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妾[慢穿] 第162节(1 / 2)

加入书签

于是,再次被叫出来的李方明便问了在场诸臣两个问题,一,有无必要与吐谷浑讲仁义礼智信,若将吐谷浑比作野兽的话,那么试问在座各位,回去跟家中的牲畜讲道理么?!若与家畜都讲不通道理,如何肯定对野兽便可以。若是哪位义士有信心,还请陛下寻只野狼来,咱们现场观摩一番嘛,若当真成功了,那当真是千年难遇之大才,此等能人,实应代表我大唐去教化四方戎狄,届时我大唐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四境安稳,真乃荡绝古今之大功绩也!诸位可有自荐啊?!

谁tm的不要命了才会自荐,跟王大人是一个政治主张的人,此时此刻没一个不在心里骂娘的。

李世民也是坏坏的配合着李方明的问话,垂询般的等了等,视线在那几个以往总拿王某人那套说辞来烦他的大臣们的身上重点划过。

但真到了叫号的时候,这帮人反倒是萎了,李世民有些失望,示意李方明继续往下说。

李方明的二是,我大唐战死伤残之将士,其家人与今后之生活可有什么保障安抚之策。

这个自然是有的,李方明却表示,我大唐有这项仁策,是我大唐爱民如子,但这场战争却是吐谷浑先挑起来的,所谓先撩者贱,理应由吐谷浑对我大唐军民做出补偿。

所以这是赏赐不给,还要赔偿的意思么?!这得理不饶人、除非好处拿到手的作风……怎地凭的眼熟呢?!众人的视线不由得投向了程咬金,卫国公不是弄错了吧,这小子怕不是该姓程吧。

还有,先撩者贱这个词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虽然含义鲜明,用在这里也合适,但未免粗鄙了些吧。

总之,李方明的意思就是,释放俘虏也可以,但必须交赎金,而且放回去的俘虏,必须不能再有作战能力,若是吐谷浑不缴纳赎金,那就让这些人去给大唐的建设添砖加瓦,总之就是不能用大唐百姓种出来的粮食白养着这些人。

经此,李方明算是一战成名,同时,也将武将阵营的好感度给拉得稳稳的,当然,自然也是结下了一个姓王的仇敌的。

下朝后,同僚们谁不羡慕李靖认回了个出息的孙孙,就连一些被李方明给堵得哑口无言的官员们,心里对李靖也是不无羡慕的。

敢出手,脑袋机敏还口齿灵活,除了第一次上朝就锋芒毕露这一点,难免有些木秀于林了,但他的优秀也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的麒麟儿,谁家不想要啊!

虽然书中李方明的主张,在学子们当中,引发了许多的争议,但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是很羡慕李方明这样的勇气、才能和人生的。

李方明目前的格局是,文官那套他懂,武官那边他也吃得开。这么一个大有作为的局面,搁谁谁不爽啊!看书时带入了李方明视角的读者们,自然是没逃过这一波该死的畅快的。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李方明的观点,但在文章中,李方明能够自圆其说,道理情怀都不差,选择的背景还是武风盛行的贞观时期,他的机敏以及他所获得的赏识还是能够说服大部分思维比较辩证的读者的。

第298章

而《寒门贵子》这种话本类型的出现, 和其内容的感染力,也是激发了许多人的创作欲望,在这本书最早的发源地京城, 市面上甚至都已经有了专门讲科举一类的话本子,不过能这么快就写出这些话本的人,多也是一些早先就在干这个的。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 靠写话本子为生的,多是一些落第的秀才或童生, 所以虽然故事脉络掌握的还不错,甚至有些地方写的比之林仙仙也不差什么, 但科举考试这一节的代入感, 他们就要差上许多了, 要么春秋笔法的一略而过,要么题目答案都弄得不够水平,叫一些懂行的书生们看了, 难免会有一种,就这也能做案首,你怕不是在逗我的荒谬感。

虽然被《寒门贵子》给打开了新世界的读者们, 在看完了《寒门贵子》现有的章节后,在对于同类型的书有些饥渴的情况下,这种小瑕疵他们也是可以略过以包容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越加的衬托出了《寒门贵子》这本书的优秀, 因而,林仙仙这位隐匿状态下的作者, 倒也因此而收获了不少作者粉。

