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章 向下的抛物线(2 / 2)

加入书签

“放心,你说的话我什么时候忘记过?不过你这花的本钱也太大了吧,我了解了一下,这一行风险很大的”,

“我知道,你听我的,不会有错”,

“成,听你的,听你的”,

......

赵城不到一周的时间就给了孙一鸣回复,这个时间拿捏的恰到好处,显得他好像真的是深思熟虑后才被金辉的盈利所打动,然后才决定加金一样,而孙一鸣对他和他背后那个人的谋算没有一丝察觉。

不过,到了十一月,眼看着要过年了,公司的形势愈发的严峻了;如陈芸所说,在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之后金辉已经把能压榨的员工全都给压榨干了,但公司在营收上只是昙花一下,短暂的提升后便即出现滑坡。公司的到访量由每个月平均八十人锐减到每个月不足四十人,哪怕是王美玲,余凤这样的老员工也挖掘不到新客户了;虽然开会时高层总会举一些莫名其妙的例子把这一切归咎于员工的不努力和不专业,但实际的原因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行业的寒冬真的要来临了。

与此同时,金融业的其他分支却在蓬勃发展,股市稳定攀升,个人的融资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贷款行业出款量屡创新高,只有天交所和上交所旗下的各个公司体会到了行业的衰退。

中旬,一条重要的政策下发,期货行业几乎遭到腰斩。

即日起禁止代客理财,只这么一条政策让许多小型的期货公司关门歇业,金辉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禁止代客理财,说明这一行最重要的敛财手段失去了法律的保障;以前只要签了代客理财的合同,公司便能随便操纵客户的账户,就算因此而产生亏损也不会在法庭上处于十分的劣势,现在,这条法规的颁发宣告着这个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只有少数的公司能够存活。

作为金辉的老板,一个中型公司的创始人,孙一鸣尽管在性格上有一些缺点,但却不乏其韧性和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哪怕行业十分不景气的时候他也没想过退缩;十一月公司的运营已经是亏损状态了,但孙一鸣的决心并没有动摇,只是适当的收缩和妥协也是必要的。

“今天开会是要宣布一个决定,下个月公司的房租就到期了,一月份公司将会搬迁,请大家做好准备”,

开会时孙一鸣脸上仍带着笑容,但谁都看得出他的心里已经有些沉重了,公司的氛围也不似以前那么轻松了。

“这是我和陈副经理,庞经理,蔡经理都商量过的,公司新的地址还在市区,不过离这里有一段距离,我先写在白板上,稍后会发到群里,大家看一下,家住的比较远的以后要适当的调整一下了,每天早起个几分钟,其实不耽误什么的,另外还是那句老话,好好做业务,公司赚了钱相应的福利也一定会给到大家”,

他说了很多安慰的话,以使公司的士气不那么低迷,不过看得出来,他的话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从中旬到月底这段时间里便有六名员工离职,而蔡小芬和徐盈卖力的在招聘网站上发布广告,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来应聘的人寥寥无几,能留下来工作的更是屈指可数。

在这样的氛围下,金辉苟延残喘着希望能度过寒冬。

()执鞭之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