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 君臣知遇的典范(2 / 2)

加入书签

他不用看郑长生的折子也知道具体是个什么过程。

很显然他是认同郑长生的处理手段的。

以下犯上,手持利刃攻击官衙,这就是死罪。

放到哪儿也逃不过一个死字,无非是时间问题。

不过郑长生说的话,让他很是感到欣慰。

郑长生以训练失事来做定论,最起码不让他们的家人遭到连累。

这让老朱感到比较满意的,这些人说白了都是跟在他身边的老人啊。

多少年下来,就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给他们家人一份抚恤,让他们的家人好好的活下去,这也是他的本心。

一个人能不能担当大任,那不是说自己行就一定行的。

要看你遇到事情的时候,能不能顺利的解决。

郑长生一刚一柔的策略,很能说明问题。

对待那些自持有功在身,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于乱法的淮西勋贵们,强势镇压是为刚,这没有丝毫的问题,老朱是赞许的。

对他们的家人又如此的优抚,这是为柔,也很合老朱的意思。

而且事后,第一时间向自己请罪,这是为忠心耿耿啊。

看来郑长生这把刀,真的是一把好刀啊。

都说老朱多疑,那是缺少沟通。

一个人的疑心病来自于内心深处对某人或者某事寄予的期望过重,而又得不到对方的反馈。

久而久之,疑心生暗鬼,这就难免会有隔阂和误会。

如果能够敞开心扉的,心平气和的交流一番,大家彼此说出心声,那是不会有疑心病的。

可是老朱的这个皇上的身份在这里,而下面的官吏又都在他的面前胆战心惊,跪着还怕自己的跪姿不对,惹的皇上不悦呢,哪里还敢跟皇上唠家常一样的敞开心扉?

况且官员们哪一个是屁股干净的啊?他们都是一屁股屎,哪里敢说?

老朱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扒皮充草,甚至点天灯的都有,这已经是让官员们在他面前噤若寒蝉了。

生恐怕自己的小尾巴被抓住,都是虚与委蛇,卖力的在老朱面前表演。

这就造成了老朱的疑心病越来越重,甚至看谁都像有问题的样子,恨不得拉过来把其开膛破肚,把心拿出来看看是黑还是红。

在大明洪武朝,像郑长生这样跟老朱在谈笑间就把问题说的一清二楚,而且是毫不隐瞒,真性情流露的人几乎是没有的。

老朱终于起身了,慢慢的走到郑长生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道:“雨浓,咱是相信你说的,那些夯货是该死。

一个个仰仗着当年曾经跟随着咱东征西战,自持有功,竟然不把咱亲手任命的三品大员放在眼里,而且竟然拔刀冲击衙门。

死上一万次都不嫌多,你做的好。

以后再有问题,就像今天这样,咱们君臣二人坦诚的谈一谈,多好。

可是大明那么多的官员,能够有几个如同你一样。

所以咱希望我们之间永远不要有隔阂,争取做一对君臣知遇的典范,给后世的史书传下一段佳话。”

老朱眯起眼睛笑起来的时候,朱小四跟他真的很像,像的简直就如同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

老朱的眼角鱼尾纹都笑开花了,这说明是真的开心的笑,如果老朱皮笑肉不笑的话,他或许真的得小心了。

不过嘛,似乎自己的运气比较好,通过老朱的考验了.......

()大明墨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