与此同时, 随着喜欢这本书的人越来越多, 尤其《寒门贵子》的喜爱趋势还是由上层向下层的这么个普及渗透的方向,所以自然就会有人为了迎合这些有能量有财力的人的喜好,去做一些事情从而获得一些利益。

因而,说书的,唱戏的,乃至于天桥底下画糖人捏面人的,都或多或少的呈现出了一些话本中的信息,这若是放在现代,不就相当于是有声小说、影视版权和人物周边嘛。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在糖画摊子和面人摊子上,张方明固然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个人物,但在书中陆续出场的李二陛下、李靖、魏征、程咬金等等这些性格鲜明、还带着历史滤镜的人物,受到的追捧也是不遑多让的,甚至这不是临近年关了么,许多的年画还出了全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李二陛下的全套图组,卖的竟然也很不错。

十三就送了一套给胤禛,与其说是送,不如说是一种周边上的交流,分享的意义其实要大过于送礼的意义。

胤禛很喜欢这套图,还拿回去给林仙仙看,虽然画质差了些,但这种集齐贞观君臣的感觉还是叫他觉得十分的特别的,这种感觉,其实就有些像是八十年代的一些小男孩收集水浒一百单八将pia ji的那种感觉,总之,就要一个集合整整齐齐的谁也不缺才好,说实话,就算胤禛这么喜欢张方明,但要真将他给加进这套图里,他也是会觉得别扭的。

这也是许多人会有的感觉,就和一个好好的组合,突然空降进去一个新成员一般,新成员优秀惹人爱没错,但已经形成了固有认知的老粉难免会觉得别扭不舒服,所以张方明的年画基本都是单卖的。

林仙仙见男票如此喜欢,看起来像个集卡的大男孩一般,着实也是被可爱到了,便动笔给他画了一套人物图鉴。

有后世那么多影视化元素作为素材,林仙仙在捕捉人物特质这方面,当真是无人能出其右,她画出来的人物,脱离了如今画先人人物画脸谱化的特质,将人物的五官风韵都给具体化了出来,比如画李世民,她画的就是年轻帅哥版的李二陛下,头戴冕旒,身着龙袍,霸气的坐在龙椅上,目视画外的图样,李二陛下的眼神被林仙仙给画出了些许的笑意,配上他唯吾独尊的霸气姿态,就带出了几分不怒自威、笑看江山的从容风姿。

林仙仙的画风是有些偏影视剧片头、人物定格图的风格的,所以每个人物画出来后,都能让人联想到画中人物当时所处的情态,代入感不是一般的强,就比如卫国公李靖这张,被用格漫的方式分为了不规则的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李靖碎发与发带飞扬,手执猎猎的大唐军旗,高昂着马蹄,将旗子掼在了地上,叫人一看便有一种守旗的热血之感,而下半部分,画的则是李靖在尘血漫天的沙场上,一人一骑,手执滴血之剑的背影,他侧眸回望画外,眼神锐利坚韧,旁边写着一行小字,‘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那一代卫国名将的气势被这张画给表现的淋漓尽致,叫人观之只觉心神震荡,热血冲心。

林仙仙还在画的留白处,配上了各人的人物小传,无形中便给这图鉴增添了一层史诗感。

拿到这册图鉴后,胤禛很喜欢,每幅画他都能美滋滋的品味许久,品味的当然不是画的意境,而是画中透露出来的人物特质和当时所处的情境。

将图鉴中的所有人物全都看了一遍后,胤禛得出了一个结论,思思画出来的每一个人物,就没有不讨人喜欢的,肥头大耳的憨凶程咬金看着竟有几分可爱不说,就连向来都是反角的侯君集和张亮,都被她给画出了枭雄和奸雄的味道,这样的形象,对于两人在历史上的功绩和能力而言,其实才是合情合理的。

这本图鉴,胤禛真是越看越喜欢,每次咀嚼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体味,于是,继《寒门贵子》后,这本名为《贞观君臣录》的图鉴又成了胤禛的心头好,不过他也就在十三来的时候,会拿出来给他看看,平时都是小心藏着的,他总有种预感,若不这么藏着,这图鉴恐怕就要易主了。

