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靠美颜稳住天下 第70节(2 / 2)

加入书签

他不由升起一股啼笑皆非的感觉,低头品了一口茶,将这无法言喻的感觉吞咽下之后,他才敲着桌子,想了一会,问道:“薛九遥如今如何?”

圣上的语气不辨喜怒,一旁的田福生在侍卫长念诗时脸色已经怪异极了,此刻听到圣上的问话,他不由又想起薛远曾经说过的那番大逆不道的话,后背顿时一阵发凉,忙低着头降低存在感。

之前圣上前往去见薛远时,侍卫长带着兄弟们去为圣上办了事,他们当时并不在。后来回来了,那些被田福生警告过一遍的人,也不敢就此事多说一个字,所以直到现在,侍卫长还不知道薛远对圣上的不轨心思。

他老老实实道:“薛大人这伤,已经比先前好上许多了。”

田福生眼皮跳个不停,不停在心底说,张大人啊,您别说了!

他在圣上身边待了这么多年,也看不清圣上如今的心思。按理来说,薛远都说了那般的话,处死都是应该的。但圣上非但没处死人,还压下了这件事,可见对薛远的态度不一般,这样的事,他们这些做奴才做臣子的,当真是参合不来。

顾元白有些玩味道:“你是怎么想起去去看他的?”

“臣早上为圣上去探望太妃身体时,便在回程路上遇见了薛府的小厮,”侍卫长道,“薛府的小厮就在念着这首诗,臣认出了诗中写的人是谁,便上前一问,说了几句话之后,就跟着小厮前去看了薛大人。”

行刑的侍卫们人高马大,吃的多,力气也足。大板一落下来,肉都能打出一片淤青。

按理说以薛远的身体素质,应当不会出什么事。毕竟他那时即便如此,也还有力气能抓着顾元白的手,还能跟他说上那样的一些话。

顾元白想到这,出了一会神,突地嗤笑一声,起身道:“走吧,朕出去瞧瞧,看看这诗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看薛远到底是想做些什么。

第67章

顾元白已经二十多日没有见到薛远了。

他忙于事务之中,也不会去想写其他的东西。这时听到侍卫长入了套,乖乖将这首诗念给他听时,顾元白其实有些想笑。

被逗乐的一般的想笑。

薛远这手段,是最简单粗暴的给自己造势的手段了。

他起身出了殿,带着众人在外围转了转。行宫大得很,顾元白转悠着转悠着,偶然之间,也听到有小侍正在吟唱这首诗。

这首诗已经被谱了曲子,加上点儿尾音字,整首诗都有了不一样的味道。顾元白坐在凉亭之中,耐心听着草林之后洒扫宫女的轻哼,听了一会,他突然道:“黏糊了。”

田福生没听清,弯腰靠近:“圣上有何吩咐?”

“谱的调子黏糊了些,”顾元白道,“把诗味都给改了。”

田福生不懂这些,却听出了顾元白的意思。他朝着洒扫宫女的方向看了一眼,询问道:“小的去问问是谁谱的曲?”

“去吧,”顾元白收回视线,从身边人手中拿过折扇,轻轻扇动了两下,“问她,是从谁那学来的。”

田福生应下,快步走了过去。

顾元白感受着扇子间的微风,突然闻到了几分很是香醇的墨香味,他将扇面一转,就见上方提了一首诗,画了一幅山水袅袅的画。

“这是谁送上来的?”

侍卫长上前一步,不太情愿道:“圣上,这是褚大人送上来的。”

这细腻的笔触和内藏风骨的字眼,确实合了褚卫的形象。

“朕记得朕的生辰是在月余之后吧,”顾元白好笑,“现在就开始给朕献东西上来了。”

画和字都好,顾元白受了褚卫这心意。他站起身,走到凉亭边往远处眺望。

清风徐徐,不远处的柳叶随风而摇曳,顾元白的余光一瞥,却在树后瞥到了一角衣袍。

顾元白沉吟片刻,神情微微一动,他收起折扇转身出了凉亭。身后的人连忙跟上,顾元白踏下最后一步阶梯,就朝着那颗柳树而去。

快要走到时,他停住了脚,左右莫名,也跟着陪在身后。

顾元白转身问侍卫长,“薛远那日的五十大板,打得严重吗?”

侍卫长苦笑道:“圣上,身子骨弱的人,三十大板都有可能会被打死。即便是身子骨强健的人,轻易也吃不消这五十大板,不死也会重伤。薛大人身子骨好,但也需要在床上休息两三个月。”

顾元白过了一会儿,才轻声道:“他该。”

国无法,则会大乱。

《韩非子》中讲过许多次君主的法、势、术的重要和关系,顾元白研读透了。法之禁止,薛远就不能为。

即便他兜了这么一大圈,全是为了留在顾元白身边。

顾元白啧了一声,找出平整的石块坐下,指了指那些柳树,道:“去瞧瞧那树后有没有什么人。”

“是。”侍卫们从顾元白身后跑了过去,谨慎地去查看树后的情况。

顾元白转了转手上的玉扳指,还在看着那处的情况。身后却突然有一道沙哑的声音响起,“圣上。”

顾元白一顿,他转身一看,是笔直站在不远处的,一身黑衣的薛远。

薛远身上的伤,其实真的很重。

他的目的是为了待在顾元白身边,至于安乐侯世子的尾指,他拿五十大板还了。还的对象不是安乐侯世子,而是圣上。他是为了让圣上消气,才甘愿挨了这实打实的五十大板。

薛远即便再强,他也是个人,五十大板实打实地打在身上,血肉模糊,没有两三个月好不了。

但薛远不能看不到顾元白。

薛九遥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后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