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9章 乘风破浪的姐姐(2 / 2)

加入书签

青春有您

“在我看来,这是选手身份的转变,也是话语权的转变。所以能看到节目组转变态度,干预评委,连综艺常有的十几个小时熬人录制也被清晰地呈现出来。”

“观众不必再为自己pick小姐姐的镜头分配在微她们抱怨好累,看她们和摄制组协商,和评委用专业的角度进行讨论”

“甚至会有种终于打败节目组的感觉”

沈锋虽然不看选秀,但不得不说这种商业模式很成功,观众不只爱看,甚至爱花钱打投,买各种节目的赞助商产品获得更多投票资格。

从以前的1元短信费到今天的买牛奶,一切都只为送偶像出道。一个节目,观众爱看,能赚大钱,平台为什么不一股脑扎堆

观众看的其实不只是一个歌舞节目,其实就是一场大逃杀真人秀,所有人都想活到最后。

在这个比赛中,淘汰的人虽然不会死亡,却会错失非常重要的机会:一夜爆红。

规则是残酷的,比赛流程是既定的,甚至连人设和剧本都清清楚楚。但在这过程中,选手的反应是不受控的。

和外界隔离的环境,压力较大的赛事,选手做出的任何反应都会让屏幕后的吃瓜群众乐此不疲。

各种选秀最初主打都是努力拼搏,草根实现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目光被那些娱乐化的内容吸引。

用小心机的选手,看不上队友的偶像,某人被爆出的黑料,各种撕逼狗血

全是妥妥的社交货币。

当朋友都聊起同一个节目时,插不进话的你像不像一个买不到switch的岛外人

不要再叽叽歪歪什么商业化或者太不纯粹

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只有这样的娱乐化内容和多密集爆点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人的关注。

其他都是扯淡

沈锋也玩过养成游戏,选择一个小姐姐pick,每天给她投票、发帖、应援

沉没成本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多,你和选手关联也越来越强

这就是传说中的代入感,看着她一步步前进,一点点进步的感觉

“我今年25岁,如果不是遇见老板”丁薇真诚道:“闭上眼睛似乎就能想象自己30岁怀孕被辞退,35岁被互联网淘汰的惨状”

“在任何为年龄所困,为年龄焦虑的人看来,这档节目是对媚青文化的反击,是对一些社会固有观念的抨击和抗议。”

“人20岁的精彩和50岁是不一样的,无论如何你都可以活出更精彩的自己。”

“这个节目可以看到规定性模版和多样性样本之间的碰撞,对频繁享受模版性消费的看客来说,这种不同是多么珍贵。”

沈锋见小丫头激动的样子,侧面证明这个节目的成功,这才刚第一期吧

虽然没有具体看,但光说明星选择,伊能静、宁静、张雨绮等不同性格女艺人的出现,满足看客追求不同人生、自由选择的情绪价值。

再加上明星怼导演组的场景

的确挺有期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