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章(2 / 2)

加入书签

第14章 江湖人士

阿青转过头,看着小郎君,他不相信,自己如今已经是个死人了,父皇母后已经抛弃了他吗?难道兄长也相信他已身死了吗?

仔细想想,此中必定有诈,母后不可能认错自己,可能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父皇年事已高,虽然身体还算康健,但夺储之事各位成年皇子已经准备,朝中大臣们也是暗里观察,分析多方,决定站在哪位皇子身后。

而父皇膝下除了他和兄长,还有与其他妃嫔所出之子,他这一失踪,便是少了一个劲敌,定是有人在此中做文章,将失踪改成了身死。

他是犹豫在该不该回朝,不光不知如何面对朝中人的,那些悲悯或是嘲讽眼神,还有别的考虑,如果此番回朝,岂不破坏不纯心思的人原先计划,他不能打草惊蛇,反而抓不住那些人的把柄了。

他不如将计就计,先那些人露出马脚,找个适时的时间回去。

易梓骞见他脸色忽明忽暗,摇摆不定,道:怎么了?

阿青不语摇头。

淳儿见郎君关心他,他还漠言不欲道与郎君,不免出言讽刺道:摇头做什么,郎君问你,是连话都不会说了吗?

易梓骞打断道:好了,东西都买完,天色也不早了,打道回府吧。

淳儿见郎君又维护那奴隶,不甘心的咬了咬唇,她越发感受到郎君在意这个奴隶,事事都想到了他,却有些疏远了自己。

明明自己如此心悦郎君,尽心尽力的服侍他,可郎君的关切,却被一个半路杀出的贱奴分去了,她心想要是没有这个奴隶,自己与郎君定能回到从前。

嫉恨在暗处滋生,几乎占满了她整个心房。

三人在寻马车时,路过榜墙时,墙上一张黄纸由于粘的不牢,掉了下来,落在路面上。他看纸上似乎是在寻人,一眼瞟去那人画像,总觉得有些眼熟,于是弯腰捡来。

淳儿见郎君停下,捡起落在地上的纸,也跟着看那画像,道:咦,这画像怎么这么像沈大夫啊。

易梓骞环视一周,幸好无人注意,表情严肃,对着淳儿道:噤声。

淳儿听郎君吩咐,虽不知原因,还是闭上了嘴。

那纸上写着的江湖通缉:此人与邀月派有深仇大恨,若能将其活捉,不伤之分毫,押至邀星派,必有黄金重赏。

原来如此,怪不得谷霖走时,如此匆忙,临行告别时,都不敢堂堂皇皇,竟然是惹上江湖上的人,可他待在岷洲两三年了,怎么会与门派间发生纠葛。

再仔细读这通缉,他越发觉得奇怪,既然与谷霖有仇恨,为何要活捉,不伤他分毫,难不成是为了带到门派,严刑拷打吗?

此间言语,大有玄机。

突然一位男声悦耳,道:请问,你们认识这个人吗?

易梓骞寻声看去,发现是一个身穿竹青暗花袍的男子,此人生的浓眉虎眼,看上去和蔼可亲,后边跟着一个着同样衣式,笑容温婉的女子。

两人腰间佩剑,服式相同,应该是同一门派。

易梓骞猜想这二人,该不会是邀月派的人,于是心生警惕,道:不认识。

便要离去。

那位男子跟上,连忙道:仁兄别误会,这位是我的师妹,我们二人同是出自小门派,被师门派下来历练的。正巧看了这个通缉令,觉得不用杀人,又有黄金可拿。

阿青睥睨了他一眼,跟上头也不回的易梓骞。

那人见他们要走,不依不饶道:仁兄,你若是知道此人消息,那赏金,我们可以二八分啊。

为了不引起旁人注意,易梓骞只好驻足道:不好意思,我真的不认识。

诶诶,别走啊,三七,三七分总可以吧。

易梓骞被纠缠的气极,反笑道:鄙人虽家境平凡,却也不贪那几两黄金,告辞。

那男子知此事无果,只能目送易梓骞的背影远去。

身后女子跟上一步,道:师兄,我觉得这少年真的不认识。

那男子收起嬉皮笑脸,突然浑身气息沉稳如石,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沉静思索道:此人就算不认识,但也来历不凡,跟在他旁边的那位仆从,周身气息,稳沉不乱,下盘有力,定是一位高手,可见深不可测。

女子犹豫道:那仆从的确内功不俗,可这少年看起来人畜无害,不像会武之人。

师妹,人不可貌相,我总有种直觉,那少年与画像之人,脱不了关系,我们先打听一下,不可惊动对方。男子摇了摇头,道。

易梓骞在马车上一路张望,见那两人没有跟上他,才算舒了口气,淳儿心中好奇,道:郎君,那两人是来寻沈大夫的吗,感觉不像是坏人。

事关谷霖性命,他神色凝重道:淳儿,切不可向那些打听沈大夫下落的人,告诉我与沈大夫交往甚密。

为了不让那群江湖人寻找到,关于谷霖下落的蛛丝马迹,也为了自己的安宁着想,他必须这样打算。

最坏不过,他们打听过来,亲自上门易府,他也可以一口咬定,自己与沈谷霖只是普通的,医者与患者关系,算不得很好,而且自己也并不知道,沈谷霖去向何方。

此说法有理有据,合情合理,那些人再蛮不讲理,也不能拿他如何。

淳儿见小郎君言论如此严肃,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便点了点头。

阿青在马车外面,身上有些功夫的人,耳目自然比常人要好的多,也听清了马车里的对话。

他对江湖了解不多,可这邀月派,也是听说过的,大抵是正派名门,行事光明磊落。而画像上的应该是,经常来给小郎君诊治的,那位沈大夫。

只是一位普通大夫,怎么会与正派有深仇大恨,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或者说,沈谷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位大夫,曾经他与邀月派有过过节,不堪追捕,就一路逃到了岷洲,隐姓埋名。

不一会儿,马车便到了易府,淳儿扶着易梓骞下车回房去了。

阿青看着小郎君背影离去,似乎察觉到什么,眼神一凛,锋利直射向院大树枝上,却发现只有一片夜幕,树叶微动。阿青蹙眉略微思索,轻轻朝那儿瞟了一眼,便转身回了小屋。

易家院墙外站着一人,身形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只有眼角下一粒红痣,鲜艳妖娆,他勾起嘴角道:有意思.....

这几日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也无人登门拜访,只听淳儿言街上携剑的人,愈来愈多,弄得百姓都不敢上街闲逛了。

这天是易家下人们发工钱的日子,王央家里还有老母要养,又生了病,正愁着没钱请大夫,因此急不可耐,早早的去领了工钱。

而管事因家里有事,只好找人代发,阿青也没得什么冷嘲热讽,顺利的领了钱。

他手里攥着一吊子钱,有些新奇之感,毕竟是第一次,用劳力获取钱财,可又不知道拿这钱做什么好。吃的穿的似乎也不差,不如买些东西送给小郎君,可又一想,这些钱也买不来什么好东西,自己这感恩之礼,太过微薄,寒酸的过头。

这么一想还是放弃了,还是拿回屋子里,把钱藏到床下,说不定以后存的多起来。

阿青人生第一次,有了存钱的观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