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五章 解决水患(2 / 2)

加入书签

同知许大人颤抖着手,看着一副才画好的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错不错,后生可畏。”

师爷是虔州本地人,自小就生活在虔州,三个人里面,他是对虔州情况最熟悉的:“挖沟固然是好,有助于排水,可虔州处于三海交汇处,如果遇上雨季或特殊情况,海水上涨,倒流回城里,怎么办?”

苏致远皱眉:“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多亏了师爷,不然我们都忽略了。”

师爷道:“大人们都是为了虔州的百姓,虔州有了大人们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官,是他们的福气啊。”

“咚咚咚”苏一扣门:“大人,夫人来送饭了。”

苏致远动了动发麻的脚,起身开了门:“娘子怎的亲自来了?”

半夏嗔了他一眼:“快些吃饭,不管怎么样,身子最重要。”

苏致远单手接过半夏手中的饭盒,右手擦了擦了她额角的雨水。

同知许大人点头打招呼,徐师爷起身:“夫人。”

“两位辛苦了,厨房做了些菜,也不知合不合两位的口味。”半夏道。

“夫人客气了。”

屋外的雨大起来,劈哩叭啦砸在地上,院外的树叶被风吹得七倒八歪。

苏致远瞧着外面的大雨,忧心道:“娘子在这坐会儿,等雨小了再回。”

半夏微笑,朝同知、师爷表示歉意,两人表示不在意。

苏致远三人简单用了餐之后,又开始琢磨起福寿沟来。

福寿沟就是三人给排水沟起的名字。

根据虔州南高北地的地形特点,苏致远建议采用分区排水,建立两个排水沟。

将二沟与城内的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蕹菜塘、花园塘、铁盔塘等几十口池塘连通起来。

一方面增加虔州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池塘养鱼、淤泥种菜。

由于两沟建成后,形似古篆体福、寿二字,所以分别取名福、寿沟。

半夏在一旁听得连连惊叹,古人的智慧果真不可小嘘。

但是现在三人卡在了海水倒流的问题上,半夏思索着现代的排水系统设计,开口道:“不如在福寿沟的排水口上方添一些圆形金属盖。”

三人瞬间秒懂,大喜过望:“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法子。”

同知许大人赞赏:“夫人聪慧,添置水窗确实是个好办法。”

三人眼眸晶亮的看着半夏,半夏不好意思的笑笑:“我也是闲来无事书上看到的。”

“当海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借助水沟之力,水窗自动打开排水;若海水水位高于水窗,又借海水之力使水窗自动关闭。”师爷越说越兴奋。

“福寿沟利用地形高低落差排出城区积水,加上水窗这样精妙的设计,肯定可以让虔州百姓摆脱常年水患的困扰。”

苏致远冷静的分析:“那我们就要将原来的下水道改造成矩形断面,增加水的冲击力,还得用砖石砌垒才牢固。”

同知许大人赞同:“断面宽至少要有90公分,高180公分。”

苏致远将地图摆在中间:“福寿沟纵横遍布虔州的的各个角落,最终分别将虔州的脏水收集排放到贡海和章海。”

众人一下像被点燃了斗志。

苏致远道:“过几日,我就递奏折上京,望陛下恩准福寿沟的工程。”

同知许大人,笑道:“有了圣上的旨意,一些鼠目蛇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搞小动作了。”

师爷摇摇头:“这是益民的事情,只要在虔州,不管是官是富商,还是贫苦百姓,无一不受水患困扰,若是真的有了好办法能解决了这事儿,大伙儿开心还来不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