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1 / 2)

加入书签

原来是为了讨好媳妇和娃。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燕郡王也是个普通的男人啊!

很快,这个普通的男人就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又帅又炸。

唐玄随意牵了匹马,随意扯了张弓,随随便便拉开弦,铮铮铮连发三箭,箭箭命中百步之外硕果仅存的几片杨柳叶。

百步穿杨,见着活的了。

司家小孩站成一排,啪啪鼓掌、欢呼、吹口哨,忠实地充当啦啦队。

学子们原本惊叹地看着唐玄,这时候换成了惊叹地看着他们。

还能这样的?

第二轮,射的是活动靶。

唐玄依旧骑着马,比刚才速度更快。

教头之一抱着一撂木盘子,一个接一个地往天上抛。有高有低,有前有后,转速也不尽相同。

唐玄没有急着出手,而是冷静地观察了一下,这才挽弓搭箭,又是铮铮铮数声,恰好赶在盘子落地之前射中。

孩子继续鼓掌欢呼。

其余学子受到感染,不由自主放弃了一惯的含蓄矜持,跟着拍起了手。

教头们心服口服,打着学子的名头请教。

唐玄没有大谈特谈射箭技巧,只说了一句:选把适合自己的弓。

不求重,不求贵,不求奇,只求合适。

他让小崽做示范,用一把最轻的竹弓去射三米开外的石头。

小崽半点不怯,一本正经地绷着小脸,用两只小圆手抱着弓,搭上箭,非常精准地射中了。

小郎君们惊奇又佩服,如果说方才还对小崽抱着同情或轻视之心,现在完全没有了。

人家不仅是崇文阁的优等生,箭还射得这么好!

比某些手脚齐全的人不知道强了多少!

司南撞撞唐玄的肩,朝他竖起大拇指。

唐玄一手揽住他,一手摸摸小崽的毛脑袋,毫不避讳。

演武场响起小小的嘘声。

小郎君们再看司家孩子,更敬佩了。

人家不仅强,还有郡王做靠山!

这一天,就是司家三兄弟在若水书院称王称霸的开始。

王,是演武场之王。

霸,是崇文阁学霸。

还有一个天生神力的冬枣,这时候还低调做人呢!

送完小崽和冬枣,还有小木头和小狗子。

崔实听说唐玄会跟着一起去崔家寨,特意请了一天假,回到村里好好布置了一番。

司南和唐玄到时,看到的就是村里老少聚在村口相迎的情形,比上一次还隆重。

和司家关系最近的一位姑姑,拎着个小小的红包袱,郑重其实地交到唐玄手上。

上次来咱们不知道,怠慢了。这回权当这是第一次,补上认门礼。

司南一听,险些笑弯了腰。

所谓认门礼,指的是新媳妇第一次到婆家,婆家人给的见面礼。

依着崔家寨的规矩,得用红色的小包袱,包上一千零一枚铜钱,红布得从儿女双全的人家扯,铜钱也是百家钱,一家一家凑的,还得是簇新的。

新媳妇的回礼是亲手做的鞋子,只给亲近的长辈,为的是彰显自己的好手艺。

司南憋着笑,在唐玄耳边咕唧咕唧一通说,本意是让他臊个大红脸。

没承想,唐玄不仅不羞不恼,还一本正经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说完十分亲切地冲村民们笑了一下。

司南:???

被人当成小媳妇,怎么还一脸高兴的样子?

司南还想说什么,就见崔木头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

这还是第一次,他主动走出木匠间,上次司南过来都没见他这么积极。

崔实笑着揭他的短,听说这俩孩子要搬过来住,这小子激动的好几宿没睡觉,愣是在木匠屋旁边起了个新屋子,比原来的还大,桌椅板凳床铺家具全打好了,就等着孩子们过来。

崔实的娘子,安嫂子也说:原本一大早就出来接了,谁知太紧张,竟闹了肚子,方才呀,是回去上茅厕了!

崔木头闹了个大红脸,局促地绞着手,这、这事就别说了

众人哈哈大笑。

小木头和小狗子迎上去,一人牵住他的一边衣角,一大两小站在一起,亲昵又和谐。

走路的时候,崔木头特意放慢了步子,似乎是担心两个小的累着。遇到坑坑洼洼,他便小心地夹起两个小孩,抱着他们过去。

偶尔看到路旁的树,小狗子好奇地问上一句,崔木头都会耐心地告诉他树名、树龄,以及适合做什么物件。

不难看出,两个小的对他也十分亲近,相处起来甚至比在司家小院时更放得开。

因为,在崔木头眼里只有小狗子和小木头,没有更聪明的小崽,更懂事的槐树,或者力气更大、干活更多的冬枣。

司南不由放下了心,两个小子在这里可能比跟着他过得更好。尽管心里还是有点酸酸的。

香案和供品都准备好了,小木头和小狗子对着祖师父的木像磕了头,又给崔木头敬了茶,喊了师父,就算正式拜师了。

听到那声稚嫩的师父,崔木头眼圈都红了。

他爹娘走得早,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后来被村里的老木匠收留,学起了手艺。

原想着以他孤僻的性子,会像老木匠一样孤独终老,没想到还能碰见两个小徒弟。

崔木头在心里悄悄地把两个小家伙当成了家人,想着一定要毫不藏私地把手艺教给他们。

村民们都说是缘分,大的叫崔木头,小的叫小木头,都做了木匠,还成了师徒。

至于小狗子,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只要能跟小木头在一起就好啦!

为了招待司南和唐玄主要是唐玄这个新媳妇村里的婶子嫂嫂们合力做了大锅饭,平日里舍不得放的肉和油,这次一点都没省着,放了满满一大锅。

说不上多美味,贵在热闹。

唐玄学着司南的样子,一手端着装满烩菜的大碗,一手拿着馒头,坐在井沿儿上呼噜呼噜吃。

其实有桌子,只是人太多,司南没让用,就跟村民们一样找个地坐下,边吃边唠嗑。

从前在乡下跟着爷爷奶奶过时,就是这样的。

唐玄身上还是带着与生俱来的矜贵气,却为了司南努力融入。

村民们看在眼里,终于信了崔实的话,可以放心了。

回去的时候,唐玄骑着三轮车,司南坐在车斗里,一路絮絮叨叨,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其实,是高兴的。

在现代时他就幻想过,有一天找到了男朋友,决定一起过日子,就带着他回老家,去爷爷奶奶的坟上磕个头,告诉二老,他有伴了。

这个愿望在现代没有实现,到了这里遇着了。

司南真就带着唐玄去了趟司家老两口的坟上,烧了纸钱,放了供品,磕了头,悄悄对老两口说,让他们给那边的爷爷奶奶捎个信。

司南眼圈有点红,不想让人看到,借口说清理杂草跑到了另一边。

回头看时,瞧见唐玄小声说着什么,表情十分郑重。

司南问,他却不肯说。

司南以此为借口,回去的路上罚他骑车载着自己。

唐玄只嫌这条路不够长,可以多骑一会儿,再多骑一会儿。

到这里,其实就已经挺圆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