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4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2 / 2)

加入书签

但是到了京师了,你还狂,那就是在作死。

他心里把李格这小子恨透了,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你打谁不行?偏偏打打是郑长生。

这郑家小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从小就跟皇家结缘,也可以说是皇上看着长大的。

这一次突然之间皇上成立一个新的衙门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他为指挥使,直接挂的是三品侍郎的官衔。

给一个毛头小子如此的待遇,这就是平步青云啊。

他可不相信皇上会因为喜欢一个孩子,特意要栽培他,专门给他成立一个衙门玩。

可是锦衣卫衙门就像是昙花一现似的,从开始的轰轰烈烈,到现在的默默无闻,就跟从来没有这个衙门一样。

由于是皇上的亲军,不归中书省管辖,具体这个衙门是个什么职能,多少编制,他也是一头的雾水。

他有意无意的提及过这事儿在老朱的面前,可是话题刚一开,就被老朱给岔开了。

胡惟庸就是靠着揣摩人心起家的,当初老朱还是吴王的时候,当时天下大定,所有人都劝老朱登基称帝。

可是老朱却一再的推脱,还派人去接小明王前来金陵登基称帝。

当时胡惟庸就掐准了老朱的脉搏,安排前去接小明王的人,在路上干掉小明王。

这也是他在老朱面前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所在,后来老朱称帝,很是晾了他几年。

等风头过去,老朱直接提拔他进中书省,这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可是跟现在的郑长生比,那也是差着那么一点的。

老朱提拔胡惟庸是因为他确实是个人才,一路跟随自己十几年,从基层历练,再加上干掉小明王,给自己一个堂而皇之的称帝的理由。

郑长生就不同了,几乎没什么履历,就像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

而且年纪又这么的小,十几岁的三品侍郎,翻遍史书也没几人吧?

有句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仍,胡惟庸进中书省担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这根本就没法去比的。

所以,这些种种原由在胡惟庸的心头快速的转了一圈,他可不相信皇上会为了自己的这点事儿,处置郑长生。

“皇上,是这样的......”他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事情的经过。

他没敢说谎,皇上最恨的就是人家骗他。

杨宪当年造假,后来事发之后,老朱直接把杨宪的心都给挖出来了。

再说了,现在自己的事情是私事,要不是牵扯到锦衣卫是皇上的直属亲军,他都不用这么装的可怜兮兮的,来老朱面前卖惨了。

皇上玩心眼,咱也会啊。

咱现在表现的够好了吧?牵扯到皇家的事情,咱不敢擅权独专,还跑到你面前哭诉,让你出面。

别忘了咱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书省左相国?

可是咱并没有以权压人,而是到你面前诉苦,一个好奴才的样子表演的够好了吧?

现在胡惟庸把球踢给老朱了,可是老朱现在是不明所以啊。

这一天下来,郑长生这小子给他的印象就是在胡闹。

武云照问明情况后来报,这小子竟然派出人手,把京城所有的,不论是官媒还是私媒全部给监控起来了。

两个人一组,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跟踪监视。

说是在大练兵,糊弄鬼呢?这点小心思还能瞒的过咱的眼睛?

当他听胡惟庸说,郑长生把北京李家的公子抓起来了的时候,更是印证了他的猜测。

这就是在示威啊,在宣誓主权啊,谁敢打他心上人的主意,他是要死磕到底啊。

话说这北京李家的公子,也是够倒霉的,好死不死的,耍横都能撞到郑长生。

这可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大明墨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