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之农女要逆袭 第304节(1 / 2)

加入书签

木芝转过身子,从背后看,头却是点了一下。

“你同意了,我太开心了。”周华达兴奋的从背后抱起木芝,原地转了几圈。

木芝惊叫了两声,就开始笑了起来,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让听到笑声的人,都能感觉到她的开心。

两个人都是这个岁数了,而且都有孩子,自然不会像年轻人那样还要花前月下,你猜我猜,既然交往,就是直奔结婚去的。

而且...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周华达送木芝到了饭店之后,就坐上了去英武村的大巴,等赶到的时候,木秀已经去陈向阳家中了。

“小周,你先坐,木秀很快就回来了。”周水莲热情的端上了干果拼盘和糖果,摆放在桌上。

“阿姨,这是我带来的烧鹅和一些海味,你们尝尝。”周华达大老远过来也不忘记带来当地的特产。

“小周,你真有心了。”周水莲接过东西,笑着说道。

“今年过年我可要在这里唠叨你们了,别嫌弃我烦就行。”

“怎么会嫌你烦呢,家里大,你想住多久都行。”周水莲其实挺喜欢这个勤快的小伙子,更何况,如今他和木芝有有情况,以后指不定就是一家人了。

周水莲这边和周华达聊着家常,木秀已经在陈向阳家中和大家谈计划了。

陈向阳昨天就开始寻找靠谱的乡亲们说种西瓜的事情,有的人老实本分的,直接答应,让陈向阳代为处理。

而有些人,虽说也是本分人,但是想了解更多,陈向阳也说不清楚,就把有意向种瓜的人都喊到家里,等木秀来解释。

“各位叔叔伯伯,婶婶嫂嫂,大爷大娘,你们中大部分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对我家的事情,非常的了解。”木秀朗声说道。

“我家从一无所有,到现在什么都有,虽说和努力分不开,但是更多的是因为选对了该种植什么农作物。”

“大家都种稻子的时候,我家种大豆,玉米,花生,芝麻,粮食回收站正好高价收这些农作物,我们同样一亩地,比种稻子一亩地要多赚一倍的钱。”

“后来,我教乡亲们稻田养鱼,虽说提高了产量,但是有的人家里的田地太少,或者是距离水源太远,不能养鱼,所以,每年的收成依旧是保持原样。”

“去年,我家种的无籽西瓜,乡亲们也都看到了,来了好几辆货车拉走,我算了算,毛利润达到六百多块钱一亩。”

木秀的话,让围坐着的乡亲们先是一愣,接着就是嗡嗡嗡的议论声。

大家都知道木秀家这西瓜赚钱,但是具体赚多少,并不知道,这会儿听到木秀清楚的讲出来,都震惊了。

“想必村支书也对大家说了,那我就长话短说,今年的西瓜,我想让大家一起种植,大家一起赚钱。”木秀的一席话,让乡亲们都激动了起来。

“木秀,你这话是真的?不怕我们分了你们赚钱的门路?”有人开口问道。

“王大叔,有钱大家一起赚,水果商要的多,我家也种不出来这么多啊。”木秀笑着说道。

“只有一个条件,就是种植的无籽西瓜,只能卖给我家,一毛五一斤回收,哪怕有人出更高的价钱,也不能卖出去。”木秀露出了严肃的神情。

“这偷偷卖出去,你也不知道啊,更何况,别人出更高的价钱,为什么不卖给别人?”又有人问道。

“问的好。”木秀早就想到大家会这样问,毕竟人都是这样,买东西还货比三家呢,卖东西必然也是价高者所得。

“种植我家的无籽西瓜,必须和我家签订合同,西瓜如果出售给别人,将要承担一切后果。”

“什么后果?”有人问道。

“因为西瓜不能如数上缴,赔偿十倍的订金,对了,大家种植西瓜的时候,每亩地给一百块钱的订金,以此类推,三分地是三十块钱的订金,除非天灾人祸,不然肯定要追究到底。”木秀说的很清楚明白。

“你凭什么订这样霸道的条约,我们种的西瓜,为什么不能自由买卖?”

-

第666章 一起种西瓜

“好了,你家可以不用种我家的西瓜了。”木秀看了那人一眼,尖嘴猴腮,眼珠子乱转,一看就不是省油的灯。

“让我种我还不种了呢。”那人失了面子,站起来,扭身就走了。

“这西瓜种子只有我家有,如果我家不提供,来年就种不了,而且,钱是赚不完的,只要今年种植的好,还有明年,后年,长期下来,收益可观不提,我家以后有什么好的项目,依然是优先考虑懂得规则的人。”木秀的话,让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这些人,也许并没有多少钱,但是,常年的艰苦生活,让他们算账算的非常仔细。

很快,就有人开口说道:“木秀,我家一亩地,全跟着你种西瓜。”

“王大叔,你可想好了,签订合同之后,可不能反悔了。”木秀好心提醒道。

“有啥反悔的,种什么不是拿去卖的,西瓜应该比庄稼好伺候,而且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去,多省事。”王振华家里的地不能水稻养鱼,本来就眼红别人家能多赚钱,这会儿有这样一个机会,他双手赞成。

“是啊,做生意讲究的是个长期买卖,说句实话,木秀就算不找我们种,也能在别的村里找到人来种,还不是因为木秀家心善,有啥好事都先惦记着咱们村,人啊,要知道感恩。”张大爷虽然年纪大,但是心里透亮着呢。

“张大爷,没想到你还是个明白人。”陈向阳点了头,深感欣慰。

“活了一把岁数了,看太多人情世故了,你们自己想想,自家有本事的亲戚们,赚钱或者有好事的时候会想起你们不。”张大爷有个侄子,在外面办了工厂,有本事之后,再也没联系过。

富人家还有几门穷亲戚呢,这会儿,在坐的乡亲们,也有几家有有钱的亲戚,不过都是不来往了,这果然是远亲不如近邻啊。

“木秀,我家也种,不过我可不认识字,按手印成不。”李老爹大声说道。

“也算我家一个。”

“我家也种。”

想明白的乡亲们,争先报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