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章 另辟蹊径(2 / 2)

加入书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知足才能常乐。

方家村的人是知足的,红砖小院一座接着一座的落成。

话说墙壁粉刷了白灰,似乎也不难看啊,今年冬天肯定不会在挨冻了。

这么干净漂亮的房子,在砌上一个火炕,等到冬日里,猫在温暖的房间里喝着腊酒烤着火,那日子不要太幸福了啊。

据说这火炕也是郑家的生哥儿发明的,你看人郑家儿子,那是咋生的啊。

这小脑袋瓜子就是好使。

郑长生在方家村溜达了一圈后,回到家里就躲进书房不出来了。

李秀英不解,儿子这是又发哪门子神经?遂打发小七前去探查。

“夫人,少爷画图呢,桌椅板凳画了一大堆。不过造型很是奇特,从未见过。”

“是吗?我去看看去。”

李秀英推门走了进来,可不是咋滴,上好的宣纸上画的满满的都是图案。

“儿子,你这是做什么呢?”

郑长生放下手里的笔:“娘,你看如果把这些竹制家具摆到房间里会不会受欢迎?”

“哟!我儿画的真好,等等,你说这些家具是用竹子做的?”

“昂。”

“莫要诓骗为娘,竹子怎么可能做出来这等精致的家具来。”

郑长生摇头无语,竹子的用处可大了,制作家具这是最基础的了。

今日他闲逛了一圈,发现村民们家中真是家徒四壁啊。

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砍个树桩子就当凳子坐的大有人在,满山遍野的竹子都不知道利用。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知道砍来当柴火烧,就不知道加以改造做成家具。

不但可以满足自己家使用,还能拿去卖钱,这是一个多好的财路啊,就这么生生的给浪费了。

竹床,竹帘,竹席,竹椅,竹筐,竹篓,竹沙发啥不能做啊?

炎炎夏日躺在竹床上,多凉爽啊,想想都美的慌。

不过这也真不能怪山民们,连年战乱百业凋零,而且百姓是家徒四壁,混口饱饭吃都难,谁有那闲心制作这些东西啊。

就算是有人想到做这些,可是没有销路,也是枉然。

郑长生打算做竹制品,是因为眼下砖窑实在是不能盈利,就算是让人们接受这也得有一个过程,短期内是不大可能见到回头钱的。

母亲虽然答应了自己要求烧制红砖的计划,但是心里还是没底的,老是担心投进去的钱打水漂了。

长吁短叹的,最近都瘦了不少,看在眼里,他心里也着急啊。

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又不能用水冷制青砖,一旦弄不好就得引起下游村民的生计问题。

这实在是有点不忍心去做,可是要想把母亲投资的钱赚回来,让母亲开心,不在唉声叹气的,只能另想他法了。

售卖竹制品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竹子都是现成的,砍回来稍加改造就能拿去卖钱,这多好的生财之道啊。

这次得跟齐掌柜的好好的谈谈了,利用他的渠道运到帝都金陵的话,这价格可要翻上几番的。

()大明墨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