏风,把一间不算大的屋子分割成了两半。

里间摆着一张描金彩漆拨步床,床头是和拨步床配套的金漆桌子,上面除了摆着两盏铜制烛台之外,还有一只素色瓷瓶,里面错落的插着几只荷花和莲蓬,看起来倒是十分雅致。

虽然知道晚上杜夏不会在这边睡,但是宋海布置房间的时候也没有敷衍了事,屋里的一应家具、摆件,他都是花了心思的。

虽然是在自己的院子,但是这间屋子以后到底是杜夏的闺房了,所以宋嘉言也没有进屋,只是站在门口飞快的扫了两眼。

确定宋海确实有好好布置之后,宋嘉言满意的点了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