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章(2 / 2)

加入书签

楚毓笑了,你没那么蠢。

完了又补了一句,也没那么无聊。

随即谢奕语气不善,那既然如此,陛下还要问臣什么?

楚毓:

竟无言以对。

那就讲讲故事吧,这本书,以及谢家人。

这本书很容易讲完,可是谢家人,却不那么好讲。

二人一直说了许久,当然,大多数时候还是谢奕说,楚毓听。

不过有些事,到底说得没那么详细。

倒是通过这次聊天,楚毓算是明白了,古代的人真的太早熟了。

如果有需要,可以找朕帮忙。最后他说道。

话音刚落,就叫谢奕的目光有些不对劲,他挑眉道:你这是什么眼神?难不成,是被朕的宽宏大量给折服了?

谢奕当即神色恢复正常,并且还有一丝若有似无的嫌弃从眼角划过。

臣只是想告知陛下,臣的那位姐姐,最擅长的并非是亲自动,而是借力打力,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而她如今所借之力,必定是整个西凉。

而能与西凉相对的可不会是区区臣下。

楚毓:

他听明白了,这人的意思是,他根本帮不了谢奕,因为他自己都会自顾不暇。

那你觉得,朕现在就把你交出去,这个方法怎么样?楚毓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谢奕心微动,眉心一跳,竟是控制不住地对楚毓这话产生一瞬间的呆滞与无措?

真是稀奇。

可他也确实不得不承认。

这个办法堪称最省时省力,几乎是绝佳之法。

谢爱卿,你怕了。

楚毓笑着稀罕道。

谢奕当即扯动了唇角,陛下多虑了,臣还想告诉您,臣的那位姐姐,与臣的性子一般无二,若是陛下打着交出了臣她就会恢复正常并且收的话,那是痴心妄想。

二人谁也不想让对方占便宜,话不投半句多。

最终还是谢奕先出去,而楚毓则继续在里面找书。

至于究竟找没找到,那就无从得知了。

只是从今日从寺庙离开之后,盛京城的天就放晴了,接着又有人听说是陛下去青城山拜了佛,这才让这雨停下来的。

一时间,拜佛的、上青城山的、颂扬楚毓的声音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

楚毓深知刷名望和存在感的重要性,因而几乎没隔一段时间都会散布一些令人高兴的消息,用以炒作。

这次的祭天之乱,能被有心人利用,可反转之后,自然也能被他利用。

如今街上许多人都在说陛下天选之子,人间明君。

若是楚毓没有听过之前那些怨怼的话,他或许心情真的会很高兴。

而现在,不过是看透了一切的无所谓罢了。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这种事,百姓们做得还少吗?

他早不在意了。

陛下,那谢奕真的与舞女的事无关?荆管彤问。

楚毓不知如何说,懒得解释,干脆道:这事不用管他了。

是。

随后没过多久,一个消息就从西凉边境传回大楚,进入了楚毓与一干武大臣耳。

西凉王殁,王子继任新王。

封神女为国师,大赦天下,广开土地。

这个消息的重点不是什么新王登基,而是最后一句,广开土地。

为什么要广开土地?广开土地是为了什么?

不外乎两个字粮食。

可努力让粮食增产又是为了什么?

西凉土地虽贫瘠,可人口也少很多,因而粮食算下来其实也并没有太过着急,既然如此,这个举措就有些值得探讨的了。

臣以为,西凉贼子之心,不可姑息!

很罕见的,这个意见竟然得到了许多人的一致赞同。

和对北陵时的态度截然不同。

仔细想了想,楚毓也能发现症结在哪里,不外乎四个字恃强凌弱。

北陵虽比不上大楚,可曾经的北陵大军也是战功赫赫,威武不凡,且与大楚有过不少激烈交锋,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互相耗损,劳民伤财,因而这才有的两国和亲,稳定了这么些年。

而西凉就不一样了,地广人稀,土地干旱多贫瘠。

军队战力也不够强,这些年一直在两国关系处于弱势,尤其上一任西凉王好享乐,国家也被累得贫苦不堪。

对上北陵,就算胜利了,也要耗损许多,而对上西凉,相信用不了多久,对方就会主动投降。

柿子专挑软的捏。

人啊,都是如此。

楚毓挑了挑眉,随后问道:西凉可有下战书?

群臣:回陛下,并未。

又问:西凉可曾主动挑衅我大楚边境?

群臣:回陛下,也未有。

再问:西凉可曾对我大楚有任何冒犯之举?

群臣:回陛下,还是未有。

听到这儿,他们算是明白了楚毓的态度,纷纷不敢多言,就怕拍马屁拍到马腿上。

问完了,楚毓就笑了,却笑意不达眼底,既然如此,那诸位爱卿怎么会想到主动出战西凉呢?

朕似乎记得,前年北陵的战书都下来了,都还有人劝朕以和为贵。

如今,没人觉得应该以和为贵了吗?

群臣群臣什么也不能说,也没脸说,即便被楚毓怼了这么多年,他们的脸皮似乎也没被怼厚过。

不过,毕竟有新人进来更换血液,一些老人走了,铁打的皇帝,流水的朝臣,这么一比,似乎还有些不公平?

欺软怕硬、恃强凌弱,朕的好臣子们倒是教会了朕不少东西,朕似乎,还应该感谢诸位?

楚毓歪了歪头道。

这卖萌的动作在不少人看来都很令人恶寒,一点也没有被安慰到。

陛下爱民如子、仁德广博,乃臣风学习之典范,万民之楷模!有人开始说好话拍马屁缓解尴尬了。

陛下爱惜生灵,有仁德之心,臣等惭愧。其他人紧跟上。

陛下所言令臣等醍醐灌顶,臣等为方才莽勇而羞愧!

大家都表示,陛下您不用再说了,我们都明白了,赶紧闭上您那张嘴吧,我们听话不战就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