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妾[慢穿] 第150节(1 / 2)

加入书签

再则,《寒门贵子》作为他喜爱的话本,他也是有些分享心理在的,毕竟一个人喜欢,终究空虚了些,胤禛此时的心理,就有点弹幕心理学的那个意思。

于是,胤禛搭眼看了一眼胤祥手中的书,其他多余的也没说,只暗搓搓的问道,“这本书你看了?观感如何?”

“很是不拘一格。”胤祥转身将书册按照顺序,插回了书架。“是难得一见的好书,使人不忍释卷。”

嗯。胤禛点了点头,面上不显,但对于十三弟的评价,他心里其实是十分之受用的。

“你近日身体如何?”

“已经见好许多了。”

接下来,两人也没就《寒门贵子》的这个话题多聊,而是说起了一些府中小事,话题渐渐铺展开来,不可避免的就谈到了当前朝堂上的一些政事。

两兄弟许久未曾如此畅谈,那种久违的兄弟间的契合感,叫他们一不留神就聊到了天将擦黑,胤禛留胤祥吃了顿饭,胤祥便以天色已晚为由与胤禛告辞了。

若不是明日不是休沐日,胤禛今夜必然是要将这个弟弟给留在府中继续秉烛夜谈的,但明日他要上朝,留胤祥下来,他怕他会触景伤情,见他告辞,便也派了人,送他回去了。

许是两人聊得太投入了,胤祥离开的时候,两人都没想起《寒门贵子》这个茬。

胤祥是在晚上睡不着,想找点东西来看的时候,方想起了白天那只看了一册半的话本子的,想起来了之后,白天那被打断的瘾头就反上劲儿来了,可这大半夜的,他也不能叫人去敲四哥府上的门啊!

于是翻来覆去好不容易睡下后,第二天一早,他便吩咐身边人,去外面的书肆给他买本名为《寒门贵子》的话本子来。

那结果自然是买不到的,市面上,有关科举的话本子,对于科考的描写,基本也就是主人公得某某皇帝钦点为新科状元,更详细的基本是没有的,笔墨篇幅大多都落在了艳遇这方面,遇大家小姐、遇公主、甚至是遇女鬼的,基本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艳遇,取名的风格也多是《xx记》、《xx传》这一类的,所以胤祥想找的《寒门贵子》,那是连个书皮都没有找到。

十三府上的奴才,把京城里的书肆都给跑遍了,甚至于盯着十三动静的人都知道他在找一本名为《寒门贵子》的话本子了,买话本子这件事本身没啥稀奇的,稀奇的还是十三府上的奴才,跑遍了全京城,愣是连本对上书名的书都没找到,所以,十三是在什么地方看到,或者听到的这本书呢?!

不得不说,听了这个消息的人,多多少少都对这名为《寒门贵子》的话本子起了一些兴趣。

当然,十三的行踪也不是秘密,而十三在当晚胤禛下衙回府后,再度登门雍亲王府的举动,仿似也证实了一些人心中的猜测,所以那话本子当真与老四有关?!

而再次在四哥书房,看到了这话本的胤祥,看着书封上,‘寒门贵子’这四个字,突然后知后觉的察觉到了这笔体的熟悉感,这!这是四哥的字?!

再翻看一下里面的小字,确是四哥的字没错。

结合他今个让人跑遍了全京城都没买到这本书的经历,胤祥的心中不由升起了一个叫他十分难以置信的猜测,这话本子……不会是他四哥写的吧!

就他四哥那个性子,能把一个纨绔的性情给写得那么灵?!

这个猜测,让胤祥对他四哥的属性瞬间产生了一些幻灭之感。

第272章

等胤禛在隔间换好了衣服, 走出屏风的时候,对上的,就是胤祥那仿佛重新认识了他的眼神。

“怎么了?”被他这说不出的怪异眼神给看的, 胤禛还以为自己这身衣服有什么不妥呢。

“四哥,这话本子,是你写的?”胤祥尽量维持声音的平稳, 但依旧没忍住有些变调,按说他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 本不该如此沉不住气,可只要一想到这话本子是平日里严肃惜言到甚至有些孤冷的四哥写的, 胤祥就如何也掩不住那种大跌眼镜的惊讶情绪。

胤禛看了一眼胤祥手中的书,十分随意的答了一句, “你看出来了?”他以为他说的是书上的字,但仔细琢磨了一下十三的口气, 和他得到答案后, 那呆滞得几乎有些皲裂感的表情,他后知后觉的察觉到两人之间的对话可能存在偏差。

于是他又补充了一句,“话本子是你小嫂子写得,这几本是我誊抄的。”所以有什么问题吗?由于胤禛并不知道胤祥今天满京城买书的事,所以他一时间没有get到胤祥惊讶的点在哪里,只是从两人的对话中, 隐隐有些不确定的猜测罢了。