不过他咋也没想到,自己最后竟是被自己儿子给卖了,原是一次,胤祥有些馋图了,便来四哥这里借图看,顺便两兄弟还可以小酌一杯,结果刚好赶上胤禛在检查弘时的学业。

对于十三,胤禛是不见外的,便也没有停了对儿子学习进度的检查,于是弘时便听到自家阿玛吩咐苏公公,要他将什么《贞观君臣录》取给十三叔,听到贞观二字,弘时便好奇的偷瞄了两眼,毕竟他也是《寒门贵子》的小粉丝之一嘛。

胤祥为了不打扰他四哥教儿子,拿着书册去了隔间,谁想到,这可是方便了被布置了新功课后,被放行出来的弘时,出了书房的门后,他便做贼一般的一溜烟的溜进了隔间,挤到了十三的身边,小声地嚷道,“十三叔,你在看什么,我也要看。”

十三见弘时侄儿挤过来,倒也没阻止,还顺势就着图鉴,给他讲起了相应人物的历史故事,弘时视线被带着画面感的图鉴吸引着,耳边听着十三叔淡淡的讲述,一时间,弘时只觉入了迷一般。

从此,再跟着额娘出去串门,与堂兄弟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便有了吹嘘之资,每当堂兄弟们拿出凌烟阁的图册给一群小伙伴们炫耀的时候,弘时便会特别骄傲,特别自豪的说,我阿玛的书房里,有一本《贞观君臣录》的图册,如何如何,巴拉巴拉的说一堆,听得小伙伴们属实神往羡慕,都盼着能去四叔府上做做客,倒时好叫弘时把那图册拿来给他们一观。

每每提到这一点,弘时便会心虚的收声,倒不是他知道胤禛有多珍视这本图册,而是源于他对阿玛的畏惧,一是这事儿他不敢跟胤禛提,二是没经过阿玛的同意,他又不敢偷偷去做这个事,怕的主要是事后的惩罚,说到底还是怕胤禛,但这个牛皮他已经吹出去了,若是现在说办不成这个事儿,他在堂兄弟中又要怎么做人,因而,还没有事到临头之前,他对此事的态度就是笑着沉默应和,就是笑容有些尴尬就是了。

胤禛兄弟家的这些个小孩,不说各个都是人精吧,一群孩子里,总有那么一两个是精明的,所以弘时的窘迫,倒也不是没人看出来,就是他一开始吹得太让人向往了,且还不止吹了一次,毕竟年关期间,他们这些堂兄弟,基本不是在自己的府上相遇,便是在不同叔叔的府上相遇,所以弘时的论调,不止一个人重复听过。

他们对于弘时这个尴尬笑容的解读,是有些觉得他在无中生有的显摆自己的,所以有时甚至还会起哄的虚乎弘时几句,将他给架起来,就想看他到时拿不出来图册时的丑态。

可见,弘时还真就不如对堂兄弟们实话实说了,毕竟怕阿玛的又不止他一个,这个理由能得到充分理解不说,兴许还能收获几个同病相怜的朋友。

不过各府的小阿哥们知道了这件事,也就代表着他们的阿玛距离知道也不会很远了,于是,没过多久,出了名溺爱嫡子的诚郡王胤祉便第一个杀上门来,诚郡王家的那个嫡出的小霸王,在没闯祸的时候,根本就不怕自家阿玛,想要什么也敢跟自家阿玛光明正大的开口要,他听弘时吹得馋得慌,偏又看不到,那怎么办,去缠阿玛呗,凡是他想要的东西,阿玛鲜少有不给弄来的。

而胤祉一听儿子的形容,心说好家伙,这个老四够贼的啊!府里竟还藏着这样的好东西呢?!那岂有不跟兄弟分享之理啊!

于是人家上门讨要,也是讨要的十足之理直气壮,见面寒暄完之后,便直接开门见山的点名要了。

第299章

“我说老四啊!你家弘时说的那本《贞观群臣录》的图册呢, 快拿出来予三哥我一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