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悠闲人生[系统] 第119节(1 / 2)

加入书签

之前说好的,只是一些平安符而已。

而且,这串佛珠,李子木可是见过的。他来寺庙的时候,曾经就在正殿的供桌上,看到过一串佛珠跟一个木鱼的。上面的佛珠,正是这一串。

这二者,可跟后来临时放置的开光之物不一样。

“这串佛珠是我幼年时自行雕刻而成,虽然用的紫檀料,看似昂贵,但当时的用的紫檀木料,实际材质一般,并不值多少钱。

我之所以送于施主,是因为我雕刻而成之后,我师父十分喜欢,便一直将它供奉在正殿的供桌上。算算时间,也有了五六十年了,早多了几分灵性。

这串佛珠气息平和,是上好的镇宅之物。施主你拿着吧,放在这净寒寺,倒是也没什么别的用处。”圆无方丈带着几分怀念之色,说道。

不过这怀念,却是想起了当初净寒寺老方丈还在世的日子。

对圆无来说,老方丈是他的师父,也是他的父亲。

李子木不是个喜欢推辞来推辞去的人,真心给他,他就收。同时,他也记住这份情。若是推来推去,反倒弄的假心假意一般。

看的出来,圆无方丈不是假心假意之人。

“多谢方丈。”

圆无方丈一笑,却又道:“拿人手段,李施主不要忘了,明年给我也留二两新茶就好。”

李子木哭笑不得。

“方丈放心,我要是又得了好物,一定让方丈无品鉴品鉴。”

圆无方丈乐了,“好说好说。”

李子木对这些东西倒是十分欢喜,平安符刚好全家人一人一个。佛经是圆瑛和尚的手抄佛经,他的字极好。

圆无送他,是因为知道李子木在练字,给他做个临摹本的。再来,这佛经也是开过光的,能给人心静平和之感。李子木拿去看,再好不过。

李子木又跟圆无方丈聊了会儿,告辞的时候,方丈竟然要李子木给他留下一副字帖,他要悬挂房中。

李子木赶紧推辞,这他怎么好意思。他一个小辈,圆无方丈可是书法高手,班门弄斧了。

没想到圆无方丈面露惊讶,而后却是正经道:“李施主,我虽不知你这字是跟着哪位大家学的,但你这字,已然有了大家水平,连我也有了几分不及啊。”

“啊?”李子木一脸懵,“我自己瞎练的,没有老师,真的还行吗?”

他以前的字不丑,但也绝对不漂亮。后来醍醐灌顶书法之后,他就是一个人练。跟他练琴练针灸一样,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水平。

李子木老觉得,他也就处在一个瞎练习的状态。自己看看就得了,别人看着,可能也有一两分样子。但真要到了懂行的人手里,恐怕就不行了。

结果猛不丁的,圆无方丈竟然告诉他,他已经是大家级别了?

李子木可记得,他的持续性任务中,有一个‘书圣’的任务。那个任务,到现在进度条最多也就百分十,这还是在寺庙这段时间,它上涨了一点的缘故。

因此,李子木对自己的书法相当没有自信。

“看样子,李施主在书法一道上的悟性,真是不凡。李施主自己,怕是也不了解几分。真是可惜了,李施主要是早日拜了老师习字,恐怕还要远超今日成就。

老衲在书法上,造诣不高。而且老衲的字,过于平和,跟施主略带狂放的字体不和,也无法教导施主些什么。”圆无可惜道。

他第一次见李子木的字,圆无就十分惊讶。

李子木的字,分明已经是成了气候。尤其是这段时间写的,不仅有了形,更有了意。

字的形,就是人的外皮。字的意,就是人的骨。

李子木的字帖,越欣赏,就越能透过字感受到一个狂傲有志之人,带着略微的失意之色,纵情山水的那份情操。

这些字,一字千金,还略微有些夸张。但一字八百金,却是称得上的。

圆无方丈除了爱茶,这字也是十分喜欢的。

之前李子木的字,都是随意练习之作,不好收藏悬挂。因而此刻,圆无方丈想求一幅正儿八经的字帖之作。

李子木都没想到他的字已经到这个地方了,本来还以为圆无方丈故意夸他。只是看起来,又发现不像,李子木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过这事儿,倒也没什么好推却的。

既然圆无方丈喜欢,李子木自然就答应了下来。

第153章 你少了一个私印

写一副字帖倒是容易, 圆无方丈的禅房之中, 上好的书写纸张还有笔墨都是不欠缺的。只是写的是字帖,李子木也不是古时的文人骚客, 能够现场想出上好的诗词字句来。

想了想, 李子木选择了《山岳帖》。

《山岳帖》就是上次抽出的杨凝式的字帖,李子木观摩日久,对山岳帖的内容也早就耳熟能详,倒背如流。

静心片刻, 李子木才提笔书写。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为别人提帖,心境十分不同, 更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索性, 李子木发现这次他写这山岳帖,仿佛如有神助, 竟然挥毫而就。

最后一笔落纸, 李子木大松一口气。

“好字!还有这书帖之上的内容……”圆无方丈欢喜看了一会儿,也是皱眉深思,他不曾在什么书里见过。

李子木也不冒领,虽然杨凝式的《山岳帖》李子木在网上查过,根本没有流传下来。这说明什么,他要是说这山岳帖是他首创, 别人也只能夸他一句文采斐然。

李子木笑道:“这内容, 是我在一本古书上看到过的。我很是喜欢, 就背诵了下来。今日一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索性借鉴了。”

圆无方丈顿时了然, 整个华夏古书多了去了。他虽然多有涉猎,但哪里敢说什么都看过了,都了然于胸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