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妾[慢穿] 第138节(1 / 2)

加入书签

这小精怪,是不想放爷走了啊!

出了汀兰院,胤禛身上的热气渐渐散去,想到方才之事,终究还是觉得放心不下,思思的性子实在跳脱了些,胆子也大,一眼看不到便要生事,她院里的那些个奴才,根本护不好她,还是得找几个好手守在她身边才成。

拿定了主意,胤禛将这件事给放在了心里,等他回到了书房,便又找来了邬先生,与他继续商议这富民之事。

由于其中的细枝末节太多,两人一直商议到很晚,等胤禛回过神的时候,天色已是月上中天了,也就是大约子时左右的时刻,胤禛这才想起,他今晚还与佳人有约呢。

结果等他回到了汀兰院,佳人已经睡得跟只小猪一样了。

胤禛有些无奈,但也有些庆幸,子夜时分,他也是困倦得有些折腾不起了,被林仙仙睡得香香的样子给带的打了个哈气,胤禛给她盖了盖被子,便也枕在枕头上闭眼入睡了。

第二日,胤禛被苏培盛给叫醒时,还有些没睡够,再加上他今日不想打拳,准确的说,在找师傅练好之前,他不想再在思思面前打拳,虽然知道她喜欢他是真的,但在一个懂行人面前打花架子,胤禛自己心里那道羞耻关就过不去,所以他便又与林仙仙在床上赖了会儿觉,等到了要用早膳的时候,两人这才起床洗漱更衣。

而林仙仙睁开眼睛对胤禛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骗子!”然后在胤禛愣神的时候又吐出了一句,“本仙姑很不满意!”

听了这句,胤禛方才明了她说的骗子指的是什么,登时便搂着人笑倒在了床上,且越是想这句话,越是觉得好笑,笑得有点被戳中了奇怪笑点的那个意思,等他的笑意渐渐平复下来,这才用笑意未散的声音问她,“那未知小仙姑待要如何?!”

“那便罚你带着本仙姑游一游这京城吧!”林仙仙在这院子里呆的有些想要出去放放风了,上次福利券的事情虽然没有搞起来,但后来胤禛拿了三千两的银票给她,现在还原封不动的躺在她的钱匣子里呢。

哎!~这对于一个喜欢花钱、享受花钱的纨绔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啊!

“想出门了?跟爷说说,都想去什么地方?”胤禛心情大好,搂着人开启了起床前的闲聊模式。

“想去街上逛一逛。爷给我的银子我还没花呢!”

胤禛一听,合着这小丫头是惦记着去花银子啊!

他笑了笑,抓着她的肩膀揉了揉,哄她,“成,待爷得空了,就带你出去逛逛。未知小仙姑可否满意?”

“要爷带我逛过才知道!”林仙仙用看骗子般的小眼神邪瞟了胤禛一眼,弄得胤禛也是啼笑皆非了!

抱着这个大宝贝又在床上腻了一会儿,直到奴才们来禀早膳已经备好了,两人这才掀了帘子,从床上下来。

带着这样愉悦的心情,胤禛揣着利商利民的折子坐上了马车。

下朝后,胤禛刚想去解决一下身体状况,之后再去乾清宫听宣,就被梁九功派来的小太监给拦住了去路,皇阿玛宣他觐见。

这倒是方便了他,只是在那之前,他得先去解个手,叫小太监先等等,他要整理一下衣冠,这个整理衣冠基本就包含了解手这件事情,算得上是一个默认的潜规则了,毕竟叫皇帝等未免显得怠慢了,但有些事情,它真不是忍忍就能憋住的,若是在御前失了礼,那罪名只会更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拿出整理衣冠的借口来缓和一下,毕竟整理衣冠通常都代表着对所见之人的重视,算是巧妙的将这种怠慢给转化成了重视,而宣召的太监基本都会等,除非事态非常的紧急。

胤禛打理好自己后,跟着小太监去了乾清宫,很快便被康熙给宣了进去。

来的时候,胤禛也在猜,皇阿玛宣他有什么事,是户部的事情,还是迎福券的事情,亦或是福晋的事情。

进了乾清宫后,坐在御桌前看着奏折的康熙只用眼神瞅了胤禛一眼,说了一声“坐。”便复又将视线移回到了折子上。

梁九功就叫小太监给胤禛搬上来了一把椅子。

“谢皇阿玛赐座。”胤禛谢过恩后,端端正正的坐在了椅子上。

“哼。”康熙一副懒得理睬他的样子,不轻不重的应了一声后,斜眼瞅了一下御桌上的奏折,对梁九功说道,“梁九功,拿去给雍亲王看看。”

