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一十四章 京师枪炮雷声隐,滇南风雨急如晦(一)(2 / 2)

加入书签

然而,便是这产金之地却从未给国朝贡献过多少金子。

他们停止采金了么?!

显然不是,那金子去哪儿了?!

还能够去哪儿,自然是落入了各部头人、当地卫所布政使司那些人手里去了。

若是从前,哪怕是布政使司换人了也无所谓。

当地卫所都是世袭的指挥使、校尉、千户百户,再有当地头人。

塞他们应得的一份就是了,若是不懂事儿

那弄不好就得出现一个杀官造反的事件,再砸些许银钱与国朝言官御史。

告那布政使一个官逼民反,策动朝廷招安封官岂不是爽歪歪?!

然而,现在御史言官都嗝屁着凉了。

眼瞅国朝又要将卫所撤销、将头人权柄拿下,再加上他们从上到下屁股可没一个干净的啊!

还有那调查局,据说乃集结原厂卫中大批侦缉好手。

且在各布政使司皆有大量眼线,这更让他们寝食难安了。

还有那刘大夏,那尼玛个老东西居然要搞“廉政肃贪院”!

而且陛下、内阁及诸部,都答应让他去弄了。

若是失去了权柄,再给那老家伙的“廉政肃贪院”拿来做敬猴的鸡、上任的三把火。

那真不止是自己狗命不保,那是全家都狗命不保啊!

如此算来,不造反的话他们哪里还有出路?!

事实上当初米鲁造反的时候,他们就在边上蠢蠢欲动了。

米鲁一度逃到滇南都有回旋余地,若说这些个滇南的土司们没想法?!

那怎么可能啊!

“此事,朕会让军部来处理。”

弘治皇帝沉吟了会儿,对着几位学士们道:“最近政务院情况如何?!”

“还有各部开科遴选,如今取了多少人?!”

提到这个事情,三大学士倒是感慨良多。

“玉螭虎所提政务学院之议,如今收效良多!只是还需等吏部考核,再派教习。”

李东阳这个时候站出来,作揖道:“各部开科遴选,如今共取士七百有余”

“有了这批人,各部现在运转快多了!”

谢迁这个时候亦站出来道:“老臣曾往弘注释院,虽吵闹异常但总纲已议定。”

弘治皇帝听到这个事情,不由得站了起来。

这个事情也是他几位关心的,若不是为了严控各学他何必搞出这么多事儿?!

“情况如何?!”

谢迁闻言,赶紧拱手道:“四书断句注释,已然开始!应可在两个月内成书。”

“太慢了,要快些!更快些!”

弘治皇帝对此极为不满意,皱着眉头沉声道:“这些书籍,还关系到了庠序教谕部的。”

“天下县学、州学、府学,皆须以此为标准!催一下,让他们尽快!”

顿了顿,弘治皇帝沉声道:“四书五经之外,还有大量经典须断句、注释!”

“若是都如此耗时,怎么赶得上?!朕组此弘注释院,不就是为了尽快成书么!”

谢迁赶紧俯身拜下:“臣明日再去催催,让他们尽快完成!”

三大学士其实也发现了,朝堂现在关于他们的变化除了元老院之外还有多项。

早朝基本就是诸部尚书们上奏一些要事,然后内阁答辩、弘治皇帝能现场处理的就处理。

无法处理的就交由内阁这边拟定一个章程,而内阁拟定时基本会找来提出问题的尚书、侍郎。

几方在确认了章程之后,便提交弘治皇帝朱批。

然后下拨各部执行,这使得国朝处理事务的速度快了不止一倍。

除此之外,内阁、诸部尚书和侍郎还需要不时督促一番。

内阁在这方面去的是比较多的,比如这次就是谢迁去督促弘注释院加紧工作。

“各部此番取士,考核时间拟定为一个月!届时让他们把名单提交给吏部。”

弘治皇帝顿了顿,继续道:“吏部那边今次考核后,再复核一遍各部此科所取士子是否合适”

“政务学院那边,晦庵公还需盯紧了!届时吏部功考来京述职者,不可有浑水摸鱼的。”