哦!这个答案虽然也不太寻常,但总要比他之前的猜测要好接受得多,胤祥心里松了一口气后, 旋即反应过来, 这是小嫂子写得?!写这话本子的是四哥府上的女眷?!那他是不是应该避嫌, 想到这里, 胤祥下意识的就想要将手中的话本给放回原位去,但心里又是十分的不舍,一想到以后看不到《寒门贵子》的后续了,他心中难免就升起了一抹难掩的遗憾,难得一本好书,他有缘得见,却不能看完它,哎!所有的感慨最终都化作了一声叹息。

胤禛看十三那副不舍告别的模样,心里受用的同时,也是有些啼笑皆非的,难得十三弟如今还能露出这般青葱的表情,胤禛的眼神柔了柔,与他说道,“喜欢你就在这看吧。”

胤祥闻言,立时便是一喜,“多谢四哥!”对胤禛道完了谢,想着这本书的后续,翻来覆去的想了一天的胤祥也没和他四哥客气,直接拿着书在书房中找了一个位置坐下,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册,找到昨日被打断的地方继续往下看。

对于胤祥的不见外,胤禛其实是很开心的,他看着他笑着摇了摇头,老十三还是那个老十三,他们兄弟之间,终究没有走远,真好!

一边这么想着,胤禛也走到了自己书桌前的位置,专心处理起了手边的事务。

胤祥的阅读速度很快,他现在的心情就有些矛盾,既想仔细品读此书,又急着想知道书中后面的内容,看过的内容想重看,没看过的内容恨不得一下看完,又怕这本书结束的太快。

带着这种抓心挠肝的矛盾心里,胤祥很快看到了张方明学有小成,要参加县市的情节。

前情有云,张方明虽有些急智,但他前世乃是一纨绔,若他喜欢读书的话,也不会去做一个纨绔了,所以于读书一道,他虽不能算是从头开始,但单就书本上的知识而言,他与学塾里的小孩相比,其实也并没有多少的优势可言。

张方明对自身的水平有着很清明的认知,因此,虽然在蒙学上的学习进度,受到了先生的赞扬,他也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在此处,张父张母因张方明表现出来的优秀,而喜不自胜的描写,以及邻里在夫妻二人面前,对小方明的赞扬,祖父和大伯一家诸人不是滋味的种种心情,三叔三嫂对老张头和大伯子幸灾乐祸的描写,构成了一个个微小但密集的爽点,看得人很是上头。

言归正传,张方明知道己身不足,明白自己若想在学问上做到出类拔萃,那就要狠下功夫,来钻研磨炼自己的学识,而在这一阶段,比孩童更主动的自制力和懂得如何去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也许就是他致胜的关键了。

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以学塾里最出色的那个位置作为目标,这个时候,就不要谈什么中庸之道了,若在这小小的学塾里,他都博不到一个头筹的话,又何谈去与全县、全州府,乃至全国的学子去争夺那为数不多的功名。

而这一段关于张方明努力奋发的心理和过程的描写,也是让胤祥觉得尤为可贵,也是最为不一样的地方,书中人张方明是在用实实在在的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一路走过来,靠的都是他自己的本事,这样的张方明,虽前身是个纨绔,行事中也有些不按牌理出牌的邪气,但纵观他的处事,却是始终都透着一种男儿生于天地间,当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担当的,这可比什么张生之流要引人敬佩多矣,甚至是他身上的那种亦邪亦正的独特魅力,当真是叫人很难不喜欢他。

这也是胤祥首次如此喜爱甚至可以说是欣赏一个书中角色,对于张方明的未来,或者说对于这本书后面的情节,他也是充满了一种甘甜滋味的期待的。

而这本书的又一个殊为难得的亮点,就是对于科考的内容,它没有一笔带过,而是举出了一些题目,并附上了张方明是如何思考如何答题的过程,让胤祥这个读者对于张方明的科举有了更深入的带入感,这也使得他在之后,张方明博得县试府试头筹的时候,情绪更加的热血激动,简单来说就是爽到了。

同时,作为内行人,胤祥还发现,书中提及的这些科举题目,都很有科举深度,哪怕直接拿去做科举题目,也是完全够格的,且张方明对于题目的解读,往往会有许多新颖的角度,让人读之会有一种恍然大悟、还可以如此的受启发感。

这样的触动,固然是让他对张方明的才智和眼界有了一种佩服认同之感,但胤祥也明白,这书终究是人写出来的,张方明的才智,恐怕也要取决于写书人的才学。

所以,这些都是小四嫂写得?!那小四嫂的才学……岂不是去科举都可以了?

胤祥着实被这个推测给惊了一下,虽然有生之年中,他也是见过不少才女的,但这种能打进士大夫圈里的才学,和那种风花雪月的才华带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若说风花雪月的才华带来的是惊艳感,那么如胤祥猜测的那般才学,带来的就是震撼中夹杂着些敬佩的感觉了。

不过旋即,胤祥又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些题目,不会是四哥出题并作答的吧,这个猜想显然要更让胤祥信服一些。

这么想着,胤祥也就问了,“四哥,这书中的科考题目,可是出自四哥之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