胤禛一听皇阿玛又让他看折子,对于这折子里的内容,便已经有了些微的预感。

他接过折子一看,果然是福晋送的那顿午膳惹出的罗烂,这折子上面弹劾他治家不严,妻妾争斗,当然,也有斥他奢侈的老生常谈。

“说说吧,这又是怎么一回事?!”上次他维护了四儿子,结果没过两天,这折子又递上来了,康熙难免觉得有些打脸,这就是他对胤禛有些没好气的原因之所在。

“回皇阿玛的话。”胤禛想要站起身回话,却是被康熙的一个压手给制止了,看来皇阿玛心里并没有如何责怪于他,不然也不会让他坐了,胤禛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回话便自然而然的从官方频道切换到了生活化频道,“这……儿臣有些不太好说。”虽然是福晋办的糊涂事,但他要是就这么说了,难免显得有些没有担当,但事实如此,他又不能欺君,所以是真的不太好说,但也是要将这个为难的态度给摆出来的。

“你说说看,朕听听,是怎么个不好说法。”康熙视线不离折子的说道。

第245章

“这……”胤禛迟疑了一下, 方才说道,“前些日子,额娘不是教导儿臣福晋了么……”后面的话, 胤禛就没往下说了, 这个其实也是胤禛自己的猜测,福晋给他送的那顿午膳到底是不是有与思思别苗头的意思, 他也是摸不准的,不过这件事必须不能定下妻妾相争的基调, 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若是后院都摆弄不明白,何以能够谈其他,所以他不能给皇阿玛留下一个后院不稳的印象。

不过胤禛的此番猜测, 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康熙是什么人啊!那是和一众朝臣完了半辈子脑子的人, 一听胤禛提起的这个话头, 再结合折子上被御史当做佐证提出来的, 穷奢极欲到了户部衙门里的午膳,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合着这就是德妃的教学成果?!康熙当然不会觉得是德妃教的不好,毕竟这种蠢事, 德妃那么有分寸的女子, 可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那就只能是这个四儿媳愚不可及,朽木难雕了。

另外, 真追究起来, 这件事也是因他让德妃教导儿媳妇而起, 只是没想到, 最后儿媳妇看起来是教不好了, 反倒还坑到了自己的儿子, 康熙心中略有些讪讪之余,也在感慨,看来古人说的娶妻娶贤,妻贤夫祸少还真是很有道理的。

“咳嗯!不提这个。”康熙略有些理虚的将这个事儿给揭了过去,“说说这迎福券的事情,开展得怎么样了?!”

由于前期的精心设计,除了头一次的乞丐中奖二百两外,陆续又有几位穷人用二文钱换得了这份奖金,这样的天降横财,使得迎福券在百姓之中很是风靡,盈利也是日渐丰厚,所以迎福券的全国性推行也被提上了日程。

同时,迎福券的相关法规也在加紧补充颁发之中,务必保证这份银子,都能进了皇家的口袋。

最近迎福券已经在保定府和天津卫部署开展了,只要按着京城的成功经验走,相信很快便能为国库带来收益。

当然,为了避免有百姓过度迷信这个,迎福门四处也都贴着适度购买,量力购买的标语,至于各人如何去做,那就和各人的性格有关了。

迎福券的情况,康熙其实心知肚明,毕竟是给他赚钱的摇钱树嘛,怎么可能不关心,他这么问,只是为了岔开话题而已,等胤禛答完了迎福券的事情,他便打算打发他出去了,所以对于胤禛的汇报,康熙并没有听得很认真。

而胤禛则是认认真真的跟皇阿玛汇报完了迎福券的相关进度,皇阿玛对于迎福券的进度到底清不清楚,胤禛并不得而知,总之,既然皇阿玛问了,那他就好好回答,若皇阿玛不清楚迎福券的具体情况,他正好就当是差事汇报了,若皇阿玛什么都知道的清楚明白,那他更要认真说,不能给皇阿玛落下个办事不周,或者有心欺瞒的印象。

总之,如此认真的态度,虽然和胤禛自身的性格有关,也是出于一种御前答对不出错的谨慎。

虽然康熙有一耳朵没一耳朵听的,觉得这个四儿子就是太较真儿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若真有什么事情要交给这个四儿子去办,他是放心的。

等胤禛好不容易将迎福券的事情说完,康熙刚想挥退他,就见他又从衣襟里掏出了一本奏折,康熙当时的心情是有点烦的,但又有点谁叫这是自己儿子的无奈的。

不过等他接过了四儿子的这本奏折,慢慢看进去了之后,康熙的心态也渐渐变得郑重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