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0章 情有千千劫(2 / 2)

加入书签

她是向往自由的,在她的感觉中,自由就是在郑府中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很显然郑长生当年的小心思起作用了。

如果不是当年他挖空心思的,甚至连姚广孝都拉拢过来替他说话的话,是培养不出吕大小姐从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的。

也不会两个人情愫暗生。

不过吕婉蓉误会的是郑长生不关注她,甚至已经忘记当年的承诺。

这怎么可能呢?

她不知道的是郑长生早已经买通了所有的媒婆,可是下了血本的。

古人讲究的是三媒六证,这是缺一不可的。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三媒具体是指:男方聘请的媒人、女方聘请的媒人还有就是给双方牵线搭桥的中间媒人。

六证具体来说指:在天地桌上摆放一个斗、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个算盘。

中间只要有一个媒人找不到,那就是三媒不全,于理于法都是说不过去的。

媒人可不是说随便找个人就行的。

媒人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时期,社会上就已经出现了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媒人了。

到了隋唐时期,法律中还出现了“为婚之法必有行媒”的条例,即通过法律规定了民间婚嫁中媒妁制度的合法性和重要性。

在当时男女双方若是没有通过媒人的说合而私订终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违反礼法的行为,会受到众人轻视。

在古代根据媒人的身份将媒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媒,一类是私媒。

官媒是古代官府所设立的管理百姓婚姻的职位,自从周朝时起我国的封建王朝就有设立官媒的传统,官媒的从业者属于官府聘用的,被称为“媒官”,他领的是朝廷的俸禄,相当于现在的民政局官员。

官媒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解决民众婚姻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记录和管理所管辖地区的适龄男女青年,记录当地婴儿的出生状况,督促适龄青年及时成婚,对所管辖地区百姓婚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调解和解决等。

此外,媒官还要为当地适龄男女说合介绍,充当一个婚姻中介的作用。

同官媒相对应,私媒则是民间以媒人为职业的人,他们大多对当地各家各户的状况了如指掌,平时也经常走家串户地了解情况若是哪家有适龄男女,他们就会从中间拉线搭桥,进行说合,待说合成功后就会收到一定的财物报酬。

像媒人这类人,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皇室公卿都不愿意得罪的人。

谁家里没有用到的时候啊?

不要被电视剧里脸上弄个黑痦子手里拿个花手帕的印象给误导了。

媒人远不是被影视剧给黑化的那个样子。

所以郑长生就是从源头上早已经掐断了所有的可能。

为此郑长生付出的代价也可想而知了。

还有吕婉蓉以为的空度年华,在郑长生看来这就是一个笑话。

这个时代十几岁的人就已经为人父母了,这让他一个受祖国培养多年的大好青年情何以堪?

这不是摧残祖国未成年的花朵么?

再说了,身体发育不好就成婚,也是这个年代婴幼儿夭折率很高的原因。

郑长生可不想自己将来的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所以啊吕大小姐还是好好的呆在家里养着的好!

马车走的很缓慢,郑长生微笑着道:“有劳吕姑娘挂心了,她们都很好,就是时常念叨你!

盼着有一天你能重新回到郑家。”

郑长生说的很委婉,借用第三者的口紊说出了他自己的心声。

吕婉蓉听音知味,心中暗喜。

可是突然想到今日祖父故交带孙子前来提亲之事,她不由得一阵悲从中来。

郑长生等了良久,不见吕婉蓉回话,却听得一阵“嘤嘤”的哭泣声传来……

()大明墨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