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四章 木已成舟(1更)(2 / 2)

加入书签

毕竟他们一上来就拿了最难的题目来考校。

……

这时,楚元祈突然开口问了最后一题——刑赏忠厚之至论。

这场考校从上午开始,一直考校到现在,楚元祈第一次开口提问。

现场顿时一静。

早就昏昏欲睡的姜羽也突然有了精神。

只见冯先生面色一整,在台上一边踱步一边思索……

一步、两步、三步……直到第七步站定后,冯先生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开口答题……

冯先生从“尧、舜、禹、汤、文、武、成、康的爱民之心”开始,讲到古书上的“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又道:“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

古书言: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大殿内只有冯先生侃侃而谈的声音,姜羽忍了几次,还是没有忍住,小声问姜瑶:“所以,冯先生他到底在说什么?”

姜瑶:“在说刑法赏罚如何忠厚,也就是现代所说的疑罪从轻、从无原则。”

姜羽不能理解,“可是这样难道不会导致犯罪成本降低吗?”

姜瑶:“但是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那些受到冤枉的人。

不管在哪个时代,刑法都只是辅助工具,人有善就有恶,这是人性,难以避免的。

而社会之所以发展,就是通过教育的培养、刑法的束缚,让社会上的人能够尽可能懂得善恶,学会约束和克制自己。

但这也不能完全避免有坏人出现,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善良的人。”

姜羽似懂非懂地点头,“就像我们教书的时候,只能尽可能地照顾到大部分人,教导他们与人为善,但却不能保证那些人当中会不会出现违法乱纪的人。”

……

两人小声讨论的时候,冯先生的答题已经接近尾声……

“古书言: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冯先生话落,左相第一个拍案叫好。

今日这场考校,原先在他看来就是一场闹剧,然而现在他却觉得,这些人实属难得!

有才能却不迂腐,有目标却不谄媚,所思所想皆是实务。

尤其是最后这一题,完全是风清月白,灵思忽至所得之文。可敬可叹!

至此,考校便已结束,楚元祈带着一些大臣到御书房讨论结果。

早就备好的歌姬舞女鱼贯而入……

一时间,大殿内一片热闹。

然而除了姜羽,谁也没兴致欣赏歌舞……

到这里,在场的大臣们也知木已成舟,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纷纷上前赞叹、道贺。

冯先生带着众人一一谢过,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

姜瑶的视线则落在她今日的目标——谢余身上。

------题外话------

我回来了~

今天起恢复更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