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5章(1 / 2)

加入书签

司南想听到他说的什么,一着急,醒了。

记忆中的场景太过真实,回忆也太长,乍一睁开眼,一时有些恍惚,分不清梦境还是现实。

直到额头附上一只微凉的手,司南才稍稍回过神,抓过他的手,你出去了?

穿戴整齐,手也是凉的。

唐玄微微颔首,把笔记本递还给他,上面附着一张纸,暗号解出来了,自己看,还是我念给你?

你念给我。司南挪了下身子,头枕在他大腿上,抱住他的腰。

这是脆弱的表现。

永远乐观坚强的大总攻,难得露出这种模样。

唐玄心疼地把人往怀里带了带,翻开纸页,缓缓地念出声来。

酉时三刻,北堡接头。

三日晚,依计划行事。

六组云娘,背叛组织,格杀勿论。

分明是某种组织的行动密令。

后面也夹杂着一些情绪化极强的语句,比如我知道是你们做的、让金龙出来见我、你们把人藏在哪儿了

司南从闭着眼,到忍不住睁开,最后越听越心惊。

最后这几句是不是母亲留下的?

她分明和那个组织的人认识!

暗号中所说被藏起来的那个人是不是就是父亲?

司南不由坐起身,期待般看向唐玄。

唐玄抿了抿唇,说:这些暗号有的是咱们的人找到的,也有的是官家派出去的人找到的那些人,查的是潜龙教余党。

司南闭了闭眼。

他听懂了,唐玄的意思是,月玲珑很可能和潜龙教有关。

如果刚才他没做那个梦,司南一定不会认同这种说法,可是在那段回忆里,月玲珑的过往明显并不单纯,尤其是白夜

私盐案中抓的那批暗桩已经供认,白夜在潜龙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之所以开妓馆、贩私盐,就是为了给教中筹集钱粮。甚至,当初他在无忧洞中的身份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

官家已经知道了。唐玄说,别怕,无论如何我会保住伯母。

司南摇摇头,坚定道:我娘不会跟潜龙教众同流合污,她一定是为了救我爹。

潜龙教是干嘛的?

是一窝想要造反坐龙椅的!

儿时的记忆渐渐复苏,司南对家人的记忆愈加深刻,他相信,月玲珑不会这样做。

并非她没有勇气,而是她不会这么糊涂。

倘若在位的君主荒淫无道,民不聊生,以月玲珑的个性,兴许会愤而暴起,推翻昏君。

然而,此时的官家为政以仁,吏治清明,久无战事,百姓生活虽然谈不上人人如意,却也比前朝好上许多,月玲珑不可能糊涂到加入潜龙教那样的叛乱组织。

更有可能的是,从前她或许跟那些人有关系,后来成亲生子,同他们决裂了。然而,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潜龙教的人绑架了司旭,逼月玲珑就范。

司南把自己的分析告诉唐玄。

唐玄毫不犹豫地信了。

其实,他和司南想的差不多。

两个人分析了好一会儿,天才蒙蒙亮。

唐玄和司南收拾了一番准备进宫,面见官家。

司南想为母陈情,无论他们的分析是对是错,他都希望能跟官家打个招呼。

他担心官家的人把潜龙教一棍子打死,让月玲珑受牵连。

事情往往就是赶得这么巧,两个人刚进宣德门,就见林振迎面走来,低声回禀

木清醒了。

他的醒并非偶然,而是被人喂了解药。

官家的人第一时间去了秘密关押地,拷问他跟潜龙教的关系,还把月玲珑的画像拿给他看,问他认不认识。

木清刚醒,身体极度虚弱,话都说不利索,却反复说:让燕郡王来审,见不到郡王,我什么都不会说

官家猜到了唐玄今早会进宫,特意让林振来堵他。就这样,司南和唐玄拐了个弯,去了皇城司秘牢。

说是秘牢,其实就是后宫中一个偏僻的角楼,与后妃的居所并不相通,由官家指派人秘密看管。

木清在床上躺了几个月,每日用汤药吊着命,瘦得脱了人形。

就算木清再助纣为虐,司南依旧忘不了,他是为自己挡的刀,如果不是他舍命相救,这些天躺在床上的人就是他。

司南找到好药材就会让唐玄带过来,权当是对木清的回报。

时隔多日,他还是头一回见到木清。

非常难受。

永远忘不了,当初他跟在唐玄身边时一身劲装,骑着骏马,意气风发的模样。而如今,骨瘦如柴,发丝枯黄,面庞青白,两眼无神,一副将死之相。

木清却很激动,挣扎着起身,要给唐玄行礼。

唐玄端肃着脸,态度冷淡,眼中的动容却压不住。

到底是相伴长大的至交。

到底一起经历过生死。

再心硬的人,都无法轻易割舍。

林振不忍,上前搀起他。

木清冲他笑笑,不复从前的潇洒,多出许多苦涩。面对唐玄,他丝毫没有隐瞒,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

事情还要从潜龙教说起。

潜龙教原本只是一个江湖帮派,由漕运沿岸的水贼们集结而成。最初创教的几个人都是船老大,过命的交情,感情很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帮派被野心勃勃的僧人全大道利用,在庐山找到据说是官家血脉的冷青,全力辅佐他与官家相认,进而继承大统。

冷青称,自己的母亲曾经是官家身边的宫女,被官家临幸后放出宫,紧接着嫁给一位姓冷的医者,不到半年就生下了他。

所以,冷青信誓旦旦说自己是官家流落在民间的血脉,还有官家当年送给他娘的一件贴身物品绣抱肚。

官家确实临幸过一位宫女,也确实送过她绣抱肚,至于是不是冷青的生母就不确定了。

倘若官家已有亲子,就算冷青有再多的证据,对朝局都不会有什么影响,官家想认就认,不想认就无视,大臣们不会有太大意见。

这件事之所以会引起朝野哗然,就在于官家没有亲生儿子,倘若冷青真是他的亲生骨肉,势必要封为太子。

这是朝中众臣不愿看到的。

并非他们不通人情,而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他们宁可在官家从小培养的两个养子之间做选择,也不愿意接受一个乡野村夫做皇帝。

然而,官家是有私心的,他多么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儿子,感情亲疏暂且不论,至少将来到了地下,不会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再加上全大道掌管的潜龙教在暗地里兴风作浪,这场真假皇子之争在朝堂上下持续了很久。

幸好,后来由包拯查明,无论官家临幸的那位宫女是不是冷青的母亲,他都不可能是官家亲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