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妾[慢穿] 第160节(1 / 2)

加入书签

毕竟皇上和王爷对佟皇后的感情, 可都是非常深刻的。

而福晋之所以要将春嬷嬷给支出去再写这个佛经,并不是信不过她,只是烦她啰嗦罢了。

至于她的另一个婆婆德妃, 福晋也知道, 这样做可能会得罪德妃娘娘, 但在当下这个处境,她也顾不得这么多了,更何况,以她对德妃娘娘的了解,这位婆婆素来不会逆了皇上的意愿,只要皇上说她孝顺,娘娘就算心里再不舒服,面上也是会跟着夸的,再则说,佟皇后也是她的正经婆婆,她身为儿媳孝顺婆婆难道不是正常的么,就算德妃娘娘不高兴,在这一点上,也说不出她什么来。

此路毕竟是福晋当下唯一想到的救命稻草,即使它不是那么的十全十美,但也不是不可以描补的,只要她在娘娘面前小心恭顺,好东西多往娘娘那里送一送,平日里的嘘寒问暖勤快一些,这些叫人看在眼中,便不会有人觉得她对德妃不孝顺。

可以说,福晋现在是又将对付胤禛的那一套,给套用在了德妃的身上。

已经出了正房,正往自己房里走的春嬷嬷,回头望了一眼卧房的位置,见纸窗里的黑暗渐渐被燃亮的烛光所取代,再回过头来时,她面上的挣扎愁苦之色在月色的映衬下,越发的浓郁了。

而林仙仙这边,丝毫不知自己‘方’到了福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终于是将小说的情节给写到了李方明因为看不过梁王李愔当街鞭笞幼童,与他干了一架,被革了刚刚升上来的工部侍郎的官职,调到了左右金吾卫,做了一个七品的小校尉,管的也就是在街上巡巡逻,或者在城外除除草,以免阻碍了城卫视野这类事情。

开启了李方明在军中的蹿升之旅。

康熙追更追得很是上头,一日与张廷玉闲谈时,提及近日的心头好,没忍住便将《寒门贵子》拿出来予张廷玉翻阅,还与他说了这本书的立意。

张廷玉闻言很是惊奇,这般有志气的话本子,他还是头一次见,因为已经提前知道这是一本要写科举的故事,看到开头后,张廷玉被剧情吸引的同时,也不由得深深的好奇,这书中的张方明要怎样突破困境,让他祖父送他上学。

康熙见张廷玉也看得入神,心中很是畅快,还允了他拿回家去看,但看完还是要还回来的。

张廷玉谢恩后,将书册带回家中阅览,白日在乾清宫当值的时候,闲暇时也会与康熙夸两句此话本的优点,别管是真心还是拍马屁吧,总之每每都把康熙给哄得很是开心。

结果在他不知道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张若霭、张若澄、张若渟齐齐掉进了张方明这口大坑里,起因是张若渟调皮,在父亲的书房中翻到了《寒门贵子》这册书,三兄弟对于会出现在父亲书房中的话本子十分的惊奇,便一起翻看了起来,结果第一次看这种热血爽文的三兄弟,自然是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了。

起初三兄弟还是偷偷的看,不敢让父亲发现,可等看完了张廷玉拿回来的所有存货,对于后续惦记非常的他们,在发现这几本书突然在父亲的书房中消失了之后,年纪最小的张若渟终是忍不住与张廷玉问起了这本书。

张廷玉得知三个儿子都看过了这书,也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毕竟此书乃皇上赐阅,皇上可没说能给别人看。

张廷玉交代几个儿子,此事关乎性命,不可对外人言。将三个明显有些吓到了的儿子赶出了书房,吩咐他们身边人,回去给他们一人熬一碗安神汤,便回了书房,思索起了对策。

第二日,张廷玉照常与康熙夸赞起了《寒门贵子》这本书的优点,把康熙给哄高兴了后,他又顺势言道,“此书立意深远,读之令人向往,若能普及开来,必能导人向上,尤其……”随后,又装作一时畅谈,没收住有所失言的样子住了嘴,垂下了头躬身对着康熙行了一礼,言道,“是臣失言了。”

“尤其什么?”康熙对着他摆了摆手,示意并不怪罪他,并顺着他的话头问道。

“尤其是对我大清之少年孩童而言,会有一个良序之引导。”张廷玉谢过皇上后,恭敬的回答。

听了张廷玉的话,康熙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衡臣说的确实有理,与市面上的那些扯着小姐裤腰带上位、得志后多还忘恩负义的话本子相比,这本《寒门贵子》无论是从立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称得上是一股难能可贵的清流了。

若将此书散播出去,倒当真不失为一个好的引导,对于《寒门贵子》这本书的魅力,康熙还是很有自信的。

回忆了一下书中内容,康熙并没有想到什么不宜宣扬的内容,心中便已是有了决断。

第二日下朝,康熙便将胤禛给召到了乾清宫,胤禛是咋也没想到,皇阿玛找他,竟是要与他商讨由皇家刊印售卖《寒门贵子》的相关事宜。

售卖一事,虽有与民争利之嫌疑,但白送的话,一来送多少送给谁这都是问题,二来白送的东西,素来不易被人珍惜,对这本书的价值和内容而言,难免是一种亵渎。

其他上价值的东西且都不提,就单单看这本书的趣味性,卖再贵康熙都觉得它值得,更何况他也只打算收个纸墨钱而已。

既是想要宣扬它,那自是不好要价太高的,收点小钱不过是为了设立一个门槛,毕竟舍得花钱买书的,大多都是冲着看书去的,也免得此书被无知百姓给拿去当了免费的柴火烧。

说实话,一开始听皇阿玛说起此事,胤禛下意识的反应其实是有些别扭和排斥的,毕竟在这个时代,内宅女子的笔墨是不好宣扬出去的,但因为早先胤禛就做过这方面的心理自我疏导,所以他接受起这件事来其实也没那么艰难。

