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1章 最后的努力(2 / 2)

加入书签

皇上的銮驾掉头了......

胡惟庸的心情是由一步步的激动,到现在的入坠无底深渊。

“怎么会?怎么会这样?”

一屁股坐在地上的胡惟庸,失魂落魄的嘴里喃喃自语着。

王三石在接到胡大壮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把消息传了出去。

紧赶慢赶的,总算是赶到郑长生面前。

老朱心里凉透了,拔凉拔凉的,当即就下令掉头。

胡惟庸竟然在府中安排了甲士,这让老朱实在是忍无可忍。

嗜杀不是老朱的天性,但是嗜杀是他不得不做的事。

老朱不用语言,而是用屠刀说话,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语言的震慑力和感染力,远远没有战刀,远远没有强权来的干脆直接。

真理是用手中的三尺长锋杀出来的。

一个领导者,不怕手底下人有小动作,也不怕他们互相争宠,这都是在他容许的范围内。

可是你想要取而代之,要干翻领导这就过分了。

谁也无法容忍这样的存在。

老朱之于大明,就如同一个大家长,胡惟庸这些朝臣们都是他的孩子们。

孩子们之间偶尔耍耍脾气,撒个娇,有时候又使个小性子,干个架啥的,他可以乐呵呵的各打三十大板,可以一手糖果一手大棒子,也可以亲自扒下裤子打屁屁。

但是孩子要想把他这个大家长干掉,这就不能嘻嘻哈哈的了。

必要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不能要了,哪怕是在心疼,在宠爱,也是不能再惯着了。

这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了,这样的孩子养大了也是个白眼狼不是?

老朱的嗜杀或许就是从胡惟庸案,这个大明第一案开始的。

郑长生是亲眼目睹了老朱的表情变化的,皇极殿中老朱一道道谕旨下达,一口气发了几十道。

大清洗开始了,洪武朝第一次也是有史以来牵连上层人物最广泛的政治清洗来到了。

郑长生感觉自己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等同虚设一样,锦衣卫的指挥大权说到底还是在老朱手里紧紧的捏着。

平时郑长生还感觉,自己一个后世来人,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几百年历史的积淀,非常自信和有优越感的。

但是看到自己一手创建的锦衣卫,被老朱掌控在手心里的时候,心里真的是有点感到震撼和委屈的。

辛辛苦苦的为他人做嫁衣,给老朱做了一桌子的好饭,弄不好自己这个指挥使还要背上一个密捕滥杀大臣的黑锅。

老朱在愤怒中仍不忘记保持清醒的头脑,军中牵涉的人几乎没怎么动。不但没有动,还下旨加官进爵,这让郑长生深深的感到老朱的政治手腕和头脑。

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跟北元的战争以及四川的平定,国内的剿匪,再加上该死的弥勒教的隐患,都是用武将多于文官的时候。

干掉武将,虽然能够解除一时的心头之恨,但是江山不稳这是必然的。

不过老朱也不是单纯的只给涉案的淮西武将们加官进爵的,是胡萝卜和大棒子同时进行的。

首先点明,你们的小心思咱不是不知道,现在给你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罢了。

这些武将们,真的想要造老朱的反的话,无论说什么都是没用的;关键是在老朱软硬兼施之下,很是忆当年了一回,每个人的功过都在谕旨中说明。

甚至他们参加的每一次战斗,每一次战斗中所受的伤,伤在哪里,老朱都如数家珍一样的。

感动的这些人,一个个在接到谕旨后,跪地不起长时间遥望京师叩首不止。

都发誓要再立新功,给皇上增光添彩,不给皇上丢人。

强大的攻心术,搞定摆平了这些武将。

不过对于涉案的文官,老朱就没那么客气了。

以“图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十人。

一下子朝堂为之震动,如果不是老朱不想牵累过多的话,恐怕就不止只杀这些人了。

户部侍郎郭恒诛灭九族,北京李家诛灭三族,这是老朱犹豫了好半天之后下发的最后一个命令。

考,郑长生突然想起来自己答应李秀峰的事情来。

忙上前跪下叩首:“请皇上三思,北京李家罪不当诛啊!”

不管怎样,都要做最后的努力。

()大明墨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