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章 购买土地 庄园准备要起飞了(2 / 2)

加入书签

奕景额首,他也了解大概。

如今的大乾朝,可谓是弊端众多。

随着乾朝的人口膨胀,现有的土地无法供应更多的人。

苏杭熟,天下足,可谓乾朝粮仓,但现在土地兼并严重。

佃农食不饱,穿不暖,要是遇到天灾人祸,随时变成流民或是妻离子散,而后空出大量田地,导致粮食减少,价格升高。

工匠便是其中,受到伤害最大的阶层。

他们无法拥有自己的土地,没有粮食来源,只能依靠接活赚钱,购买粮食。

不过,大户人家或是商贾可是有着自己私养的工匠,根本不需要外人,所以那些在外的工匠,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

其实可以开发岭南地区,只是这里属于瘴气之地,开发成本巨大,伴随大量热带疾病,粮食产量也不足江浙一带。

中华的历史也恰恰证明这一点。

岭南地区的发展,几乎用了几百年,直到明清时期才发展起来,多少人因疾病长眠于此无人知。

奕景又瞧了几眼,有些于心不忍。

对着叶工匠道:“这里大概有多少户工匠?”

叶工匠摸着斑白的胡子,思索一会,“木匠十户,石匠五户,铁匠也有三户。”

“老伯,要不这样吧,未来府上可是有大事情要忙,你询问这十几家,能否成为府上专用工匠,一个月一贯,如果有活干,则另外算抽成,你觉得可以吗?”

叶工匠先是点头,觉得有些不妥,又摇头。

“公子,这工钱太多,若是无事可干,每月六百文足以,钱给太多,则会将他们骄成懒虫,万万使不得。”

如果解决温饱,被大户人家养着也无所谓,可要是给的太多,也不知道大户人家会不会被拖垮,从而排斥匠人。

奕景摸着下巴,思索片刻。

或许古人已经习惯了贫苦的生活,若是有一天突然有了闲钱,每个人下意识选择不相信。

就像老一辈子的军人,总会在家里冰箱藏着许多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因为他们一直处于战乱之中,要是告诉他们现在是和平时期,虽然表面点头应是,但身体却很诚实,自然而然的收集粮食,宛如本能反应。

“那就按老伯的意思吧,但尽量让他们解决温饱,至少别饿着孩子。”

叶工匠额首,“公子的意思,老头我会传达给他们。”

奕景随后便走进一间木坊,瞧瞧里面的木雕,做工并不比现代差。

接着走走停停,便把几根梨花木,派人运回府上,自己也乘坐马车回去。

~

回到现代。

带着一根三十斤重的梨花木,卖给了华叔,又是三十万元的收入。

华叔也是爽快,直接用便携的银行转账机,将钱打了过来。

如今的他可谓春光满面,在这名木市场上,可有一席之地,木材的货源可气死行家,都是上了百年的老树。

如今的买客络绎不绝,只为求购上好的梨花木雕塑,或是沉香中的熟香。

但奕景给的不多,所以他手上的存货也不多,能卖一点是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