更何况皇阿玛说的也确实有理,与书肆里那些才子佳人的话本子相比,思思的这本《寒门贵子》,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优秀太多了,若当真有人因读了此书而奋发向上,那对思思而言,也不失为是功德一件。

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想想《寒门贵子》将会如何受人追捧的场景,胤禛的心中竟涌现出了一种有些小热血的激动情绪,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心情。

而当林仙仙自胤禛的口中知道了这件事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她要不要起个笔名,起什么笔名好呢?不知怎的,‘娘子放过小生’这几个字突然就划过了她的大脑,搞得她的大脑瞬间便被满屏的‘why’给覆盖了。

等把取名这一节给暂且丢到了一边之后,她又觉得,皇家刊印,唔嗯……听起来还有些小爽是怎么肥事?!写话本写成了皇家刊印!艾玛!立马就有了一种站在高岗上的感觉了有木有?!虽然她很想谦虚一下的表示,自己还有欠缺的地方,是大家给面子,给面子!简直脑内开了一场获奖感言的小剧场。

而将她搂在怀中安慰的胤禛,并没有看到她这荡漾的表情,而是温言细语的开导她,怕她有名节方面的心理负担。

猛然反应过来自己好像有点跳戏的林仙仙,默默的将自己的小脸给埋进了男票的怀里,装作蔫蔫的被男票给哄好了的样子,脸上荡漾的表情也收了收,果然啊,在这种时候,人还是要矜持一些的……

待武英殿对《寒门贵子》进行了校版,第一批次的书刊印出来之后,张廷玉第一个站出来认购了三份,说是要给自家的三个儿子看。

康熙觉得张廷玉会办事,虽然这样做有些流于奉迎了,但臣下这样的讨好还是让康熙觉得很受用的。

而终于将三份《寒门贵子》的书册给拿到手里的张廷玉,则是终于微微放下了高高悬起的心。

因为有张廷玉的带头,最先认购《寒门贵子》这册书的,多是一些朝中官员。

他们对这话本子的兴趣其实不大,掏银子的心理大多都是随大流的捧一捧皇上的臭脚,反正也没多少银子,宁愿大家都买而显不出自己来,也别因为不买而把自己给显出来,同时在心里大骂张廷玉佞臣的同僚也不在少数,谁让他摘到的是那颗最大最甜的桃子呢,他不挨骂谁挨骂啊!

第294章

康熙的儿子们自然也在这一批的认购者之中, 毕竟皇阿玛的场子还是要捧一下的嘛!

不过前一阵子,十三在找这本名叫《寒门贵子》的话本子的事情,他们多少也都听到了一些消息, 所以对于这本书,也多少是有些好奇心的, 毕竟当时十三府上的奴才虽然没闹出多大的动静,但也根本就没避着人,所以但凡是消息灵通一点儿的, 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而胤禛拿到了书册后, 还没忘记给被圈了的大哥和二哥各送去了一份, 这书若能为二人纾解一二, 那也是好的。

所以, 因着这份好奇, 这些个皇阿哥,反而成了第一批掉坑的人,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看书的第二天, 诚郡王胤祉也是顶着十四的同款熊猫眼来上的朝,十四因此而将当日老三笑话他的话,全部还给了他,当然, 要是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 眼下的黑眼圈颜色能浅一些的话, 那这场面的打脸效果可能更强烈一些, 现在嘛!看着难免就有些滑稽之感。

十四也是在昨日买到书后, 第一时间将断掉的后续给补完的, 在此之前, 他倒是也想去胤禛那里讨要后续,可惜后面的书册没要到不说,还险些被他的铁面四哥给抓着写上一篇礼义廉耻的策论,脚底抹油自小作文现场溜掉后,十四便再没敢上门。

十三那里,他也不是没去缠过,只可惜十三这回学精了,十三府上的门房,只要老远看到他的人影,就会有人立马跑去给十三报信,再则,十三现在处于一个追平的速度,阅读量是比较轻松的,所以他一般都会选在夜深人静时,再拿出抄本来看,对十四,十三一律以抄本被他给抢走了,他也不好意思再跟四哥借的借口推脱他的歪缠。

十四登门两三次,所得皆是无果后,渐渐的便也不再上门了。

惦记了这么长时间,如今有了这后续,十四能忍住不看才怪呢,毕竟除了皇位,鲜少有一个东西能让他惦记这么长时间的,就是这后面,怎么又没有了啊!他还想看李方明进入左右金吾卫后的故事呢。

这《寒门贵子》的话本子简直有毒,原本带着些轻慢姿态看这本书的皇阿哥们,有一个算一个,基本全都掉坑了,武英殿因此而成了近段时间内,受皇阿哥们关爱最多的一个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