刘健赶紧拱手:“此事老臣亲自盯着,带人复核!决计不让其出错。”

上下左右吩咐了一番,再问问三大学士有没有什么疏漏。

确定了没有问题,弘治皇帝这才挥手散了此番御前会。

弘治皇帝其实也发现了不同,以往自己似乎总有处理不完的奏章、各种鸡毛蒜皮的事务。

如今自己不仅轻松多了,而且对国朝事务实际上掌控力更强了。

大部分重要事宜,他完全可以通过早朝知晓并根据三大学士的意见现场处理。

调查局亦会拣选一些调查的情况,递入宫中。

一些需要督办的事宜,弘治皇帝直接命人把条子交给内阁就是了。

内阁自然会找相应的各部尚书、侍郎们商议,最终出个章程给他朱批。

“萧伴伴!去军部!着人请军部诸将前来!”

回到后殿,换上了军装、整理好仪容随后登上马车的弘治皇帝开始往军部去。

弘治皇帝感慨着,这痴虎儿脑子是怎么长的啊!

朕若是刚即位的时候遇上他,那该多好啊!

但随即弘治皇帝自嘲的笑了笑,现在其实也不晚。

且有着痴虎儿的辅佐,厚照将来即位也可轻松多了罢!

思绪纷飞之间,马车缓缓的停在了军部所在的大殿前。

“立正!!”

弘治皇帝刚刚踏入了军部,军部内的诸将们“哗啦”的便站起来了。

弘治皇帝肃容对着众人行了一个军礼,随后便有萧敬唱礼:“礼毕!坐!”

“哗啦!”军部诸将们这才坐下,弘治皇帝望着虎头老国公等人点了点头。

随后沉声道:“调查局的报告,诸位都看了罢?!”

虎头老国公、成国公、威宁伯等人都点头称是,表示自己都看过了。

“看来,痴虎儿此行要提前了!”

弘治皇帝沉声说着,随即起身走到了一边的沙盘。

沙盘上的是调查局所制的滇南沙盘,同样的黔州、蜀中、粤北等等诸布政行省的沙盘这里全都有。

甚至九边的详细沙盘,从边境一直到京师。

囊括了秦地、晋西等在内的沙盘,这里全部都有。

“总督粤北、黔州、滇南三布政使司、指挥使司,应当是足以应付的。”

汪直拱手作揖,轻声道:“大明境内,都是调查局在做事。谍报司”

“此事非汪公之责,谍报司成立之初便是针对于大明境外。却不是汪公之责。”

弘治皇帝看的很透,虽然说这件事情如果汪直的谍报司去办也许会更好。

但规矩就是规矩,规矩不是因为一时方便就要去打破的。

一如调查局不能到境外,去执行谍报司的任务一般。

只有划分好的细则,才能够处理好事情。

“陛下,此事臣建议让张仑亲自来军部说明为佳!”

威宁伯王越沉吟了会儿,眯着年纪捻着须轻声道:“那孩子,想法总是于我等不同。”

弘治皇帝听得这话亦觉着有理,于是便摆手让萧敬去召人过来。

随后这军部君将,则是继续在沙盘上鼓捣。

“安南一方恐怕也不会安稳,汪公的谍报司却是要辛苦些前往查探一番。”

汪直点头称是,沉吟了会儿道:“陛下,臣建议此番可将调查局、谍报司两方整合。”

“其相关谍报,皆交由平叛主将参阅。”

说着汪直便把上次保国公朱晖平定九边之后,总结卷宗递给了弘治皇帝。

里面包含了上次因为调查局、谍报司,因为归属不同造成一定情况下的情报不畅的问题点出来了。

弘治皇帝现在也有一定军事素养了,毕竟这军部里如此多的沙场老将。

且张小公爷给他说的,掌握了军部、军方皇家可保万年的话他是听进去了。

所以对于军部事务、军事方面,他特地多用了几分心思。

因此他亦清楚,若是前线情报还要传回帝都、再发往滇南。

那等情报抵达了,啥都凉菜了。

“临时整合划归领军主帅,但各不互属!”

弘治皇帝很快的定下了基调:“且,每次用令皆须记录在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