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7章(1 / 2)

加入书签

看在那声岳父岳母的份上,守株待兔就守株待兔吧!

第二天,兔子没等来,来了一个伍子兴。

伍子兴前些天出府办事去了,刚回来。一回来就听说唐玄来洛阳了,紧接着又发现自家蠢弟弟也来了,这才急匆匆上门。

伍子兴和唐玄像是一类人,高大英武的身形,俊美却冷冰冰的脸,如无必要,否则一个字都不肯多说,有必要的时候呢,口才比谁都好。

唐玄的必要是司南,伍子兴的必要是他弟弟。

一刻钟前,伍子虚还笑呵呵地跟客人谈天说地呢,片刻工夫,就被他哥骂得钻到桌子底下。

是真钻。

抱着腿把自己团成球,说什么也不肯出来。

伍子兴把他揪出来,赶他回汴京。

伍子虚不肯,躲到司南身后,怂叽叽地朝他哥叫嚣:我不是来玩的,在认认真真开店,不信你问南哥儿,我是不是出了许多有用的主意?

司南笑笑,没吱声。

人家兄弟吵架,他帮谁都不合适。

伍子虚哼了哼,觉得他不可靠,又壮着胆子躲到唐玄后面。

伍子兴是唐玄一手提拔上来的,如今任洛阳县尉,妥妥的二把手,攒够了资历就能调回京城,面对唐玄,他向来恭恭敬敬。

伍子虚就是看准了这一点,贱兮兮挑衅:我是跟着郡王过来的,现在替郡王办事,有本事你跟郡王说呀!

伍子兴抿着唇,一阵头疼。

司南笑着打圆场:你刚到洛阳,还没吃饭吧?正好,今日店里休息半天,我让人做几个小菜,给你接风。

伍子兴不好意思劳烦他,想要拒绝,唐玄道:有个差事,你看要不要接。

伍子兴面色一整,郡王尽管吩咐。

唐玄点点头,带着他去小屋里说了。

伍子虚自认逃过一劫,嘚瑟得不行,一会儿跑到蝶恋花跟前献殷勤,一会儿跑到后厨给司南捣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

因为有兄长在。

蝶恋花知道伍子兴的来意,不想给人家兄弟之间添龃龉,吃饭的时候便没出现。

偏偏伍子虚是个傻的,没有理解到她的好意,当着伍子兴的面颠颠地把饭菜送到她房里。

蝶恋花气得把他打了出来。

伍子兴走的时候,刚好碰到蝶恋花从楼上下来,双方都愣了一下。

蝶恋花屈了屈膝,没有讨好,也不自傲。

伍子兴面无表情地点点头,没有鄙夷,却也绝对称不上认同,至少不是对待未来弟媳的态度。

伍子虚蔫蔫的,一整天都唉声叹气。

又过了两天,还是没动静。

司南不想再守株待兔了,决定出去走走,主动给送字条的那人提供个搭讪的机会。

于是,他没让唐玄跟着,而是独自提着满满两篮子大肉包,去了洛阳城东的慈幼局。

这是洛阳城最大的一家慈幼局,里面收养的都是八岁以下的孩子,据说有几十个,生活在一个官府弃用的大杂院里。

司南原本以为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会不大好,没想到,偌大的院落居然收拾得十分干净,没有寻常善堂的脏污和异味,孩子们穿得也不错,虽然有补丁,至少干净整洁。

负责看护孩子的几位妇人看上去都是温和良善的,给司南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这让他临时改了主意,除了包子,他还捐了十贯钱。管事并没有因为他捐钱就变得谄媚,这让司南更加放心。

他拿了一个包子,坐孩子们中间,边吃边聊天。

可能很少有外面的大人像司南一样亲切地跟他们说话,带他们玩游戏,孩子们对司南十分好奇,你一句我一句地跟他聊着天。

从孩子们的话题中,司南抓住了一个奇怪的信息。

别的慈幼局,孩子们都害怕长大,长大意味着会被赶出去,没地方住,没饭吃;这里的孩子却不同,他们都盼着长到八岁,然后去外面。

司南笑着问:去了外面就要努力赚钱养活自己了,你们想好做什么了吗?

不用想。只要多多吃饭,长壮一些,就会被挑走。孩子们语气肯定。

长得壮,被挑走?

去码头扛活吗?

司南再问,孩子们却不肯说了,一个个闭紧小嘴,笑嘻嘻地摇头。

司南并没有太过在意,只当是管事哄他们的话,让他们对被赶出去不那么恐惧。

这样一想,觉得这位管事还挺善良,不仅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还保护着他们幼小的心灵。

从慈幼局出来,司南满大街闲逛,专门往偏僻的地方扎,就是为了引对方出来。

然而,直到天黑透了,司南的两条腿都走累了,也没见人出来拦路,连张字条都等到。

司南不甘心,想再转转。

唐玄从暗处现身,把他扛回了家。

司南软软地趴在他背上,语气难掩失落:是不是他们知道你在暗中保护我,所以才不敢出现?不然你明天别跟着了,我再试试

唐玄把人往上托了托,沉声道:不用,很快他们就会有动作。

司南突然精神了,你做了手脚?

唐玄嗯了一声,没有否认。

司南抱住他的脖子,吧唧一口,再信你一次。

唐玄笑笑。

这一次,不会再让他失望。

唐玄的推测没错,既然有人费了老大劲把他们引过来,就不会一直这么龟缩着。他放出一个小小的诱饵,对方就上钩了。

是非常俗套的君无道,上天示警说。

今年的确多灾多难。

进入正月,早已立春,东西二京却雨雪不止,寒疫暴发,农田遭灾。

四月又下起了冰雹,原本已经挂了穗的粟米瓜果,险些颗粒无收。

这时候,就已经有人暗地里散播官家行事无道,上天降灾于民的传言。

好在,朝廷动作很快,给受灾百姓发钱发粮,官家两次遣散宫人,节俭克己,这才止住谣言。

如今正值中秋,收获的季节,突然半夜落下一道惊雷,洛阳周边上万顷农田被天火烧成灰烬。

一时间,流言再起,直指官家没有子嗣,懦弱无能,因此上天再三示警,让有大造化之人取而代之。

至此,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偏偏百姓们就吃这一套,尤其是那些农田被毁、单等着这一季收成养家糊口的农人们,不出意外地被人利用,闹起事来。

消息传到汴京城,官家急火攻心,在大殿上呕出一口血。

一时间,朝野哗然。

就连唐玄都没想到,对方一上来就是这么大的手笔。

看来,这是打算孤注一掷了。

第139章 僧人

官家病了, 急火攻心,昏迷不醒。

他这一生仁德宽厚、节俭克己、虚心纳谏,为的不过就是生前身后名, 没承想, 老了老了, 竟然被百姓骂成无道之君!

原本精神矍铄的老人家,就像突然抽去精气神儿似的,一夜之间白了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