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天才女友 第140节(2 / 2)

加入书签

江逾白谨记厨师的嘱咐。他用林知夏的小锅烧了半锅开水,倒进去一碗饺子,煮熟之后,再把饺子捞出来,滤干热水,撒上两勺醋。

今天早上,林知夏只吃了一片面包。她太不争气了,根本抵挡不住虾仁水饺的魅力。她紧紧跟着江逾白,随他一起走进她的寝室。

江逾白把碗和筷子放在桌子上。

林知夏绕到他的背后:“你特意来给我送饭,我有点不好意思。”

江逾白转身看她的双眼:“我来你家做客,给你带点吃的,这很正常。就算我不是你男朋友,是你的普通朋友……”

林知夏轻声纠正他:“我刚认识你不到一周,就觉得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他顺手搂住她的腰:“为了我们的友情,你多吃点。”

林知夏贴在他的怀里,左手碰到他的衬衣扣子。那扣子的材质很特殊,摸上去触感凉凉的,她好奇地把玩了一会儿,江逾白一把抓住她的手,不让她再做别的动作。

林知夏猜不透他的心路历程。

江逾白如今的身高是一米八八,比林知夏高了不少。她干脆扶住他的肩膀,踮起脚尖,直接在他的脸上亲了一口。她满意地看着他木然出神又缄默无言地站在原地——时隔多年,她的《人类观察日记》又找到了新颖有趣的素材。

既然她摸不清他的心思,那她就要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收集江逾白的反应类型。江逾白的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她可以通过多次实验、统计样本,推测出他的行为规律。

这,就是蒙特卡洛算法的一种简单运用模型。

只亲一次,当然不够。

从完善模型的角度出发,林知夏又在他脸上“叭”地亲了一口。她歪过头,红润的嘴唇贴着他的耳侧,她垫高的脚尖不再稳固,站得摇摇晃晃。江逾白竟然还捉着她双手的手腕,反剪到她的背后,低头轻吻她红润的唇角,蜻蜓点水一般浅尝辄止。

这一回,轮到她发懵了。

江逾白松手放开她,不到两秒,他又搂紧她的腰,借助她平复心境,同时避免直视她。他对她的幻想已经脱离了他的自我控制。他绝不会把心里话讲出来,只是温声提醒她:“早餐快凉了,你八点还要去办公室。”

林知夏含糊地答应道:“是的。”

她捧起饭碗,连吃两只虾仁水饺,那饺子太好吃了,让她想起家的味道。

江逾白在她面前摆了一瓶橙汁,她眼里忽地蒙上一层水雾。他动作一顿,她立刻解释:“我觉得你真的太好了。”

江逾白想起她十岁生日时,他送她一套物理题,也能让她感动得泪流满面。转眼八年过去了,她的本质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

*

有了江逾白的支援,这天中午,林知夏放弃了快餐和西餐,回归了传统中餐的温暖怀抱。她背着书包,带着一只饭盒去了实验楼。忙完一个上午,她就在实验楼的休息厅里和一帮博士生一起吃饭。

印度学姐从一家名为itsu的快餐店买了一份日式盒饭。她吃一口盒饭,就和林知夏讲一句话,林知夏发现印度学姐开朗又健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个真诚而友善的人,那她为什么会被本科生投诉呢?

林知夏决定先和印度学姐搞好关系,等到时机成熟,她再直接问学姐。

学姐告诉她,他们导师的要求特别高,没达到导师的论文标准,几乎不可能毕业。他们导师喜欢微笑,从不吵架,从不讲重话,也很少批评学生。然而,一旦导师认定哪个学生毫无进步,他会直接让学生挂掉,中断学业,退出研究组,并且绝对不会给学生一丝一毫的申诉机会。

这么狠?

林知夏听得一愣。

整个组的博士生基本都在这里吃饭,他们几人一桌,低声交谈。林知夏扫眼一望,组里包括了中国人,德国人,俄罗斯人,韩国人……这些吃苦耐劳的民族。尤其那位俄罗斯小哥,发际线堪忧,才二十多岁的年纪,头顶中央一圈金发隐隐可见秃掉的趋势。

林知夏安慰自己,她家没有秃顶基因,她应该不会秃掉。

组里还有一位名叫尹秀恩的韩国女生。尹秀恩坐到了林知夏的身边,问起林知夏的论文内容。原来她读过林知夏在本科阶段发表的论文。

林知夏和尹秀恩聊了一会儿,只见温旗也走了过来。他们的研究组内,这么多学生,却只有林知夏和温旗是中国人,林知夏对温旗的态度相当和善——毕竟大家是老乡,出门在外能帮就帮。

第108章 定制辅导(上)

温旗开门见山地问:“哪里买的午饭,中餐馆吗?”

林知夏的饭盒里装着白米饭、香酥鸭、碧螺虾仁、文思豆腐。那鸭肉皮焦肉嫩,被切成了一沓薄片,香味向外飘散,闻起来开胃又开怀。

两相对比之下,温旗捧在手中的煲仔饭不香了。

今天上午,温旗去了一趟圣约翰学院,就在学院旁边的一家名为“港式小厨”的饭店里买了一份煲仔饭,带到办公室来吃。他抓着微微发烫的塑料饭盒,眼睛瞥了一下林知夏的饭菜,林知夏就说:“这个不是饭店里卖的,是自己家里做的。”

林知夏完全没提江逾白的名字,只给出了一个含糊的解释。

温旗听完她的话,以为那几道菜都是林知夏自己做的。他坐到另一把椅子上,埋头吃饭,不再和同学聊天。他骨子里有一股清高的傲劲,让林知夏想起金百慧,但他又比金百慧的性格外向些。最起码,韩国学姐和他讲话,他还是愿意回答的。

韩国学姐名叫尹秀恩,头发稍长,染成了栗色,长相秀气标致,声音也很好听。

尹秀恩认真读过在场每一位同学的论文,广泛地涉猎了同组所有人的研究方向,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牛人。

林知夏吃了两口饭,尝试用韩语和她讲话,刚说两句,她就露出诧异的表情。

她彻底遗忘了温旗,扭过头与林知夏对视,飞快地讲了一大串韩语。

林知夏全听懂了。她继续用韩语做出回应,语速流利,谈笑风生,周围几位同学都愣了一瞬。

印度学姐记得,林知夏提过自己来自数学专业。

印度学姐同样毕业于美国某大学的数学专业。她再三确认道:“did you graduate with a double major in math and korean(你修了数学和韩语的双学位吗?)”

林知夏思考片刻,回答了一句印地语。她对印地语的了解很少,只会一丁点皮毛,但也足够震惊她的印度学姐。组内的几位博士生纷纷围了过来,林知夏先后使用德语、法语、俄罗斯语和他们交谈,她的德语和法语明显更顺畅,达到了英语的同等水平。

尹秀恩偷偷用韩语问她,她的天赋是不是体现在数学、物理、语言学三个方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